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蛋白质来源于微生物蛋白(MCP)、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UDP)及极少量的内源蛋白质(ECP)。其中,影响MCP合成的因素主要有饲料蛋白质的组成及含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饲料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瘤胃的微生物组成和pH值;影响UDP合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饲料蛋白质组成、饲料加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掌握影响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的因素,从而为如何提高反刍动物蛋白质利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动物消化率及采食量对评价饲料质量,合理配制动物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测定消化率和采食量的动物试验法或指示剂法耗资费时,不可能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简便迅速的体外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方法。文章重点阐述了饲料营养成分与反刍动物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以便利用其估测反刍动物采食量和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3.
矿物元素作为饲料中一类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对于动物体组织细胞结构的维系、各项生理功能的维持和代谢过程的完成意义重大,为保证配合饲料营养的全面性,人们往往通过外源添加的方式补充多种矿物元素来满足饲料中必需矿物元素的不足,因此,实现对配合饲料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饲料品质的把控至关重要。此外,严格控制饲料原料中重金属元素的超标也是一个关乎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这同样需要对饲料原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4.
铜是反刍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铜可刺激动物生长,当动物机体摄入过量的铜时就会引发铜中毒,而铜不足则会造成动物生产机能下降.文章从反刍动物对微量元素铜的需要量及影响因素、铜缺乏和铜中毒对动物机体的影响、铜营养代谢病的诊断、监测及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反刍动物微量元素铜营养代谢病的研究进展,提出加强对反刍动物的肝铜测定、加强改善口服铜制剂适口性、提高铜制剂生物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单宁对反刍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宁又称植物多酚,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多元酚化合物,系植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身保护性次生物质。在传统的动物营养学研究中,单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生产实践中也采取许多消除其抗营养作用的方法。但对于反刍动物来说,单宁能降低瘤胃内蛋白质的降解率,进而提高反刍动物对优质蛋白质的利用率,此外单宁还是良好的抗氧化剂和天然驱虫剂,适当应用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不同的反刍动物对饲料中的单宁有不同的耐受性,应该深入研究家养条件下单宁对各种家养反刍动物的影响,以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动物健康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矿物元素测定的影响因素近些年来,有关矿物元素测定的分析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在多数情况下取代了比色技术.该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一般用火焰加热的方法,将常态的液体样品转化为原子态,使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得到元素在相应波长下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植物精油被认为是代替饲料中抗生素的有效产品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植物精油能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发育,进而抑制去氨基作用和甲烷生成,降低氨氮浓度,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同时增加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文章就植物精油的作用特点和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决定其生长、发育、繁殖、泌乳量和乳产品的质量,增加反刍动物干物质的采食量对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生产中,动物的采食量往往受饲料、环境、饲养管理方式以及动物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确定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在生产中调控反刍动物的采食量,从而提高其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及其在粗饲料科学搭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评估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方法、影响组合效应的因素及发生机制、秸秆饲料营养物质的补饲、粗饲料优化搭配方法等。作者认为:现行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尚不能准确地评估饲料间组合效应,特别是对可吸收养分代谢和营养素分配等方面的互作效应还难以作出准确评估。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建立能准确快速评估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发生机制,完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理论和技术,以促进动物营养学理论的发展,科学指导反刍动物生产。  相似文献   

10.
猪磷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清华 《饲料博览》2002,(11):25-26
磷元素可以加速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瘦肉组织的积累,是动物不可缺少的主要无机元素之一。磷是自然界中有限的非再生资源(Abelson,1999)。动植物只能利用以无机盐形式(PO43-,HPO42-,H2PO4-)存在的磷,作为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磷已经成为目前动物饲粮中仅次于能量和蛋白质的第三种最昂贵的养分。如何充分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解决粪尿中磷的过量排泄,以尽量减少养分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是全球养猪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有关猪对磷利用的研究作一简述。1影响磷利用的因素猪磷源为内源性或…  相似文献   

11.
瘤胃内甲烷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烷作为反刍动物瘤胃正常消化的产物,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造成了能量的损失。反刍动物从甲烷损失的能量占摄入总能量的2%-15%。因此,减少瘤胃内甲烷的生成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量的因素,以及控制瘤胃内甲烷产生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饲料中氟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健 《饲料博览》1996,8(1):30-31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饲料中氟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浙江省饲料监察所杭州(310004)屈健氟是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也是有害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引起动物发病,因此饲料中氟的测定十分重要。国家标准GB13083—91选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来测定氟。根据离...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是能降解植酸及其盐的酶。其能提高磷的利用率 ,解除植酸对一些矿物元素如钙、锌、铁、铜等的抗营养效应 ,不仅对动物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 ,同时可降低动物磷排泄量 ,减少环境污染。植酸酶可替代饲料中的无机磷 ,但作为饲料添加剂 ,其作用效果受饲料中钙、磷水平及维生素D含量的影响。现将其研究与应用现状介绍如下。1 植酸酶的来源与性质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 ,它可以通过催化水解反应将磷酸盐从植酸中释放出来 ,因而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达到提高磷利用率的目的 ,又可以降低环境中的磷污染。现已知植酸酶有 3种类型 :肌醇六…  相似文献   

14.
车世德  王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30-20133,20138
反刍动物体内CH4的排放,不但导致了饲料能源利用率的下降,而且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笔者综述了反刍动物CH4生成的机制及影响其排放量的因素,并对降低CH4的调控方式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尿素含氮47%,氮元素可以被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而菌体蛋白又被反刍动物所消化吸收?因而利用尿素代替反刍动物的部分蛋白质饲料既经济又实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养殖成为当今对虾养殖的主流模式,而配合饲料成为制约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对虾饲料营养的研究多侧重于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而添加剂饲料尤其是矿物元素添加剂研究的系统性、深度与力度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对虾可以从养殖水体中摄取矿物元素,部分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在实际研究中又无法排除试验饲料中固有的矿物元素含量,因而在矿物元素的营养需求研究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然原因以及工业和农业的实践,有毒的矿物元素出现在自然环境中。在现有有毒矿物元素中,对动物健康有害的最重要的是砷、镉、铅和汞。文章就饲料中的镉的危害与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太平洋岸西北地区动物营养会议于1988年11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总结了下述几个方面:1 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效价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效价有两个方面,一是吸收,二是体组织的利用。许多因素影响矿物元素的生物学效价,其中有:动物种类与生理状态;化学形态;溶解度;螯合物;促进甲状腺肿素以及有关的饲粮因素。生物学效价可定义为食物中的养分被动物吸收  相似文献   

19.
牛羊等复胃动物的瘤胃里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这些微生物不仅能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利用尿素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当尿素进入瘤胃后,被瘤胃中的脲酶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再与碳、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继而合成菌体蛋白被牛羊等反刍动物在瘤胃里吸收利用。尿素含氮量高达 46%, 1千克尿素相当于 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应用尿素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是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监测广西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的牛羊源性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于2005~2009年,应用实时荧光PCR和PCR对广西南宁、柳州、防城港、北海、钦州、桂林等市974批反刍动物饲料及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进行牛羊源性成分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共有12批产品被检出含有牛羊源性成分,其涉及所有抽检产品类别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3个环节;2007—2009年的抽检合格率均达100%。说明广西的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牛羊源性成分呈现下降趋势,反刍动物饲料逐步转向安全生产及使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