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沙漠化日益严重,全力推进沙产业发展,以抑制和逆转沙漠化趋势,带动沙区经济发展是国家主管部门、沙区各级政府和沙区人民的基本共识。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并在1984年就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要建立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提高植物光和作用的效率,推广使用节水,搞好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沙产业的内涵沙产业理论首先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沙产业是寓沙漠治理于开发之中,将环境保护、沙漠化的防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沙区是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沙产业是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必需。“沙产业”的理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以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生态和环境改善、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提高为依托背景。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对沙产业的发展要给予重视和支持,并给予规范和引导,保障沙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林业》2008,(6):4-5
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了创建知识密集型农业型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的理论。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区各地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筹沙区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现代化林沙产业,向沙地要产出、要效益,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区实现林沙产业总产值193亿元,比2005年增长70,2%,提前三年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183亿元)。其中重点沙区71,2亿元,占36,9%,  相似文献   

4.
发展沙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长期从事半干旱地区草原科学研究,对沙产业、草产业十分关注。因为在草原与荒漠地区有大面积的沙地与沙漠,这些沙地和沙漠在许多方面都与草原有很大不同。我把这些沙地和沙漠统称为沙区。如何认识沙区特点,发挥沙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繁荣沙区经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在这些地区工作的人们。钱学森关于沙产业、草产业的论述,是一个伟大科学家的高瞻远瞩和战略思考,体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创新思维,为沙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是一个战略科学家最为难得的宏观谋划。  相似文献   

5.
30年前,钱学森以战略家的眼光与思维,从中国发展大计与民族利益的高度,科学地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沙产业理论提出遵循“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被钱学森预言为继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之后,将在21世纪成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沙产业,对于防治荒漠化、缓解人地矛盾、培育沙区新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效利用沙区气候、生物、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通过产业化模式防沙治沙,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型沙产业,大力发展沙区清洁能源,积极培育工业型沙产业,打造“金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实现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09,(9):6-6
早在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战略构想。他预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经过了20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无不惊叹钱老的超前预见性,同时也亲身感受到发展沙产业可以加快沙区生态改善、促进沙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绿色沙产业在民勤沙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勤沙区在沙漠化防治中如何加快沙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益,根据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提出“绿色沙产业”的新模式,并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其实施途径。通过创建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实践,认为该区具有发展绿色沙产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该产业。  相似文献   

8.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为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沙产业,将沙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力争将沙产业打造成为磴口县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这一思路,磴口县多措并举,不断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发展沙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旱沙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沙产业主要是以生产产品、加工和经销为主要内容,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生命力的产业组合。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工、经销环节长期得不到发展。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自给自足的生产习惯,商品意识、团队意识差,分散的小农的经济思想意识与大市场经济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沙产业的发展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与大市场对接。一、沙产业经营环境资源的特点沙产业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因此,发展沙产业要重新认识沙区,了解沙区,改…  相似文献   

12.
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区面积大,气候条件恶劣,造林成活率低。通过多年的造林实践经验,总结推广了一些适合沙区治沙造林系列技术措施,使成活率稳步提高,为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威是全国沙漠化面积较大,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工业基础薄弱是武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日照充足、沙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劳动力充裕也是武威发展沙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武威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业,希望在农村,潜力在沙区。二十多年来,在钱学森沙产业  相似文献   

14.
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在我国发展沙产业,提出用一种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维方式去综合分析、研究沙区资源优势,用全新的治理措施、开发模式去经营管理沙区生态经济系统。1994年全国治沙专家共同研讨钱学森教授的沙产业理论,提出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观念对待沙漠  相似文献   

15.
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沙产业工作会议 ,目的是为了总结我省几十年来沙产业开发的情况 ,安排下一步工作 ,争取继续并更好地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讲几点意见 :一、沙产业开发促进了沙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甘肃省的沙产业开发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第一次沙产业会议的圆满召开 ,开创了我国沙产业开发工作的先河 ,对我省河西走廊充分发挥沙漠戈壁地带自然资源优势 ,促进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沙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阶段。国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国…  相似文献   

16.
沙产业实干家简介 伙什铁莫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林业处副处长。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辛勤工作38年,为和田地区防沙治沙和发展沙产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高建军:新疆莎车县副县长。在他主管的治沙林业工作中,狠抓治沙造林和沙区资源综合开发,引导农民积极兴建莎车各果区旦杏沙产业基地,为位于塔克拉玛干西南缘的莎  相似文献   

17.
向沙漠进军     
土地消化及其沙漠化土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治沙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治沙工程建设的新思路就是合理调整沙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沙区资源(自然,生物和矿产资源等)。通过综合治理的途径,兴办沙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化土地年扩展速度由104.2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82.8平方公里;142万亩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也带来丰富的沙产业产品,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近日在鄯善县召开的2014年全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防沙治沙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沙害”问题,改善沙区群众生存环境,让“沙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径,防沙治沙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国现有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有50多万平方公里,按目前治理速度,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治理任务。沙区光热资源充足、物种资源多样、土地资源广阔,发展沙产业潜力巨大。实践证明,发展沙产业,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也有利于反哺沙区生态建设,巩固和扩大防沙治沙成果。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和  相似文献   

20.
<正>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1500万亩。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沙产业久负盛名,其中有“沙漠人参”之美誉的中成药肉苁蓉享誉海内外。乌兰布和沙区拥有发展肉苁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并且肉苁蓉产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困扰肉苁蓉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瓶颈仍未能妥善解决,直接限制了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肉苁蓉栽培过程中种植效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