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秀丽1号"秀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秀珍菇菌丝生长及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芽糖为碳源、以酵母浸膏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胞外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生长调节剂在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三十烷醇、α-萘乙酸和玉米素处理香菇507菌丝体,并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愈创木酚氧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香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及三种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三种生长调节剂虽能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和三种胞外酶的活性,但不能改变其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菌丝生长速度和三种胞外酶活性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1,(5)
秀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白腐真菌,其固态发酵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而秀珍菇菌丝的活化是固态发酵的起始,菌丝活力的高低影响着后期发酵效率。试验首先采用固体培养基平板法初步筛选影响秀珍菇菌丝活性的碳源、氮源和pH;随后通过液体培养测定菌丝生长量和胞外酶活性,进一步确定秀珍菇菌丝活化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pH为7.0;最后检测培养周期内秀珍菇菌丝体生长曲线和胞外酶活性,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6 d。最终活化后的秀珍菇菌丝生长洁白浓密,生长速度较快,且胞外酶活性较高,为后期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棉子壳培养基为对照,向棉子壳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淀粉、尿素、石膏,研究在金针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基中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漆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呼吸消耗及绝对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1)添加尿素能明显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而添加淀粉、石膏不能提高金针菇的绝对生物学效率;(2)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金针菇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低,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高。淀粉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子实体发育期活性较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金针菇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4)不同添加物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对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红托竹荪母种菌丝生长特性及胞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屑培养基培养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母种90d,培养过程中观察测定菌丝生长特性,从第40天开始测定5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漆酶(laccas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L)活性较高,漆酶活性为31.2~52.7U/mL,CL活性为10.7~31.9U/mL;中性木聚糖酶(neutral xylanase,NEX)活性较低,为0.2~0.4U/m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为3.3~11.7U/mL和2.5~13.5U/mL。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母种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和胞外酶活性有相关性,菌丝变红程度与漆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漆酶活性与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洛巴伊大口蘑对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巴伊大口蘑为试材,采用袋栽方法,测定了洛巴伊大口蘑在棉籽壳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以了解洛巴伊大口蘑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结果表明: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羧甲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呈正相关,但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很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属于白腐菌;非木质纤维素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在107d的栽培过程中,培养基失重52.40%,其中呼吸消耗43.98%,子实体转化率为8.4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温度对白僵菌侵染烟粉虱的影响,在5 个温度(19、22、25、28、31 ℃)条件下观察研究白僵菌加拿大1
号菌株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度、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8 ℃时,加拿大1 号菌株的上
述参数值均最大,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速率、胞外蛋白酶及几丁质酶活性均显
著降低,对烟粉虱的致病力也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8.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硒对灵芝菌丝生长及其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Na2 Se2 O3 对灵芝菌丝生长及菌丝生长期间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 0 5~ 1 0mmol·L-1的Na2 Se2 O3 均可促进菌丝生长和菌丝生长期间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 ,以 0 5~ 1 0mmol·L-1 的Na2 SeO3 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高浓度 (≥ 1 5mmol·L-1 )的Na2 SeO3 对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桑黄为试材,利用粗木屑、细木屑、小麦秸秆、花生秸秆、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和大豆秸秆7种主料对桑黄进行培养,采用单纯型格子法进行混料设计,筛选以粗木屑、油菜秸秆和大豆秸秆为主料的配方,对菌丝生长速率、漆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以及酸性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胞外酶活性与菌丝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优化适合桑黄生长的配方,以期为桑黄培养配方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各胞外酶活性大小有不同的影响,且酶活性大小与菌丝生长速率之间的偶联性较差。优化得出适合桑黄生长的配方为粗木屑41.5%、油菜秸秆41.9%、大豆秸秆16.6%、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  相似文献   

11.
香菇杂种优势表达的生理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_1和F_5两个杂交种的绝对生物学效率均高于两个亲本,超出幅度为29%~52%;在基物失重与呼吸消耗中,两个杂交种基本相同,处于两个亲本之间,并表现出两个性状均接近于双亲中最优亲本的趋势;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能力中,两个杂交种表现出双亲互补的特征;在营养生长阶段,两个杂交种利用培养基中非木质纤维素的趋势较强;在生殖生长阶段,则具有比亲本更强的利用培养基中木质纤维素的能力,笔者提出把有效生物转化率作为衡量香菇杂种优势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胞外酶活变化与栽培性状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10个菌株胞外酶活性及与栽培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胞外漆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酶活与栽培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7号菌株除外),酶活性相对较高的菌株(3、4、8号),栽培中产量相对较高。纤维素酶活性高峰时间出现较漆酶、多酚氧化酶早,且酶活性高峰出现早的菌株菌丝长速较快。蛋白酶活与栽培产量呈一定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00(6号菌株除外),蛋白酶活最低的3号菌株,栽培产量最高;而活性较高的5、9号菌株栽培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患病(菌丝生长迟滞病及幼蕾腐烂病)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从菌丝到幼嫩子实体阶段,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优势菌属存在差异;与正常培养料比较,同时期患病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且优势菌群发...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甘蔗渣加少量麦麸栽培毛木耳和光木耳,在栽培的不同阶段分析测定培养物的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和有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木耳利用栽培底物的能力有明显差别;在栽培后期,毛木耳和光木耳分别消耗纤维素为74%和43%,半纤维素为78%和61%,木质素寿60%和35%。不过它们对这些底物的消耗又具有相似的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即在子实体形成期的消耗速率都比菌丝生长期快。培养物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也有阶段性变化特点。底物降解速率的变化与酶活水平的变化之间有一定对应关系,其中尤以毛木耳较明显。实验还分析培养物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简要地讨论了它们在栽培底物降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侧耳属菌株的菌丝生长特征与其种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1株侧耳属(Pleurotus)菌株的菌丝体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了它们与菌株的产量性状、质量性状和抗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平皿中菌丝生长速度与子实体品质之间呈较密切的负相关。菌丝体胞外CMC酶、TTC-脱氢酶活性与菌株的产量性状呈正相关。POD同工酶谱间的异同可反映菌株间抗性水平的差异。根据菌落形态和菌丝体细胞结构的变化,色素分泌及无性孢子产生,结合EST、POD同工酶谱带变化,可初步进行种性变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木屑培养基中辅料的种类和含量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木屑培养基中米糠和麦麸两种辅料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含量高的培养基,其绝对生物学效率,培养基失重,呼吸消耗,木质纤维素降解量均高于米糠含量低的培养基;麦麸更适合作栽培香菇的辅料,20%的麦麸具有30%米糠基本相同的生理功能,培养基的C/N在栽培过程中不断下降,适当增加氮源可降低培养基的C/N,具有提高香菇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棉籽壳培养基中辅加10%麦麸或0.4l%尿素均能促进平菇苗丝生长和呼吸消耗,提高于实体生长阶段CMC酶、HC酶活性和绝对生物学效率,而在棉籽壳培养基中辅加微量的维生素B_1,对平菇生长无促进作用。这表明:氮素对平菇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棉籽壳培养基中的麦麸对平菇生长的促进作用与麦麸中的氮素有关,而与麦麸中的维生素B_1无关。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和壳聚糖抗蔬菜病原真菌活性测定及复合膜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檗碱和壳聚糖对几种常见蔬菜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以及以小檗碱和壳聚糖为主料制备复合膜的方法,并测定了该膜的药物释放效果。试验表明:低浓度(0.234 mg/mL)小檗碱即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Vermicularia capsici)等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生长。20 mg/mL浓度壳聚糖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高达65%,而对其余4种果蔬病原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集成这2种天然化合物的优点,制备了小檗碱-壳聚糖复合膜,该膜具有缓释功能,在模拟外部环境(磷酸缓冲液,pH 6.8)条件下,20 d小檗碱累计释放率接近25%,提示其在果蔬贮藏抗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