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交替使用药剂,提高防治效果,于2020-2021年度在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开展了药剂交替使用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病穗防治效果在75%以上的处理依次是麦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组合,30%丙硫菌唑、25%氰烯菌酯组合,75%戊唑醇·百菌清(戊唑醇62.5%、百菌清12.5%)、25%氰烯菌酯组合,45%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15%、咪鲜胺30%)、25%氰烯菌酯组合,80%多菌灵、25%氰烯菌酯组合;在防治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麦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组合,其次是30%丙硫菌唑、25%氰烯菌酯组合,第三是75%戊唑醇·百菌清(戊唑醇62.5%、百菌清12.5%)、25%氰烯菌酯组合,这3个组合病穗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病指防治效果在90%以上,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3种水稻种子处理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浸种剂浓度较大时,对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浸种,不仅对水稻萌发及成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恶苗病的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市面上常见的4种药剂,采用喷雾法对核桃夜蛾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喷药后3d、7d观察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3d后,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防治效果为90.16%;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2.30%;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2.99%;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为77.03%。施药7d后,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防治效果为92.55%;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4.65%;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5.91%;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为80.69%。4种药剂的防效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4种药剂在喷药后3d、7d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浸种处理的方式,在单季晚稻秧田开展了0.3%四霉素水剂、25%咪鲜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3种杀菌剂防治恶苗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浸种处理后防效达94%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四霉素可以作为咪鲜胺等的轮换药剂用于恶苗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筛选出适合飞防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对多种药剂进行了飞防药效试验。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次之,40%多菌灵悬浮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差。因此,在小麦抽穗扬花防治关键期,使用含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成分的产品施药2次,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就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20%丙硫菌唑+20%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在扬麦15和镇麦12上病穗防效分别为95.6%和96.0%,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202.5 g·hm-2在扬麦15和镇麦12上病穗防效分别为88.9%和80.0%。丙硫菌唑和戊唑醇复配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协同相加作用。建议在生产上,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氟酰羟·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啶菌噁唑、嘧环·咯菌腈、唑醚·氟酰胺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试验。灰霉病始发期,4种杀菌剂各按一定浓度喷施,隔7 d二次防治。结果表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佳,随浓度降低,防治效果下降,差异显著,建议田间施用浓度为750倍~1 000倍;25%啶菌噁唑悬浮剂750倍防治效果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相近,差异不显著;62%嘧环·咯菌腈悬浮剂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可用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与25%啶菌噁唑悬浮剂轮换防治草莓灰霉病,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4种药剂浸种、拌种处理对早稻恶苗病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种药剂浸种和拌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进行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25%氰烯菌酯悬浮剂、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种药剂采用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好,防效达到96.60%以上;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采用拌种处理的防效也较好,防效达99.00%以上;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拌种处理的防效较差,防效仅为76.92%~88.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六安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年在六安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病穗防治效果在70%以上的处理药剂依次为: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75%戊唑醇·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5%咪鲜胺水乳剂;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这7种药剂可轮换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效果最好;其次是75%戊唑醇·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第三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要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新型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有效防治恶苗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5%氰烯菌酯悬浮剂0.25ml/kg种子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0.15 ml/kg种子与种衣剂混用对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明显好于对照药剂咪鲜胺和单独使用种衣剂。[结论]建议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3.
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筛选出高效的水稻种子处理药剂,从而更好地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于2015年5月进行了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的前提下,以25%劲护·氰烯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4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 4 种药剂浸种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安全性较高;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和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25%氰烯菌脂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对水稻恶苗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单独使用氰烯菌脂、咪鲜胺处理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杭州地区目前市场上主要几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在余杭区瓶窑镇安排了杭州市主栽小麦品种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均有较明显效果,病穗防效最低为66.5%,最高90.4%,病情指数防效均在83%以上,最低为83.1%,最高达95.4%。其中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5%d-柠檬烯可溶液剂处理的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最高,分别达90.4%和95.4%;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处理,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都是第2,分别为87.1%和93.8%;10%叶菌唑悬浮剂处理,病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都位列第3,分别为85.3%和93.2%;而240 g·L-1氯氟醚·吡唑酯乳油处理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情指数防效都是最差的。本试验选取杭州地区市场上的几种主要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并进行一定组合的复配,筛选有效的药剂及药剂组合,以期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等5种药剂,分别在镇稻14、皖稻86、盐丰稻2号等3个感病品种上进行试验,探索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种子处理药剂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55%二硫氰基甲烷水剂5 000倍液浸种处理,15%多·福悬浮剂1∶25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均有好的防治作用,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分析了几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秧苗素质方面,培育壮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同时在叶龄、株高、分蘖数、根长、白根数、地上鲜重方面有较好表现;防治效果方面,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秧苗期、分蘖期、成熟期防效分别为98.08%、93.75%和94.44%。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延缓传统药剂抗药性的产生,寻找可交替使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药剂,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采用田间人工接种、喷施药剂的方法进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0g·L~(-1)氟唑菌酰羟胺SC和250g·L~(-1)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且氟唑菌酰羟胺SC增产7.5%,250g·L~(-1)氰烯菌酯SC增产4.2%,综合考虑均可作替代药剂与传统药剂交替使用。另外,无公害药剂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WP和6%低聚糖素AS的防效较高,6%氨基寡糖素链蛋白WP增产8.4%,两种药剂均可用于小麦的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控,开展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治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一是在赤霉病防控上,初花期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达83.5%。初盛花期各防治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效最好(防效88.2%,病指防效92.2%);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效第二(防效87.2%,病指防效89.8%);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病穗防效第三(防效77.3%,病指防效82%);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病穗防效第四(防效49.3%,病指防效55.2%);二是在增产效果上,初花期使用一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明显,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使用一次,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增产效果最低,其他三种增产效果均达23%以上;三是在麦粒中毒素含量上,一次使用,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两次使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降低明显,几乎与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一次使用相当。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无论一次使用或两次使用,虽有下降,但仍严重超标。因此,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8%氰烯菌脂?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这三种药剂可作当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打药剂配方,而400g/L戊唑?咪鲜胺悬浮剂则建议不用。  相似文献   

20.
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氰烯菌酯悬浮剂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浸种处理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70%~100.00%,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7.62%~100.00%,防治效果好,对作物生长安全。推荐用量以3 000~4 000倍液为佳,按种子与药液1.0∶1.2的比例进行浸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