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12个有望作为糖果兼用蔗品种推广的甘蔗品种的产量性状如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茎径与蔗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各性状之间,株高与公顷有效茎数存在不显著正相关,茎径与株高和公顷有效茎数存在负相关,其中茎径与株高之间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在对产量的效应中,公顷有效茎数的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株高次之,茎径最小。由于甘蔗用途的改变——主要用于上市销售,因而在糖果兼用蔗的选育种和生产栽培中把主要目标放在增加公顷有效茎数的同时,对植株的茎径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注意合理协调好产量三要素之间,特别是株高与茎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西甘蔗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6份江西省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甘蔗主要形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其差异大小顺序为分:蘖率,萌发率,株高,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单茎重,有效茎,茎径,苗高,锤度,糖分。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种质频数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不同性状间有所差异,萌芽率、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呈典型正态分布,分蘖率和单茎重呈左偏正态分布,苗高、株高、锤度和糖分呈右偏正态分布。(2)相关分析发现,萌发率与分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茎呈正显著相关;分蘖率与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锤度、糖分和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重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9个甘蔗品种的株高、茎径、单株茎数、锤度、公顷有效茎数5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其对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与蔗茎产量相关最密切,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的是公顷有效茎数,其次是株高,茎径第三,单株有效茎最小。对公顷含糖量的相关和总贡献以公顷有效茎数最大,株高第二,锤度第三,茎径和单株有效茎数的贡献小,据此认为,广西甘蔗育种通过选择株高入手,注重锤度,兼顾茎径是选育高产高糖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保持一定数量的公顷有效茎数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100份斑茅蔗BC1后代品系的有关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株高和茎径遗传力较高,小区有效茎数遗传力中等,单茎重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蔗茎产量、小区有效茎数和单茎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进度也相应较大,株高和茎径的遗传变异程度和遗传进度都较小.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茎重、株高相关关系密切,但后者的相关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近年引进的甘蔗品种的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蔗茎产量对每公顷含糖量的贡献比锤度大,每公顷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比单茎重大,茎径对单茎重的直接效应比株高大。但每公顷有效茎数与单茎重、茎径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在选育种上和栽培上应注意合理兼顾,传它们相互协调。6月中旬和8月中旬地上部干重与产量有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可用作早期选择的指标。对甘蔗引种中应用选择指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根据多性状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选择响应和相对效率。  相似文献   

6.
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9个甘蔗品种的株高,茎径,单株茎数,锤度,公顷有效茎数5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其对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与蔗茎产量相关最密切,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的是化顷有效茎数,其次是株高,茎径第三,单株有效茎最小。对公顷含糖量的相关和总贡献以公顷有效茎数量大,株高第二,锤度第三,茎径和单株有效茎数的贡献小。  相似文献   

7.
黎焕光  谭裕模  谭芳  王伦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28-15530
[目的]为选育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1年度和2002年度杂交育种的后代品系为研究材料,对2004~2008年12个试验圃的研究材料测定的甘蔗纤维分与甘蔗产量、甘蔗蔗糖分等农艺性状及加工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产量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单位产量、单位含糖量、甘蔗茎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甘蔗株高、单位有效茎数的相关不显著;在农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的萌芽率、宿根发株率、分蘖率、枯心率、黑穗病株率等的相关不显著;在工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蔗糖分相关不显著,与甘蔗出汁率、蔗渣水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蔗汁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级圃的选择阶段,适当选择茎径较小,有效茎数较多,植株高,发株率高,田间锤度高的基因型,有利于提高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8.
甘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甘蔗13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与广义遗传力分析,除重力纯度外,其他12个性状在不同的品系(种)间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可通过杂交予以改良,且纤维分、田间锤度、公顷合纤维量、茎径属高度遗传性状,重力纯度、出汁率,公顷产糖量属低度遗传性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茎径和单茎重对产量的贡献是主要的,而对于甘蔗蔗糖分则取决于田间锤度和蔗汁蔗糖分,公顷含糖量却以茎径、单茎重、公顷产量为主要,但也不可忽视甘蔗蔗糖分。通径分析进一步证实:茎径对产量,蔗汁蔗糖分对甘蔗蔗糖分.甘蔗蔗糖分、茎径对公顷含糖量的重要性。此外,也要协调好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之间的关系和出汁率、甘蔗蔗糖分、纤维分之间的关系,方可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甘蔗的茎长、茎径、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是甘蔗蔗茎产量的构成因素,直接关系着产量的高低,但各个因素对蔗茎产量的贡献大小不一。目前,我省沿海水浇旱地甘蔗占有较大的面积,但各地产量差异甚大。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研究水浇旱地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对蔗茎产量的贡献及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提高水浇旱地甘蔗的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大田性状特性,分析新植蔗及宿根蔗农艺、产量性状变化特点.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CK),对10份甘蔗品种(系)进行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品比试验,并对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糖分等17个农艺指标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植蔗与宿根蔗变异系数变幅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1.
甘蔗经济性状的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4个甘蔗品种2次新植和1次宿根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个甘蔗经济性状用4个主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1.08%.第1主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是折光锤度、转光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等糖分因子;第2主因子载荷值较大的性状有甘蔗茎径、单茎重和公顷蔗茎产量指标等产量因子;第3主因子只有公顷有效茎数起主导作用;第4主因子起支配作用是重力纯度和视纯度等衡量甘蔗成熟度的因子.第1主因子与第4主因子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第2主因子有较大的负相关性.根据品种斜交因子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把14个甘蔗品种分为4类,第1类又分为3个亚类,不同类型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甘蔗的分蘖前期和伸长中前期对春植蔗桂糖 15号用 10 0 mg/L的乙烯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结果表明 :分蘖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促进了甘蔗的生长 ,改善了经济性状 ,使分蘖和蔗茎伸长速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成茎率均有所提高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同时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而伸长中前期喷施乙烯利的处理生长受抑制 ,茎长、茎径、单茎重均降低 ,从而产量较低 ,但其成茎率有所提高 ,蔗糖分明显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增糖和提高甘蔗品质的效果。此外 ,经乙烯利处理的甘蔗遇干旱时 ,有较强的抗旱性。在这两个乙烯利处理中 ,时期 I处理的抗旱性最强 ,产量也较高 ,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用16个不同类型的圆果黄麻品种,研究了黄麻幼苗叶片 NRA 与9个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发现 NRA 与单株干皮产量、单株鲜茎重、单株纤维重、株高、分枝高、茎粗、鲜皮厚7个产量性状表现正相关。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 NRA 体外测定的稳定性及一些外部因子对 NRA 的影响。结果表明:NRA 体外测定方法稳定性较好;取样前24小时连续光照处理,用50mmol KNO_3溶液处理,在磷酸提取缓冲液中加入酚类物质的抑制剂 PVP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麻幼苗 NRA 的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引进甘蔗品种桂斐1号和桂哥1号的田间表现,对其在广西本土条件下的应用前景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于2015和2016年分别进行桂哥1号和桂斐1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试验,观测两个新引进甘蔗品种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两个引进品种的出苗(发株)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低,枯心率和分蘖率较高,抗黑穗病能力较强.桂哥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与ROC22差异不明显,而桂斐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较ROC22明显较低.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新植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与ROC2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桂斐1号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显著高于ROC22和桂斐1号,桂斐1号与ROC22无显著差异.新植蔗产量表现为ROC22>桂哥1号>桂斐1号,宿根蔗产量表现为桂哥1号>桂斐1号>ROC22.从甘蔗品质性状来看,桂哥1号高产高糖,蔗汁重力纯度高;桂斐1号高产高糖,纤维分低,出汁率高,中晚熟.两个引进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ROC22.[结论]新引进甘蔗品种桂哥1号和桂斐1号表现中大茎,脱叶性好,抗病性和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ROC22,可在不同蔗区进一步开展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对宿根蔗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糖17号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分蘖初期,用100mg/L乙烯利喷施叶面,促进了宿根蔗出苗并提高了苗期的叶绿素含量。继续用100mg/L乙烯利分别在宿根蔗苗期、伸长盛期喷施叶面,结果显示:苗期喷施乙烯利促进了宿根蔗的生长,改善了宿根蔗的经济性状,增加了甘蔗产量;两个时期处理都提高了宿根蔗的有效茎数、成茎率和甘蔗品质,但伸长盛期喷施乙烯利,甘蔗的茎长、茎径、单茎重比对照低。在相对干旱时期,乙烯利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都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组织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都低于对照,说明乙烯利处理提高了宿根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个甘蔗品种连续3a进行田间试验,比较梢部、中部和基部节位芽苗生长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中部节位芽苗出苗率高,分蘖力强,伸长拔节快,有效茎数多,植株高,茎较粗;蔗茎产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5.7%,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5.6%;单位含糖量平均比梢部节位芽苗增产26.8%,比基部节位芽苗增产38.9%;其病根蔗也有增产增糖的效果.证实了甘蔗属中部优势作物,其强遗传势区位于蔗茎中部,取中部节位芽做种有助于防止甘蔗品种退化,达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埃及两个不同地区种植的4个有潜力甘蔗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于2009~2010、2010~2011年度分别在埃及卢克索省El-Mattana研究站(上埃及)和米尼亚省Mallawi研究站(中埃及)进行了两个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个重复,对4个有潜力的甘蔗品种G95-21、G98-28、G99-160和G99-103的新植蔗分别在不同时间,即(植后)10、11、12和13个月收获,并分别调查农艺性状、甘蔗产量和糖产量.[结果]在(植后)13个月收获时,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1的茎高、茎径、茎重、蔗糖分、蔗汁纯度、出糖率、蔗产量以及糖产量最高,且以在卢克索省种植的甘蔗大部分农艺性状表现更优.品种、收获期和种植地点的第一和第二交互顺序显著影响所有甘蔗的农艺性状.[结论]在埃及中上部地区种植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且在12和13个月株龄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  相似文献   

18.
蔗丰灵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桂糖85/8、粤糖63/237、桂糖11号和桂糖15号共4个甘蔗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于分蘖初期以0.2%(质量分数)“蔗丰灵”甘蔗高效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作为对照。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特性,最后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蔗丰灵处理能提高分蘖率和成茎率;(2)蔗丰灵处理可提高叶片中全N、全P及全K含量,能提高甘蔗产量,其增幅为10.5-17.6%;(3)蔗丰灵处理可提高蔗糖分,其增幅为0.33-1.42%,还可降低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甘蔗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加2005—2006年区域试验的11个甘蔗新品系的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公顷含糖量、茎长、茎径、萌芽率、单茎重、有效茎、分蘖率,说明甘蔗公顷含糖量和茎长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为甘蔗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