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着重了解NH46+-N肥施入不同矿物类型土壤后,由于不同C/N和粘土矿物组成的不同以及K×+的加入,导致NH4^+向NO^-3的转化和矿物的固定与释放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在C/N高的情况下,施入的HN6-4-N对1: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酸性土壤来说,主要以NH^+4的形态直接被微生物大量利用,而在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中性土壤上,施入的NH^+4先被矿物晶层大量固定,然后再释放出来被微生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种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所进行的盆栽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K^+,Na^+,Ca^2^+等阳离子不仅影响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有截然不同的影响。Na^+,Ca^2^+有助于2:1型粘土矿物层间铵的和,而K^+却阻止NH4^+的释放,最终导致了黑麦草吸氮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种以2:1型粘上矿物为主的土壤所进行的盆栽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K ̄+,Na ̄+,Ca ̄(2+)等阳离子不仅影响粘上矿物对NH ̄+_4的固定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对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有截然不同的影响。Na ̄+,Ca ̄(2+)有助于2:1型粘上矿物层间铵的释放,而K ̄+却阻止NH ̄+_4的释放,最终导致了黑麦草吸氮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研究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壤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固定的铵在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容易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峰与水稻吸氮高峰基本一致;(4)在盆栽条件下由矿物固定的按所提供的氮占水稻吸氮总量中的比例,在吸氮高峰期可达1.4%~89.6%。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3 个不同土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不同浓度双氰胺(DCD) 对土壤NH4 N 含量变化影响的模拟试验,得出在不同土壤上施用普通碳酸氢铵( 以下简称普通碳铵) 添加DCD 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添加DCD 各处理的土壤NH4 N 含量均高于只施普通碳铵的处理;在紫色土、潮土和黄壤上添加DCD抑制NH4 N 损失和转化的效果分别以0-5 % 、0-3 % 、0-3 % 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铵的矿物固定与水稻吸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铵大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与水稻吸氮高峰  相似文献   

7.
土壤硝化力主要受土壤pH值制约,红壤硝化力最强,冲积土次之,滨海盐土最弱.土壤对NH+4和K+的固定,主要决定于粘粒矿物的类型和含量.红壤固定容量小,保肥稳肥能力弱,N素损失量高;冲积土和滨海盐土固定容量大,保肥稳肥能力强,N素损失少.提高供K水平,将会促进N素释放,抑制铵固定.而提高土壤N素水平,由于N素转化的复杂性,对K+的固定与释放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尿素甩料施入灰潮土、黄棕壤后,各种无机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的关系以及多次灌溉下土壤氮素的垂直运移状况。结果表明,一次施氮后两种土壤NH4^4-N及无机氮总量均呈指数式衰减,两种土壤的硝化率差异悬殊。土壤水分缺乏大大降低NH4^+-N形式淋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m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_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性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差异,是不同植物对两种N源利用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土壤硝化力主要受土壤pH值制约,红壤硝化力最强,冲积土次之,滨海盐土最弱。土壤对NH4^+和K^+的固定,主要决定于粘粒矿物的类型和含量。红壤固定容量小,保肥稳肥能力弱,N素损失量高;冲积土和滨海盐土固定容量大,保肥稳肥能力强,N素损失少。提高供K水平,将会促进N素释放,抑制铵固定。而提高土壤N素水平,由于N素转化的复杂性,对K^+的固定与释放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用加0.015N NH4F和不加0.015N NH4F的0.25N、0.5N和1.0N HOAC浸提浸提酸性、石灰性土壤的有效磷,土液比1:10和1:5(v/v),浸提时间分别为5、15和30分钟。所测定的78个土壤浸提出的磷浓度范围约为5-150ug/ml(NaHCO3法),其中40个土壤的pH在4.2 ̄6.9,38个土壤的pHd 7-9.2。结果表明,酸性土壤及含NH4F的浸提液浸提5分钟,测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和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整个培养过程中生物量-15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葡萄糖淹水培养,葡萄糖在培养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有明显净再矿化现象,且净矿化出来的氮遭受损失。稻草粉处理好气培养结果表明,新形成的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较淹水培养处理高得多,达47.0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46.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亦无明显净再矿化现象。比较不同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可以看出施入稻草粉可以减少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番茄、小麦、水稻和莴苣5种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幼苗离体根在1-5nmol/LNH4NO3吸收液中选择吸收NO3-N及NH4-N的速率。黄瓜、番茄选择吸收NO3-N较NH4-N多;水稻、莴苣选择吸收NH4-N较NO3-N多;小麦对两种N源选择吸收不强,在0.05和0.1mol/LKNO3底物诱导下,黄瓜叶片的硝酸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水稻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吸收能力还原能力的差异,是不同植物对两种  相似文献   

14.
尿素与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好气培养法对尿素和尿素混施有机物料后在土壤中的氮素转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混施鸡粪和小麦秸杆后,在35℃下培养4周以内,可较尿素单施显著提高土壤中NH4^+-N含量。有机物料C/N不同对氮素转化影响各异:尿素与鸡粪混离后NO3^--N是土壤中氮素积累的主要形态;而尿素与麦秸混施后则发生强烈的矿质氮固持作用,土壤中的NO3^--N甚至低于未施肥处理。矿质氮营养和能源碳的加入均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态氮的含量,培养8周时土壤中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尿素+麦秸〉尿素+鸡粪〉尿素单施处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种阳离子代换量(CEC)分析方法的比较,认为应用BaCl2-MgSO4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结果是可靠的,尤其是对于含有机质和粘粒矿物(蛭石,黑云母等)较高的土壤,应用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更高。本文法克服了1Mol.L^-^1NH4Ac法的许多缺点,如某些粘粒矿物对NH^+4的吸附能力很强,难以被蒸馏出来;NH4Ac还能与部分腐殖质形成溶胶而被淋洗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对富含铁铝的土壤又因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放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3N。整个增减过程中生物量-^13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区区糖淹水增减葡萄糖在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地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固定态铵释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与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机制、土壤对铵的矿物固定及其释放的动力学与其影响因素,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逐级提取方法,研究了外源铬进入土壤后的形态转化,结果表明:添加到土壤小的Cr(Ⅵ)很快还以为Cr(Ⅲ)而失去其活动性,水溶态和交换态铬含量在培育6周后已恢复到对照水平,添加的Cr(Ⅲ)很快被土壤吸附和沉淀而固定,难以被H_2O和NH_4Ac提取。添加的有机结合态铬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铬含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于土壤中,添加污泥形式的铬进入土壤主要以残渣态、沉淀态和有机紧结合态铬为主。  相似文献   

19.
采自不同地区10个土样先经盆栽黑麦草耗竭并去除根系过2mm筛作供试土样。再向土样中以摩尔比2.8:1同时加入K ̄+时,土壤的铵固定量比单加处理略有增加,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6~10之间。降低同时加入的:K ̄+摩尔比至1:1.4,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1.3~2.0之间。先加钾100mg/kg培养48h后,再加100mg/kg续培养2h,新固定铵、钾摩尔比在1~2.3之间。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有优先固定铵而少固定K ̄+的现象,无论K ̄+,同时加入还是K ̄+先加入者均如此。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在恒温培养下,几种添加剂对外加硒在黄棕壤中不同形态的影响.试验表明,与对照土壤样品比较,经添加KH2PO4、K2SO4、CaCO3、苜蓿和苜蓿+CaCO3,其可溶态K2SO4-Se和残渣态residue-Se的百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添加CaCO3外.加入其它添加剂时KN2PO-Se的百分含量有大幅度的降低,其中以添加KH2PO4的最为明显.土壤添加K2SO4后氧水提取态NH3·H2O-Se变化很小,而其余处理中的下降较多.所有试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交换态KH2PO4-Se呈缓慢下降趋势,残渣态residue—Se呈缓慢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相互消长.在整个培养期间.经CaCO3处理后的土壤,交换态KH2PO4-Se和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相近,而在其余的处理中交换态KH2PO4-Se小于氨水提取态NH3·H2O-Se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