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家畜妊娠的早期诊断是改善饲养管理和提高繁殖效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国内母牛的妊娠检查大多采用直肠触诊法。自1973年Heap等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牛乳孕酮以来,此法已成为监控母牛繁殖活动的有效手段,我国也开始应用于妊娠诊断。但是,RIA需要昂贵仪器和辐射防护,难以在生产现场推广使用。为此,Arastadf等(1981)建立了牛乳孕酮的液相酶免疫测定法(EIA)。其后,Vende Weil等(1982)和Munro等(1984)成功地发展了微滴平板酶免疫测定技术。EIA不仅克服了RIA的缺点,而且快速、灵  相似文献   

2.
应用乳汁孕酮酶免疫快速测定法对奶牛进行发情鉴定和妊娠诊断的研究,周外已有很多报道,而且至少现已有11种诊断盒供应市场。国内在近几年尽管已建立了孕酮酶免疫测定方法,并用于奶牛早期妊娠诊断,但尚未研制出快速测定试剂金供应市场。目前,同外生产的孕酮EIA快速诊断盒进行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平均每测一个样本约需成本1英磅(合人民币9元)左右。在外汇紧张、资金短缺的条件下,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利用孕酮EIA定量测定试剂研制奶牛乳汁孕酮EIA定性快速妊娠诊断试剂盒,现已取得初步成功。应用该试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酶免疫分析测定法的概念、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在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应用和孕酮酶免疫试剂盒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1.前言通过放免分析(Radio immunoassay,RIA)法测定奶中孕激素水平可以掌握其生殖生理活动规律,实现早期妊娠诊断并能补救胚胎早期死亡或流产,帮助奶牛卵巢和子宫疾病的诊断,提高繁殖率。乳中孕酮的测定方法早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问世。七十年代,这项技术在英国得到很快发展。1973年,Heap又将竞争性蛋白结合法发展为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从而大大地加快了  相似文献   

5.
孕酮测定法可用于奶牛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孕酮是黄体所产生的一种激素。黄体是从卵巢上滤泡破裂和释放卵子的部位发育起来的组织。孕酮分泌进入血液,随后进入牛奶,奶孕酮在发情后约4天开始增加,并维持较高浓度直至发情后17—18天,于性周期末由于黄体退化而下降。近十年来应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奶孕酮浓度。这种方法需要精密仪器设备和放射性化合物,只能在试验  相似文献   

6.
牛奶孕酮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及其在奶牛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引言孕酮是由卵巢上黄体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它参予母畜生殖内分泌机能的调节活动,故检测体液中的孕酮水平可以监测母畜的生殖生理状态。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奶牛乳汁中的孕酮含量都显著高于血液中的含量。又因采集奶样比较方便,在奶牛繁殖中常根据奶样中的孕酮含量来监测母牛生殖生理状态。目前直接测定奶样中孕酮含量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技术(RIA)和酶免疫(EIA)技术两种。由于RIA要求严格的放射防护和较昂贵的仪器设备,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早期的妊娠诊断是改善饲养管理和提高繁殖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兹将效果较好,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的早期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一、ELISA测定乳汁孕酮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近年来,奶牛妊娠诊断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LA)测定乳汁孕酮的方法。因RLA存在放射性污染、测试仪器昂贵、标记化合物排架时间短、操作费时等弊病,故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研究母牛配种后20天左右的乳汁孕酮的含量,以确定母牛是否妊娠。据101头配种后18—24天连续采样测得的结果,确定乳汁孕酮  相似文献   

8.
免疫乳胶测定法对奶牛妊娠诊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妊娠诊断是早期发现空怀,尽早采取措施复配,不致延误配种季节而担误生产。早期妊娠诊断技术跟不上,势必丧失配种期,就会直接影响犊牛繁殖计划和产奶量计划,大大影响了经济效益。目前对奶牛早期妊娠有直肠触诊法,它准确率高,但存在费体力和寒冷天气操作不便等缺点;最近几年采用免疫学的妊娠诊断法,如HCG放射免疫测定法,红血球凝集抑制法,血浆或乳汁的孕酮放疫免疫测定法等,它们虽然准确率高但  相似文献   

9.
奶牛配种后,及时且准确了解奶牛的妊娠状况至关重要。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显著缩短平均育种间隔,提高奶牛养殖效率。随着早期妊娠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检测牛妊娠相关糖蛋白(PAG)逐渐被人们重视,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国外已有PAG ELISA牛妊娠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怀孕早期PAGs,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而国内现存的试纸条准确率低。本文综述了传统的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和PAG ELISA方法的发展现状,对ELISA检测方法在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目前已经采用的通过观察复发情、直肠检查、放射免疫测定(RIA)、超声诊断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进行奶牛早期妊娠诊断的实用性,并讨论了通过测定某种奶牛早孕特异因子作为判定早孕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乳牛乳孕酮含量和血中孕酮含量一样是判定黄体功能的指示剂。现在,乳孕酮分析法已应用于妊娠诊断、发情检查以及受精力低下的诊断。本法用于早期妊娠诊断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提高乳牛的繁殖率。Booth等(1979),作者等(1982)都有过报道。早期妊娠诊断的阳性诊断率为60.0~84.5%  相似文献   

12.
测定奶孕酮分析奶牛胚胎死亡○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蔡正华卢雁平○北京奶牛中心良种场宣柏华○北京西郊农场奶牛公司郑明国孙永芳测定奶孕酮作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检出未孕牛(负诊断)的准确率相当高,一般都在95%以上。但是确定妊娠牛(正诊...  相似文献   

13.
乳中孕酮测定已开始用于奶山羊、奶牛、牦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和某些繁殖疾病(持久黄体、黄体囊肿、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等)的研究。随着乳中孕酮测定的广泛应用,乳样的保存已成为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外普遍采用-20℃冷冻和加重铬酸钾—氯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对奶牛妊娠的影响,本实验选取63头2~3胎、3~4岁和体况评分(BCS)2.75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人工授精后经发情鉴定及妊娠诊断将奶牛分为妊娠组(n=24)、未妊娠组(n=19)、返情组(n=20)。分别在人工授精后1、5、17、28 d采集尾静脉血10 mL,测定血浆葡萄糖、孕酮(P_4)和雌二醇(E_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第5天妊娠和未妊娠组血浆中孕酮和雌二醇极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17天返情组和妊娠组血浆中P_4、E_2含量以及P_4/E_2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未妊娠组血浆P_4含量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血浆葡萄糖含量妊娠组显著高于返情组。综上表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和第17天高浓度血浆P_4和E_2有利于维持胚胎细胞正常发育和母体和胚胎识别,提高奶牛胚胎存活率;授精后第28天低浓度葡萄糖不利于妊娠,说明血浆中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对奶牛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早期妊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血浆孕酮水平的应用早期妊娠诊断 Shemesh等(1968)在研究早期胚胎对外周血浆孕酮水平的影响时发现,排卵后第10—18天,未授精牛、授精后妊娠牛和空怀牛的孕酮水平相似,但是在排卵后第19天,妊娠牛和空怀牛的孕酮水平有明显差异。此时,空怀牛的黄体发生正常的退化,孕酮水  相似文献   

16.
1牛妊娠1.1血浆和乳汁孕酮测定法牛受精后血浆和乳汁孕酮含量升高,而且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水平,因此可以根据孕酮含量的变化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测定孕酮现在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但该法技术要求都比较高,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酶联免疫分析可以替代放射免疫分析法用来测定乳孕  相似文献   

17.
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对奶牛妊娠诊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直肠检查法.此法是一种靠触觉来诊断的间接方法,缺少直观性,诊断的准确率只有70%,明确的诊断至少要到妊娠后60天左右,并且对检查者经验的要求非常高.除此之外,还有孕酮水平测定法,是根据妊娠后血液及奶中孕酮(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含量明显增高的原理来测定的,该法对没有怀孕的阴性诊断可靠性为100%,而对阳性诊断的可靠性只有85%.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站从浙江农大核农所引进吴美文副教授发明的“通讯奶样RIA 奶牛早妊及难孕诊断”技术,对来自齐齐哈尔、富裕等20多个县、场的奶牛通讯干奶样进行了奶牛早期妊娠诊断。该项早妊诊断技术,要求奶牛在配后的19天、23天各采一个奶样,制成干奶样滤纸片,装信封邮至本站放免室测定。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超微量分析法测定奶中孕酮含量。  相似文献   

19.
乳中孕酮的测定早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问世。当时的Mccracken应用化学分析法,首次从一头怀孕92天的奶牛乳中测定出较低量的孕酮值(8.6毫微克/毫升)。六十年代后期的研究重点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山羊乳中孕酮代谢的分析(Heap,Linzell等1966,1969)。七十年代,这项技术在英国发展最快,早期妊娠诊断和发情鉴定,就是英国人Laing(1971)应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CPB)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酶联免疫法(EIA)对34头具有发情表现的上海黑白花奶牛进行了脱脂乳孕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配种后妊娠的母牛和未妊娠的母牛在原人工授精当天的脱脂乳孕酮水平分别为0.23±0.17ng/ml 和0.65±0.72ng/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母牛在开始发情后16~18小时,脱脂乳孕酮水平低于0.23ng/ml 时配种,其受胎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