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机化》2007,(6):17-17
<正>博州2007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6万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5%。近年来,博州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先后引进中收新联科技、新疆机械研究院、天津富康、石家庄天人、北京金乐、河北冀新等公司生产的各类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2.
日前,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联合安徽中科自动化有限公司和无为县农机推广站在安徽省第一棉花生产大县无为县启动了棉花钵体苗移栽机械化技术试验,通过现场观察分析,棉花钵体苗机械化移栽技术思路正确,但移栽机具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据悉,安徽省沿江流域多个县市区属长江中下游优质棉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约300万亩。近年来,由于受棉花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低下等因素影响,优质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呈逐步下滑态势。此次技术试验为有效破解棉花生产机械化难题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博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1.7万hm2左右,占耕种面积的20%,占粮食种植面积的75%。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劳动力的相对紧缺,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相似文献   

4.
<正>酒泉市是甘肃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近年来全市棉花栽培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80万亩左右。为解决棉花收获"用工荒"的矛盾,从2012年开始,酒泉市农机局连续两年从新疆引进机采棉相关技术及采棉机在瓜州、金塔、敦煌三个植棉县市开展机械化采棉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开展机采棉与传统植棉技术对比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棉花机械化收获集成技术体系,为日后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水稻、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两个技术指导意见,与近年相继发布的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油菜、甘蔗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基本构建了我国粮食作物和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聚焦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标准化和规  相似文献   

6.
董宝国 《农业工程》2016,6(1):22-23
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介绍了酒泉市棉花种植情况,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以及关键技术环节,为其他棉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籽棉的贮运技术是棉花收获机械化及加工技术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并要求两者需要协调、配套。美国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前苏联垛棉作业也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和规范化,而我国籽棉贮运系统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是兵团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1国外机采棉贮运设备的现状1.1美国籽棉贮运体系概况美国棉花均由机械采收,与机采棉配套的辅助作业有棉模(即小棉垛)的压型、装运和籽棉拖车运输。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棉花加工厂仅为棉农代加工皮棉,不对籽棉进行场地贮存,采摘后籽棉需要棉农运用棉垛压实机预处理后…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结合我们农场棉花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分析我国棉花生产对机械化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对重点推广应用的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了技术的优势所在,并归纳总结出技术要点,指出实施技术的注意事项,对发展我省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城采取措施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城地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铺膜种植机械化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因该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防除杂草、节本增效等优点,而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关键性农业技术措施,在塔城地区已广泛应用于玉米、棉花、打瓜、番茄、甜菜、辣椒等作物.截至2012年底,全区机械化播种面积达666.495万亩,其中铺膜播种机械化种植面积达418.98万亩,占总播面积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夏津县是植棉大县,植棉面积最大达60多万亩,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多年来一直使用人力采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今年该县植棉面积已大幅度下滑至34.5万亩。为突破棉花生产发展的瓶颈,大力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摘,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已迫在眉睫。今年,夏津县农机局极力争取,在认真学习新疆采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承担了全市的棉花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处我国黄河流域优势棉产区北界,棉花产业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京津冀棉花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棉花的种、管、收等作业环节仍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极大,产出效率过低,植棉效益不高。结合京津冀棉花主产区亚区布局和自然条件,总结了各棉花种植亚区现有的不等行距、等行距、棉麦套种等棉花种植模式和农艺特点,调研了京津冀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和机具类型,分析了该区域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棉花栽培模式改进、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和新型机具研发等发展建议。依据河北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具体任务要求,开展了适合于该地区的棉花播种多功能联合作业机的研发、试验和示范工作,多款新型播种机通过了技术鉴定,推动了京津冀地区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湖北省荆门市现有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为减轻棉农种棉劳动强度,提高效益,荆门市农机推广站于2014年4月1日与陈学庚院士及团队成功共建荆门农机院士工作站。经落实试验基地、采选试验品种、组建技术专班、建立运行机制,于5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京山县、沙洋县、屈家岭管理区3个棉花基地进行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旨在研究和探索荆门市乃至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途径,重点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省农机部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机械化技术,积极开展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和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湖北省日前已拥有秸秆还田机1万多台,到9月中旬,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已达500万亩。  相似文献   

14.
浅谈乌苏市棉花生产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阿哈提 《农业机械》2012,(32):48-50
棉花机械化采摘是制约新疆乌苏市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12年,苏市农机局把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主攻方向,在乌苏市车排子片区和甘家湖牧场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试验田,争取在棉花机械化采摘生产环节实现突破,为早日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基础。1棉花生产机械化基本概况乌苏市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级市,多年盛产优质棉,是新疆自治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全市农业种植面积8万hm2(120万亩),棉花5.3万hm2(79.9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在50%以上,已成为乌苏市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花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从新产品、新技术、科研队伍和棉花机械化技术推广几方面介绍了新疆棉花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新疆棉花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并从棉机产品的定型定点生产工作、推广机采棉技术以及强化群体的科技意识等几方面阐述了新疆未来棉花机械化的对策,为新疆棉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机》2009,(12):53-53
最近,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担的“先进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及关键部件的引进”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大西渠镇成功进行了棉花机械化收获试验。  相似文献   

17.
王珏  杨欣  王建合  张璞 《河北农机》2016,(12):23-25
棉柴收获处理技术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棉柴及根系的生物学特性和最佳收获季节,综述了棉柴机械化收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机具种类和特点,提出河北省棉柴收获处理技术的发展建议,为推动本地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棉麦间作套种技术是一项传统的农业增效技术,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但是随着小麦收获和棉花铺膜播种机械化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机部门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改进小麦收获机械、推广小麦晚播技术和棉花催熟技术、推广棉花免整枝技术和研制麦垄棉花铺膜播种机械,使该技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2012年,邯郸市推广棉麦间作套种3万亩,平均亩产小麦400kg,平均亩产籽棉250kg,比单种棉花亩增效益800元.为使这项技术得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其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实现粮食棉花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的机械化技术。今后几年是我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农业将会有较快的发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已经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战略内容之中,将会引起政府重视、政策倾斜、使农业持续发展。而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将会推动新疆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旨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水稻、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