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世界》2007,(2):44-44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已育成小麦新品种2000多个,为我国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赵乐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l)小麦花药培养已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的育种途径,它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扩大变异范围、提高选择效率等许多优点,对加速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小麦花药...  相似文献   

3.
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的表现与新麦18号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种育种成绩突出,科研成果累累。从新麦9号2000年应用于生产以后,又连续推出新麦 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品种, 共育成省审小麦新品种6个,国审小麦新品种4个,形成了新麦系列品种,实现了半冬性与弱春性,早熟与中熟,中筋与强筋的品种配套推广,被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黄淮麦区的千家万户种植利用,年种植面积超过 2000万亩。  相似文献   

4.
西农2208(原代号91(22)08-0-1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西农2208,该品种已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3a,在河南、安徽、山东试种,特别是在江苏已大面积试验示范,试种2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5.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良小麦矮秆种质材料绵阳01821,具有秆矮、株高致矮力强、早熟、抗倒抗病、大粒白皮,综合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中可资利用的优良小麦矮秆亲本材料。以它作为中心亲本,现已育成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个优良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多点试验。用其育成的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2569.12万亩。  相似文献   

7.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1):49-49
<正>高产小麦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利用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3个高产小麦新品种轮选519、轮选496和轮选716,近期通过  相似文献   

8.
蔡岳 《种子科技》2023,(17):57-59
当前关于小麦的育种方法较多,高产高效育种技术的应用范围最广、成效最大。为了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需要深入探究新品种培育方法,切实保证小麦种子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小麦高产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培育方法进行探究,能够为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产区之一,小麦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随着小麦新品种选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全省从事小麦育种的单位多达150多家.  相似文献   

10.
1 开展新品种选育,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坚持走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强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营销网路,实现育繁推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育成水稻、玉米、棉花、西瓜新品种10多个,买断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新品种6个,与高校、科研育种单位合作开发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多个,基地规模达到4667hm^2,销售网络已覆盖长江中下游、黄淮和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作物杂志》2000,16(3):24
由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小麦育种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5月9日至2000年5月1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这次大会是近五年来的一次小麦育种研讨盛会,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科技人员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由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辛志勇主持,山东省副省长陈延明到会致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农业部等有关领导到会。中国科学院庄巧生院士、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董玉琛院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项目主任Ra jaram博士等国内外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品种保护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但从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发布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来看,2000年以前申请新品种保护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2000年以后无论作物种类或品种数量都直线上升。由此也可看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种业界人士所接受和重视。下面就从育种者、种子经营企业、用种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3.
信息选萃     
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国家863计划“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日前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专项实施4年来,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在5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分别是:超级稻育种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小麦高产优质与杂优化育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5.
庄巧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学家.他自1939年开始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至今已有66个春秋,在小麦育种的理论与新品种选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自国家"六五"攻关开始,作为项目主持人组织和领导了全国小麦育种工作,精心策划、具体指导、协作攻关,为提高全国小麦育种工作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引领者的作用,受到了全国小麦育种工作者的爱戴和尊敬.本文从4个方面介绍了庄巧生院士在中国小麦育种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秉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十多年努力,跳出传统“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成功创制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据此培育出的以“轮选987”为代表的一批小麦优良新品种已获得亩产715公斤的高产纪录。该小麦育种新体系被认为实现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的革命性突破,属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近期河南省小麦育种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期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及育种单位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特点.期望能够为小麦育种者提供一些参考.以利于小麦育种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莉  何贤芳  刘泽  朱全贵  葛勇  汪建来 《种子》2019,(8):105-110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辉 《中国种业》2015,(11):12-13
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是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良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小麦辐射育种较常规杂交育种的优势,并结合试验对辐射育种的关键环节加以阐述,最后对辐射与常规杂交结合的育种方法做出了展望,以期对小麦育种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亢立平 《种子科技》2004,22(3):143-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品种保护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已正式实施,但从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发布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来看,2000年以前申请新品种保护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2000年以后无论作物种类或品种数量都直线上升.由此也可看出,知识产权保护已为越来越多的种业界人士所接受和重视.下面从育种者、种子经营企业、用种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应对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