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国彪 《云南农业》2001,(10):21-21
特种经济动物指以下几种:(1)肉用畜禽类、如肉用犬、驼鸟、孔雀(蓝、白孔雀)、山鸡、肉鸽、鹿等;(2)毛皮兽类、如狐狸、貂、旱獭等;(3)肉皮兼用型,主要是羊、驼;(4)宠物及观赏鸟类;(5)药用价值较高的昆虫。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畜禽鱼类中的应用张书贤骆世军(四川万县市畜牧局634000)(万县市种畜场)铜、铁、锌、锰的无机盐作为畜禽鱼类微量元素补充是过去的通常作法。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在畜禽机体内的吸收差,生物学效价低。为提高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养殖业     
稻田最宜养鲶鱼张仕罡革胡子鲶俗称鲶鱼,是我国从埃及引进的一种热带优质鱼类,它可在其它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浅水环境中生存、生长,耐低氧能力极强,只要体表保持湿润,长时间离水不会死亡。鲶鱼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经4个多月饲养...  相似文献   

5.
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tt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J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6.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两广除外),故在捕鱼旺季鲜鱼上市量高度集中,造成鱼货积压,售价低廉,效益不高。另外,鲶鱼在养殖过程中相互残杀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放养密度和产量的提高。但如果利用一些生产小窍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殖鲶鱼,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又称几丁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化学名是聚(1,4苷)-2-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壳聚糖是虾蟹等生长的养分,能调节脂肪代谢;适量的壳聚糖可明显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改善畜禽的品质。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Richardson)是一种野生的较大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珠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三角鲂体大肉厚,肌间刺少,肉质嫩滑有香味,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根据肉用畜禽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科学饲养,适时出栏,不仅肉质优良,屠宰率高,而且节省饲料,缩短生产周期,能显著提高饲养肉用畜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杨蔚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54-55,73
白库(白莲崖水库的简称)所在的漫水河为淠河水系,是淮河南岸主要的一级支流。本文通过对白库的兴建对漫水河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探讨,对白库的鱼类资源变化进行预测,为未来白库渔业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肉用型乌鸡与快大型乌鸡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肉用型乌鸡各周龄日增重均比快大型乌鸡高,差异显著(p〈0.05);肉用型乌鸡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比快大型高,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0~90日龄肉用型乌鸡的成活率为95.63%,而快大型乌鸡的成活率为85.36%,差异极显著(p〈0.01);0~90日龄肉用型乌鸡的饲料转化率为2.96,而快大型乌鸡为3.02.  相似文献   

11.
鲶鱼俗称 “土鲶”,为底栖性鱼类,以小型野杂鱼为食,也食一些虾、蛙和水生昆虫 . 鲶鱼的产卵期在 5~ 7月,1龄鱼可达性成熟,鲶鱼肉鲜美且少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 .  相似文献   

12.
鱼类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是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要内容,适宜的蛋白能量比既有利于鱼类对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饲料的效率,节约饲料成本,又利于增强免疫机能和抗病力,提高肉质品质。文章综述了饲料蛋白能量比的研究方法、对鱼类生理生长的影响及影响饲料蛋能比的因素等,并对鱼类饲料蛋能比发展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运》2006,(1):60-61
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以下简称纳水863)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高科技产品,它利用其核心材料——纳水FLM的光热转换性能,提高水、饲料等物质的能量,增强畜禽体内酶的活性,促进畜禽新陈代谢,提高畜禽免疫力,减少病害。  相似文献   

14.
《当代农业》2009,(4):10-10
家蝇是优良的动物蛋白饲料,实验分析,蝇蛆含粗蛋白59%-65%,和鲜鱼、鱼粉及内骨粉相近或略高。蝇蛆中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蛋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7倍,赖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6倍。蝇蛆原物质和干粉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4.09%和43.83%。家蝇幼虫既可作为畜禽和鱼类的鲜活饲料,用于畜禽和鱼类的幼体阶段(如幼鱼、雏鸡等)及喜食活饵料的动物(如牛蛙、观赏鸟类等),更可作为替代鱼粉的动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5.
饲料的能量蛋白比(P/E)是衡量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不适宜的能量含量会使蛋白质成为一种能源,用于产生能量的蛋白质越多,鱼体排泄的氨就越多,体内保留的氮越少,蛋白质效率(PER)就越低,从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然而,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适宜而能量水平过高时,鱼体会过多地吸收热量,导致体内脂肪的累积;适宜的能量水平将节省饲料中用于生长的蛋白质。因此,鱼类饲料配方中保持蛋白质与能量的适宜比值是很必要的。然而,饲料中不同的P/E值对处于食性转化阶段的稚草鱼的消化酶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测…  相似文献   

16.
不同蛋白质能量比饲料与夏花草鱼消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饲料的能量蛋白比(P/E)是衡量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不适宜的能量含量会使蛋白质成为一种能源,用于产生能量的蛋白质越多,鱼体排泄的氨就越多,体内保留的氮越少,蛋白质效率(PER)就越低,从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然而,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适宜而能量水平过高时,鱼体会过多地吸收热量,导致体内脂肪的累积;适宜的能量水平将节省饲料中用于生长的蛋白质。因此,鱼类饲料配方中保持蛋白质与能量的适宜比值是很必要的。然而,饲料中不同的P/E值对处于食性转化阶段的稚草鱼的消化酶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测…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业》2023,(2):18-19
<正>为切实做好抗寒防冻工作,减少寒潮低温带来的损失,保障湖南省畜禽养殖场(户)畜禽安全生产和满足市场畜产品需求,控制养殖损失,确保养殖户利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结合湖南省畜禽养殖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措施。一、后勤保障措施全省各地畜禽养殖场(户)要抓好水、电、路和畜禽圈舍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检修,对破损畜禽舍及时进行加固,防止倒塌,如遇下雪,要及时清除积雪,防止压塌圈舍。供水管道用保温材料包扎,防止水管冻裂。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野生鲶鱼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鲶鱼原为江河、湖泊中的常见鱼类,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鲶鱼自然种群数量锐减.笔者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鲶鱼资源变动、人工繁殖和饲养、自然增殖情况加以探讨,以期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原料肉配比对风干肠发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4组不同质量比的鲶鱼肉与猪瘦肉(100%∶0、85%∶15%、70%∶30%、55%∶45%,记作F100、F85、F70、F55)为原料加工发酵风干肠。在风干0、3、6、9、12 d测定品质和安全性指标,并对风干12 d样品进行感官品质评价与生物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风干过程中,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和亮度值(L*)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红度值(a*)在0~6d逐渐降低,在6~12d逐渐升高,p 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硬度值逐渐升高,在风干终点12 d时,四组风干肠成品均呈现出明亮的红色,风干肠F70组水分含量31.49%,p H 5.18,硬度13 841.85 g,硬度适宜,嫩度、咀嚼性较好,酸味适中,总体可接受程度高;4组风干肠的亚硝酸盐残留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sctivesubstances,TBARs)值和生物胺含量都符合限量标准,保障了风干肠的安全性。综合分析:F70组,即鲶鱼肉与猪瘦肉配比70%∶30%为加工发酵鲶鱼肉风干肠的最佳原料肉配比。  相似文献   

20.
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抑菌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蛋白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使用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鲶鱼体表黏液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无法得到纯化的单一物质,在以后的试验中需要寻找新的分离纯化方法。(2)鲶鱼体表黏液对藤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3)鲶鱼体表黏液中含有的蛋白类物质含量占黏液干重的40%左右,多糖类物质约占黏液干重的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