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毛竹鞭笋经营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鞭笋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F)和施用有机肥+复合肥(YF)3种处理方案,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鞭笋中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单宁、草酸以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在毛竹鞭笋的营养成分中,施肥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F处理和YF处理下含量分别为9.08%和8.55%,显著高于CK(6.67%),增幅分别为36%和28%,而其他成分含量受施肥的影响不显著,粗蛋白含量为1.96%~2.22%,粗脂肪含量为0.21%~0.27%。在3种处理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YF处理的含量最高(47.65 mg/g),显著大于F处理和CK中的可溶性糖含量(40.80、34.21 mg/g)。可滴定酸和草酸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未显著改变毛竹鞭笋中总氨基酸含量(4.859~5.501 mg/g)。整体上,毛竹鞭笋中各呈味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施肥对毛竹鞭笋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 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 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湖南省通道县黑老虎常见栽培品系果肉果汁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的变异情况,增进对黑老虎各品系特性的了解,为黑老虎水果型优良种质的筛选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个黑老虎品系为研究对象,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别测定其果肉果汁中灰分、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和17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其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主要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黑老虎品系果肉果汁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个品系间果肉果汁中灰分、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 <0.01)。蛋白质含量,TD41的显著最高,其次为TD44的,两者均超过10 mg·g-1;TD43、TD41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在35 mg·g-1以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的;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以TD51和TD43的为最高;TD43、TD50和TD58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接近80 mg·g-...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种类型毛竹笋进行品尝和分析,探索毛竹笋辛辣味的呈味物质,为提高毛竹笋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运用感官评定、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出土毛竹笋(AS)、未出土毛竹笋(US)和毛竹鞭笋(RS)3种新鲜竹笋及AS竹笋水煮后的笋渣、笋汤进行感官评定、成分分析,开展呈味物质含量与相应滋味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经感官评定,AS和US 2种类型毛竹笋辛辣味均表现为从笋基部到笋尖依次增强的趋势,而AS竹笋从笋基部到笋尖辛辣味强度值为2.0 9.5,明显高于US的1 6,RS竹笋滋味则表现为微甜,笋基部到笋尖无明显变化。AS竹笋水煮后笋渣滋味为辛辣味,且辛辣味强度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笋汤滋味则表现为苦涩味,滋味强度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通过GC-MS方法,共检测出毛竹鲜笋43种成分,其中,酯类9种、醇类6种、酸类5种、酚类3种、酮类2种、醛类3种、烃类4种和其它11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且与辛辣味有关的物质为草酸、单宁和麻黄碱。(3)相关性分析表明,与AS和US竹笋辛辣味显著相关的呈味物质为氰化物、氰苷、单宁和麻黄碱,与AS竹笋辛辣味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50、0.939、0.818(P0.01);与US竹笋辛辣味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57、0.939、0.937(P0.01)。AS水煮后笋渣中氰化物、氰苷和单宁与辛辣味强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861、0.933(P0.01),笋汤中与苦涩味强度显著相关的有氰化物、单宁和草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54、0.976(P0.01)。综合表明:毛竹笋辛辣味的呈味物质是氰化物、氰苷和单宁。[结论]影响毛竹笋辛辣味的主要呈味物质为氰化物、氰苷和单宁,其辛辣味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毛竹退笋的营养分析及不同时期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是我国的主要竹种之一,毛竹笋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林源蔬菜,然而毛竹退笋是影响竹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因素.仅有部分退笋用来加工笋干,大量的退笋没有得到利用.试验利用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毛竹退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开拓退笋的利用.结果是,毛竹退笋的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低于健壮笋;退笋的蛋白含量为6.03%~6.97%,高于健壮笋;退笋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健壮笋,尤其是Asp、Ser、Tyr3种氨基酸;退笋中草酸明显积累;退笋富含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结论是:毛竹退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可加工成竹笋食品.  相似文献   

6.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鞭延伸生长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鞭笋生产潜力。为评价高节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 以毛竹鞭笋为对照, 比较两者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毛竹鞭笋相比, 高节竹鞭笋略长, 个体质量、基径和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单宁、草酸、总酸含量明显较低, 而可食率、糖酸比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较高。高节竹、毛竹鞭笋除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外, 高节竹鞭笋的氨基酸总量及其它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毛竹鞭笋, 但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毛竹鞭笋, 苦味氨基酸组分比例明显低于毛竹鞭笋。研究表明, 高节竹鞭笋较为粗大、可食率高、粗糙度低、适口性好, 质量总体优于毛竹鞭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深入挖掘辽西地区沙棘种质资源,筛选出果实品质好的沙棘优良单株,为沙棘野外选种及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辽西地区18个优良沙棘单株为原材料,对其果实的百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E含量等14个主要性状及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8个优株的百果质量为11.38~26.99 g,横径长为6.21~8.35 mm,纵径长为5.46~7.91 mm,两径均值为5.84~7.85 mm,果柄长度为1.39~2.24 mm,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07~21.27、1.04~13.70和36.82~78.65 mg·g-1 FW,维生素E含量为42.43~145.61μg·g-1 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83%~18.23%FW,总酚含量为5.07~10.74 mg·g-1 FW,可滴定酸含量为1.65%~3.63%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8~0.36 mg·g-1 FW,总黄酮含量为1.59~11.07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林下生境对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化学成分和叶片形态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多花黄精在空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杉木混交林4种生境下叶片形态和化学成分含量,并分析叶形和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地相比,3种林下生境均可影响多花黄精的叶形和化学成分,3种林下生境均可降低多花黄精顶叶叶长,提高多花黄精最大叶和底叶叶宽;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9.49μg·g-1、64.99μg·g-1、1.82 mg·g-1和3.73%。分析发现多花黄精薯蓣皂苷元含量与顶叶叶长、最大叶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结论】4种处理以毛竹林生境下多花黄精的化学成分表现最佳,该研究为套种多花黄精的林下生境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雷山方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雷山方竹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氨基酸、单宁、草酸及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金佛山方竹、毛竹、合江方竹和菠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评价其营养品质。【结果】相对于金佛山方竹、毛竹、合江方竹和菠菜,雷山方竹笋膳食纤维质量分数(11.0 mg/g)低于金佛山方竹笋(29.6 mg/g)和菠菜(22.0 mg/g),高于毛竹笋(7.2 mg/g)和合江方竹笋(5.6 mg/g),处于中等水平;蛋白质质量分数(35.4 mg/g)高于金佛山方竹笋(35.1 mg/g)、毛竹笋(32.5 mg/g)、合江方竹笋(23.0 mg/g)和菠菜(28.6 mg/g);脂肪质量分数(1.4 mg/g)低于金佛山方竹笋(1.7 mg/g)、毛竹笋(7.1 mg/g)、合江方竹笋(3.1 mg/g)和菠菜(3.9 mg/g),可作为天然减脂食品;钾元素质量分数(3.24 g/kg)和锌元素质量分数(9.61 mg/kg)均为中等水平;还原糖质量分数(0.04 mg/kg)较高,总糖质量分数(0....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相关方法测定了云龙箭竹和空心箭竹两种不同地理种源竹笋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云龙箭竹笋的含水量92.6%高于空心箭竹笋的含水量89.8%;而其粗纤维含量16.35%、粗脂肪含量4.52%分别低于空心箭竹笋的25.20%和4.76%;云龙箭竹笋的蛋白质含量23.65%、总糖含量14.59%分别高于空心箭竹笋的19.02%和5.59%。二者竹笋内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云龙箭竹竹笋的灰分含量为13.51%,略低于空心箭竹笋的灰分含量13.73%;其竹笋的单宁含量为0.36 mg/g,远低于空心箭竹笋的单宁含量的1.40 mg/g。云龙箭竹口感与风味好于空心箭竹主要在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糖和单宁等基本营养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将对二者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共设置4种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其对竹笋中的氨基酸、草酸、单宁、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的影响。施肥处理为有机肥(O:蚕粪+菌棒残渣6 600 kg·hm~(-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4%、2.3%和2.9%);复合肥(F:毛竹专用肥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25∶13∶8);有机肥+复合肥(O+F:有机肥2 4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变化趋势为O+FFOCK;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为OFO+FC;,pH则是OO+FCKF。笋中蛋白质以O+F处理为最高,比F、O和CK各处理增加9.37%、17.45%和5.42%。笋中氨基酸和单宁以O+F处理最高,分别为36.1 g·kg-1和17.8 g·kg-1,其次是F处理,均与CK处理达到了显著差异。笋中草酸则以F处理最高,其次是O+F处理,分别为22.45 mg·g-1和21.24 mg·g~(-1)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增加了33.87%、41.49%;粗纤维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笋中粗多糖以O处理为最高6.7 g·kg-1,且与F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脂肪与其他各类指标变化趋势不同,以空白CK最高,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之,施肥有利于增加笋中氨基酸、草酸、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而有机肥处理有利于粗多糖的的累积;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笋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受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进短小蛇根草Ophiorrhiza pumila在喜树碱产业上的应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加工方法(杀青、不杀青)及干燥方式(晒干、阴干、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对短小蛇根草中活性成分(喜树碱、总黄酮、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方法及干燥方式均对短小蛇根草活性成分影响较大,喜树碱在晒干后含量最高(1.90 mg·g-1),总黄酮含量在真空干燥后含量最高(1.38 mg·g-1),粗多糖在冷冻干燥后含量最高(50.01 mg·g-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杀青会导致喜树碱含量普遍降低,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粗多糖含量普遍降低。在实际生产中,以晒干作为短小蛇根草的首选干燥方式,干燥前不宜采取杀青处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方法测定了刚竹属8种笋用竹种鲜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8种笋用竹种竹笋还原糖含量普遍为1.20~1.50 g·100 g~(-1),蛋白质含量为2.65~3.62 g·100 g~(-1)。以白哺鸡竹笋和红哺鸡竹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在1.40 g·100 g~(-1)以上;毛竹和花哺鸡竹为2种高蛋白竹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2 g·100 g~(-1)和3.61 g·100 g~(-1)。红哺鸡竹口感较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不高,是食用佳品。8种笋用竹种竹笋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除了色氨酸外,16种常见的氨基酸均被检出,氨基酸总量(T)均高于大白菜、蒜苗、韭菜、芫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白哺鸡竹竹笋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人体必需氨基酸(E)含量较高,E/T分别为37.704、36.029,超过了一般的蔬菜。甜竹、毛竹和高节竹竹笋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CE)均在0.191 g·100 g~(-1)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11个重要茶用菊花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后比较其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神农香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滴定法等方法对11个茶用菊花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茶用菊花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5.307~10.983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游离氨基酸5.724~24.238 mg·g-1,其中‘神农香菊1’最高;还原糖49.659~142.406 mg·g-1,其中‘福白菊1’最高;可溶性总糖36.240~159.756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维生素C 2.087~4.001 mg·g-1,其中‘福白菊2’最高。所选的湖北11个重要茶用菊花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推荐菊花茶作为功能菊花饮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 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 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 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 451.666μg·g-1)>辽宁大连(1 425.822μg·g-1)>宁夏吴忠(1 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  相似文献   

17.
几种竹笋单宁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味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人们喜食的佳肴。然作为鲜食,某些种类的竹笋常由于涩味较重,影响风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未发现有对引起竹笋涩味物质的分析报道。本文采集了11个散生竹种,对广存于植物界的具涩味物质——单宁在竹笋中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目的在于了解一些常见竹笋的单宁含量,为营造笋用林时选择,发展涩味较少、甘甜鲜嫩的竹笋提供参考。另外,还就毛竹正常笋体和退败笋体的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竹笋退败的生理生化机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白皮松容器育苗最适施肥方案,该研究对1年生白皮松开展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测定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N︰P︰K=4︰2︰1施肥处理的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均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和地径相对生长量均最大,高径比降低,苗木鲜质量最高,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为21.32 mg·g-1、3.25 mg·g-1和2.13 mg·g-1·h-1。因此,确定N︰P︰K=4︰2︰1施肥处理是白皮松容器苗的最佳施肥方案,可以在今后的苗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氯素施肥对雷竹笋品质的影响,为雷竹林高品质竹笋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雷竹丰产林为研究对像,设置低氯(12%)、中氯(24%)和高氯(34%)3个水平的氯素施肥处理,分析增施氯肥对雷竹笋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雷竹林施用氯素肥料对竹笋感官品质并无明显影响,但对竹笋营养和食味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随着施氯量的增加,雷竹笋蛋白质、木质素、总氨基酸及其组分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苦味氨基酸及芳香类氨基酸比例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脂肪、淀粉含量及人体必需、鲜味、甜味氨基酸比例总体上呈升高趋势,纤维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脂肪、蛋白质、总氨基酸及其组分含量、鲜味和芳香味氨基酸比例不同施氯量处理间差异显著,高氯施肥雷竹笋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中氯、低氯施肥,淀粉含量显著高于中氯、低氯施肥;可溶性糖、氯离子含量及糖酸比总体上呈升高趋势,草酸、单宁及总酸含量则相反,且可溶性糖、单宁含量及糖酸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 ]氯素施肥尤其是高氯施肥虽然对雷竹笋感官品质影响较小,但能降低竹笋粗糙度,增强竹笋鲜味、甜味及芳香味,明显改善竹笋风味与适口性。高氯施肥对雷竹林土壤性状特别是氯离子积累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NaOH浓度(%)、壳聚糖浓度(%)及浸种时间的水平及其组合对柚木(Tectona grandis)种子发芽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动态变化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试验实施。分别于播种前(初始)和播种后7、14、21、28 d时测定以上2指标。结果,可溶性糖初始含量为1.39 mg·g-1,播种后4个阶段处理组合的可溶性糖分别为0.20~1.44、0.11~0.70、0.10~0.63和0.15~0.54 mg·g-1,播种后处理组合间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28 d时)的差异。种子淀粉初始含量为0.41 mg·g-1,播种后4个阶段处理组合其含量分别为0.14~2.16、0.35~0.90、0.44~0.68和0.32~1.01 mg·g-1,处理组合间除21 d的外,淀粉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 d时)的差异。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