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型食品甜味剂的发展状况和检测、使用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春 《现代农业科技》2006,(17):205-206
通过对新型甜味剂(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和三氯蔗糖等)检测方法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规范我国新型甜味剂的使用,为建立我国食品中新型甜味剂的限量标准提供技术资料,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纽甜属于二肽类强力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甜的合成甜味剂。主要介绍了新一代强力甜味剂——纽甜的合成方法、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目前所采用的纽甜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种以上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与增效剂和风味改良剂复配经过喷雾干燥生产的复合甜味剂,同单一的甜味剂糖精钠通过感官评定进行比较,考察了复合甜味剂和单一甜味化合物的甜味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甜味荆以糖精钠、索马甜、组甜组合,糖精钠、组甜、阿斯巴甜、乙基麦芽酚组合效果最佳,甜味强度比单一的甜味化合物有显著的提高,甜味持续的时间最长,口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色谱分析法检测人工合成甜味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利用色谱分析法(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离子色谱)检测多种常见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甜蜜素、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三氯蔗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改进,并介绍了人工合成甜味剂色谱检测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甜蛋白是一类高甜度低热量的天然甜味剂。概述开发甜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生产方式,并着重介绍甜蛋白Miraculin的基本性质、物质组成、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甘草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又名甜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古至今,广为药用,享有"国老"与"十药九草"之称,被国家列为重点专控药材.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好的天然甜味剂.近年来国际崇尚自然的潮流日盛,"甘草热"日渐兴起,我国大量出口甘草及提取物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医药行业大宗的出口创汇药材.  相似文献   

7.
纽甜属于二肽类强力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甜的合成甜味剂。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纽甜的溶解性以及与糖精钠混合后的溶解速度。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溶解越快,与糖精钠混合后,溶解速度也相应加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纽甜在不同pH水溶液中及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含量变化,以研究纽甜针对不同体系和条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纽甜在酸性溶液和水溶液中较稳定;纽甜在偏碱性条件下非常不稳定,40 d时的保留率10%。纽甜在100℃及瞬时高温稳定性较好,在100℃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的升高,纽甜的稳定性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蚂蚁对糖及甜味剂的趋性。【方法】在蚂蚁活动频繁的时间内,将浸透糖(或甜味剂)溶液(0.04、0.08、0.12 g/mL)的滤纸片分别放置在蚁巢洞口,观察并拍照计数3 min内经过并聚集在滤纸片周围的蚂蚁数量,作为确定蚂蚁对糖(或甜味剂)趋性高低的依据。【结果】在浓度为0.04~0.12 g/mL范围内,蚂蚁对果糖的趋性最高,对蔗糖、麦芽糖的趋性居中,对葡萄糖的趋性最低;蚂蚁对AK糖的趋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纽甜和糖苷几乎无趋性,对木糖醇的趋性相对其他3种甜味剂较高。在浓度为0.04~0.12 g/mL范围内,比较蚂蚁对果糖(或葡萄糖)及四种甜味剂的趋性时,蚂蚁对甜味剂几乎无趋性。【结论】蚂蚁对4种糖的趋性高低依次为果糖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在4种甜味剂中,蚂蚁对糖苷、纽甜、AK糖的趋性很低或几乎无趋性,对木糖醇的趋性相对较高;在甜味剂与糖(葡萄糖、果糖)同时存在时,蚂蚁对甜味剂的趋性极低或无趋性,而对糖(葡萄糖、果糖)的趋性很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新鲜甜红椒、枸杞、柠檬为主要原料,海藻糖为甜味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出甜红椒复合蔬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25%甜红椒汁、7.5%枸杞汁、7.5%柠檬汁、15%海藻糖、0.1%阿拉伯胶、0.2%果胶、0.06%柠檬酸.  相似文献   

10.
功能甜味剂是凉果蜜饯添加的甜味剂中的热点。介绍了功能甜味剂的开发、再认识及国内外对功能甜味剂的管理,以期为我国凉果蜜饯中功能甜味剂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白酒中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爱德万甜、甘素10种甜味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乙腈:2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10种甜味剂在0.02~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1.方法的检出限LOD(S/N=3)在0.30~6.00μg/L,定量限LOQ(S/N=10)在1.00~20.00μg/L.在0.10、0.20、0.50 mg/L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87.8%~102.9%,RSD为0.8%~3.3%(n=6).[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白酒中10种甜味剂的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甘草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又名甜草,粉甘草,为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从古至今,是一种常用中药,有中和、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作用.享有"国老"与"十药九草"之称,被国家列为重点专控药材.甘草酸作为甜味剂,也可用作调制香烟的香料.我国大量出口甘草及提取物到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医药行业大宗的出口创汇药材.  相似文献   

13.
甘草(甜甘草、粉甘草等).是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和中、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做甜味剂、调制香烟用的香料,出口量很大.人工栽培甘草,可结合治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药材.  相似文献   

14.
甜叶菊属菊科草本植物,别名甜菊、糖草、甜草。原产于南美亚热带区域,是一种新型糖源作物。甜叶菊具有高甜度、低热能、易容解、耐热和稳定等特点,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安全糖料,可代替糖和糖精等化学合成的甜味剂,被称为“第三糖源”。我国自1977年引入试种成功以来,现已在20多个省市栽培。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甜叶菊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甜叶菊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甜叶菊生产已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1甜叶菊生长发育习性1.1对土壤的要求甜叶菊对土壤类型和肥力要…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89—2010年间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甜味剂的研究文献。通过甜味剂文献的总量变化趋势、研究主题分布、期刊分布和研究机构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和分析,了解我国甜味剂的研究现状、研究变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为甜味剂科学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又名甜菊,所含的甜菊糖甙,可以精制成纯天然、高甜度、低卡路里的新型高档甜味剂,是当今世界最理想的绿色、健康代糖品,被誉为"最佳天然甜味剂"。文章重点对选种、育苗和苗期管理做了全面阐述,以期对生产实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甜叶菊又名甜菊,所含的甜菊糖甙,可以精制成纯天然、高甜度、低卡路里的新型高档甜味剂,是当今世界最理想的绿色、健康代糖品,被誉为"最佳天然甜味剂".文章重点对选、育苗和苗期管理做了全面阐述,以期对生产实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天然甜味剂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甜味剂的开发与应用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高海生近些年来,国外新型低热量(或无热量)天然甜味剂的开发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产品已应用到食品工业。一、现已开发并应用的天然甜味剂1.甘草甜素(Glycyrhizin)甘草甜素是豆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以玉米浆、豆饼,肉桂酸,液氨,酸碱等为主要原料、采取酶工程和发酵工程高新技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产品性质,应用范围及开发前景。对推动我国新型甜味剂的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新群 《北京农业》2001,(11):16-16
甘草(甜甘草、粉甘草等).是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也是一种常用中药.有和中、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做甜味剂、调制香烟用的香料,出口量很大.人工栽培甘草,可结合治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