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论述了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方案、施工要求、施工设备及顺序。并提出强夯前应对强夯提出设计技术要求,强夯后应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刘艳军 《森林工程》2009,25(3):89-91
结合南京聚宝山公园一期工程地基处理的实例,介绍采用强务法处理大面积杂填土地基的设计方法。重点阐述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如何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合理的确定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量、夯击遍数、夯击点布置形式及夯击点间距。针对强夯法施工效果检验和测试试验数据,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表明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强夯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普及率高的特点,在公路路基拓宽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强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公路路基的固结度,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分析了强夯技术的作用原理,对强夯技术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强夯法在城市道路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其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强夯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地基处理,其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振动规律探究。对某高速公路工程高填路基强夯处理作业振动试验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夯施工虽然以垂直方式进行冲击,但检测到的地面振动速度表现为以水平方向振动速度为主,具有脉冲型峰值、且衰减的速度较快;振动峰值的频率以中高频为主且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变小;强夯单次振动持续时间较短;利用origin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速度随震中距衰减的公式:v=8486.90× R-2.50,发现强夯振动产生的速度的峰值随震中距的增加增加到60m前衰减很快,之后衰减速度缓慢;据此公式可对强夯振动的安全距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软土分布较为广泛,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效地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及利用,成为现如今地基处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公路软基处理技术着手分析,并针对强夯法在公路软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主要设计参数和设计步骤,论述了强夯法适用于土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主要设计参数和设计步骤,论述了强夯法实用于土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强夯加固软粘土失败的原因,对软粘土高含水量、低渗透性、低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的特性和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二者的特性和机理的分析和理解,并结合工程经验,对以往强夯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调整,注重其排水体系的设置和夯击能的合理安排,使强夯法在处理高含水量软土时的处理方法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江铜瓮福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年硫酸厂房工程为例,在强夯法处理地基沉降时,对强夯后计算的最终沉降量与实际平均沉降存在的差异提出问题。通过反算,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为今后在强夯法处理地基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岳枭  李战争 《森林工程》2004,20(6):63-64,48
采用振碾成型测定混合料最大干容量和最佳含水量的方法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但使设计符合现场施工情况,而且有效地消除了施工碾压中的弹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强夯置换+冲击碾压这一组合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的论述,以使广大路桥建设者更加了解和掌握这一路基的处理方法,可为今后路桥建设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洪梅  郝刚 《林业科技情报》2013,(4):103-105,107
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对于沥青路面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时,由于施工条件和设备的影响,不可能达到设计的孔隙率,于是一般要求用压实度作为施工时的一个控制指标,将沥青路面施工后的孔隙率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在路面使用的初期,必然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未完全压实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下,沥青路面能够提供的是未完全稳定的早期强度。在设计时,需要对比多个级配的混合料,确定合理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依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为依托,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马歇尔标准密度和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双重标准进行控制,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路面实际压实情况。当芯样空隙率大于设计空隙率4.12%时,以马歇尔试件为标准密度计算的压实度值可能出现超百假象,此时试件不能真实的反映沥青路面的压实状态,因此建议按照两项质量控制标准相一致的原则,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K1值进行线性回归,用回归后的压实K′2度表示此时的压实度。  相似文献   

15.
张众  孙德庆 《森林工程》2003,19(3):45-46
通过近几年在沥青面层施工工作中的实践 ,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基层的平整度等方面分析了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刚  何雨春璋 《森林工程》2010,26(4):57-58,66
土包砂路基是指路基的中部用砂填筑,两侧用具有一定宽度和顶面一定厚度的定塑性指数的土包围填筑而成型的路基。结合哈尔滨绕城公路东北段土包砂路基施工的现场资料,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和规定,对哈尔滨绕城公路东北段土包砂路基施工技术中影响压实度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1)随着碾压编数的增多,压实度提高不明显;(2)松铺高度对压实度有很大的影响,当松铺高度接近28em时,压实度最大;(3)压实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13%时,压实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冲击碾压技术的冲击压实机理,通过冲击压实技术在某项目填方路基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冲击压实的施工工艺和冲击压实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今后工程中采用冲击压实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压实对公路路基路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科学地阐述了压实对路基路面的使用性能、工程质量的影响等各种机理,并指出了衡量压实的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Soil compaction is a side effect of forest reestablishment practices resulting from use of heavy equipment and site preparation. Soil compaction often alters soil properties resulting in changes in plant-available water. The use of pressure chamber methods to assess plant water stress has two drawbacks: (1) the measurements are not integrative; and (2) the method is difficult to apply extensively to establish seasonal soil water status. We evaluated leaf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delta13C) as a means of assessing effects of soil compaction on water status and growth of young ponderosa pine (Pinus ponderosa var. ponderosa Dougl. ex Laws) stands across a range of soil textures. Leaf delta13C in cellulose and whole foliar tissue were highly correlated. Leaf delta13C in both whole tissue and cellulose (holocellulose) was up to 1.0 per thousand lower in trees growing in non-compacted (NC) loam or clay soils than in compacted (SC) loam or clay soils. Soil compaction had the opposite effect on leaf delta13C in trees growing on sandy loam soil, indicating that compaction increased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is soil type. Tree growth response to compaction also varied with soil texture, with no effect, a negative effect and a positive effect as a result of compaction of loam, clay and sandy loam soil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13C signature and tree growth along the range of soil textures. Leaf delta13C trends were correlated with midday stem water potentials. We conclude that leaf delta13C can be used to measure retrospective water statu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ite preparation on tree growth. The advantage of the leaf delta13C approach is that it provides an integrative assessment of past water status in different aged le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