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沙区防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河西走廊防护林建设起步早,发展快,防护林类型齐全,研究内容广泛,在我国西北风沙地区具有代表性意义。河西走廊防护林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系统性,微观的研究成果多,有害风速的界限不明,防风作用多是在随机风速下得出的结论。今后主要应加强系统研究,探索充分发挥各种防护林整体防护效益的途径,并在系统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对沿海防护林林内外的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布点测量。结果表明,沿海防护林对于风速有明显的减弱作用,风速最小值处于林带中央位置;风速减弱的整体趋势呈抛物线状,在林带作用下先减弱,离林带越远,这种减弱风力的作用越弱;经过防护林的作用,风力减小且风速变化幅度也减小;防护林可以调节区域小气候,防护林林内气温相对降低,相对湿度相对增加,对沿海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种的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进行了研究,为当地营造防护林在选择树种和配置方式方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速经过防护林后,风速值明显减小,防护林起到明显的防风效益。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防护林体系可持续经营技术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河西走廊 20年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经验与成就为依托,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与要求,就河西旱区防护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与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为了探索、了解沿海防护林对登陆台风强风过程的湍流特性的影响及其防风效应,本研究利用设置在南沙沿海防护林临海边和相距70 m的林内自动气象站实时观测了2012年的1208号"韦森特"台风过程中气象因子的时程变化,重点分析了"韦森特"台风过程强风时段的平均风速和风向特征。研究发现"韦森特"台风过程的风速时程曲线出现两次极值风速,呈M型变化,强风风向角出现大幅度的转换;南沙沿海防护林对"韦森特"台风最大风速减弱系数为0.58,对整个台风过程的风速减弱系数为0.7,林内和海边的平均湍流强度比值为1∶2.25,南沙沿海防护林对"韦森特"台风的防风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网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发展现状,对河西走廊在发展农田防护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对农田防护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拔点除源保护农田林网──武威市防治黄斑星天牛见成效运虎河西走廊是我省重要商品粮基地。解放以来,河西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治沙造林,营造了以防风固沙林和农田林网为主的防护林体系,为农业生产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在抗风阻沙,改善生...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在河西农田防护林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现有农田防护林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樟子松在引种栽植方面的总结 ,提出了樟子松在河西农田防护林中应用的一些设想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灌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对灌区2种杨树2种主林带间距防护林内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m间距内,新疆杨最大降低风速39.35%,最低降低风速23.10%,平均降低风速33.58%;小美旱杨最大降低风速40.68%,最低降低风速31.92%,平均降低风速36.09%。经方差分析,2种杨树在200m间距内防风效益差异显著,小美旱杨优于新疆杨。从水文效应、热力效应方面分析,无论新疆杨还是小美旱杨,100m主林带间距和200m间距对水文效应和热力效应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小美旱杨防护林优于新疆杨防护林,200m间距优于100m间距。  相似文献   

10.
在对河西绿洲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12种防护林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适宜条件、技术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临泽小泉子治沙站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及农田防护林进行了观测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在200cm观测高度时,固沙阻沙林内的风速降低了24.0%~55.0%,在150cm的高度时,风速降低了29.1%~55.8%。农田林内在200cm观测高度时,林后15m、30m的距离风速分别降低了28.4%、39.8%,在150cm的高度时,风速分别降低了28.8%、35.0%,在50cm的高度时,风速分别降低了31.0%、43.7%,林后30m比15m的距离风速降低的幅度大。因此,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柠条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柠条林网、林带和对照点处的风速及相应风蚀沙埋量的对照观测与分析,探讨了柠条防护林对近地表风向、风速的影响情况,验证了柠条防护林的拦沙抗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地处东经106°35'—107°10,北纬40°09'—40°59'N,东临黄河,面积33.4万公顷,年平均气温7.8℃,平均无霜期168天,年均风速4.1米/秒。下伏沉积物为沙粒、粘土互层的冲积湖积物,在长期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的气候条件下,地表发育了沙丘链、灌丛沙堆与丘间洼地相间的风沙地貌,可开发为以防护林为主体的人工绿洲,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风沙灾害。因此,根据预期防风沙目标,依照风情背景合理设计并实施防护林体系是改善农耕条件的关键所在。二、风(沙)情背景与林带设计(一)起动风速与输沙率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3种配置仿真防护林带的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变化,分析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种非均匀配置防护林带风速降低的观测点分别为84.61%和82.00%,而均匀结构防护林风速降低的测点只有74.61%。在水平方向,非均匀结构防护林的前高后低型配置的林带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出现在林带后树高的2~4倍和林带前1.5~2倍树高范围,有2个风速明显降低区;前低后高型仿真防护林则在树高的1~2倍,而均匀结构林带的风速降低区在林带后树高的4~5倍范围。在垂直方向,前高后低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为树高0.5~1倍树高范围,前低后高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在0.5~0.75倍树高范围,均匀型林带的风速降低率较大区域高度为0.75~1倍树高范围。防护林组成前高(3行)后低(3行)非均匀配置防护林的防风效能相对均匀结构较大,是一种相对较优的防护林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斑啄木鸟 Dendrocopos major(L.)是河西防护林重要蛀干害虫——十斑吉丁虫的优势天敌鸟类。本项试验在搞清该鸟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招引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在河西地区开展鸟类生态研究及利用展示了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掖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收集张掖市25年以来小气候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地面风状况有显著影响作用,可减少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和平均风速,对农业增产率为9.2%。  相似文献   

17.
1.森林防止风蚀的功能森林是抵挡风沙侵袭的屏障。防护林是森林的一种,在内陆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风害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改变了林带附近风速的分布,在林带背面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弱风区,但是随着林带的远离,风速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林带改变气流结构和降低风速主要是因为:首先林带本身带有透风性,其稀疏、通风和紧密结构可有效降低风速。稀疏结构是落叶前防护林带有一定透光孔隙且分布均匀,气流可以通过,由乔木组成,灌木数量较少,透风系数为0.3~0.5,防风距离为树高的3537倍,可降低风速60%~75%。通风结构是落叶前林带树冠部…  相似文献   

18.
建立沿海防护林主要目的是减弱海陆风的风力及其引起的风暴潮、飞沙、飞盐对岸基受防护区域的破坏,防护林区域风场的特征是评估其防护功能的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省滨海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梯度系统观测数据,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前沿海滨,防护林带内垂直分层风速、风向及林带后不同位置周年连续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典型木麻黄防护林带的风场特征及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1)林带前沿观测到海陆风频率为64%,林冠上方观测到的海陆风频率为73%,表明观测区域是以海陆风为主风向.(2)在最大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3.2%、33.1%、6.6%、10.0%、15.1%;在年均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6.8%、65.0%、23.4%、28.4%.(3)1 a的观测期内月均风速最高为4月的3.77m·s-1,最低为8月的1.66 m· s-1.(4)防护林区域不同防护位置风速平均日变化规律是白天高于夜晚,日出后风速逐渐升高,到午间11:00-13:30时风速最高,13:30时后风速逐渐减弱,19:00-7:00时平均风速变化比较平稳.(5)防护林带内不同高度风速日均整时变化趋势相近,相比冠层内部各高度,冠层顶部高20 m处风速最高,且有更多比日变化振幅小的脉动波动.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地区防护林综合效应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林网内风速、温度、湿度、湍流强度、CO_2浓度,农作物光合吸吸变化规律的系统观测分析,阐明了农田防护林的增产机制。并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搜集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县近30年的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风速)、农作物产量、森林覆被率等数据,经过研究分析认为,防护林体系区域性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植被指标体系和气象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计算后构成了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