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大豆灰斑病、病毒病双抗育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病毒病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的两大主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大豆灰斑病在一般发病年可减产5—12%,大发生年减产31%。感病籽实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大豆病毒病一般植株发病率达60%、籽实褐斑率达10—12%,重者达7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出口和销售价格,尤其两种病同时流行对大豆生产影响更大。目前我省已推广了一批抗灰斑病品种,但生产中尚无抗病毒病品种,更缺少灰斑、病毒兼抗品种。  相似文献   

2.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 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 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 和 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 asiaticum 和D. phaseolorum 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豆枯萎病近几年在黑龙江省有加重发展地趋势。从单株到点片状发生 ,死株率 1‰~ 3 8%从出苗到成熟整个生育期间都有发病 ,发病轻重与生育期间降水量偏少 ,气温偏高 ,迎茬连作 ,线虫为害等因子有关系。1 大豆枯萎病致病菌大豆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根腐病、茎腐病、镰刀菌凋萎病和立枯病。致病菌据报道主要有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藤仓赤霉菌、立枯丝核菌等不同的种及不同生理小种。国外报道寄生有豇豆、豌豆、蚕豆及一些双子叶杂草。致病菌存活在土壤、病残体和感病种上。美国Cromwell 191…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病害日趋严重,特另近几年来,大豆灰斑病和病毒病(SMV)交替发生。病毒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一般发生年可减产5%~7%,严重发生年份减产50%~70%,同时使大豆籽粒产生褐斑,一般褐斑粒率达10%,严重发生时可达40%~100%。1.大豆褐斑粒的产生大  相似文献   

5.
氮、植株生长阶段和环境对粒用高粱炭腐病的影响G.L.Cloud,J.C.Rupe炭腐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Tassi)Goid.]是炭腐病的致病菌,它是生长在炎热、干旱环境条件下的多种植物的重要病原菌。炭腐病严重为害粒用高...  相似文献   

6.
花生炭腐病     
这种真菌能使花生产生枯萎、根腐、茎腐(干腐、炭腐、灰茎腐),也可使花生叶片产生叶斑,还能使荚壳与种仁产生腐烂(黑荚),当病菌生长在种仁的子叶上时还能产生隐藏的腐烂。炭腐菌(M.phaseoli)已在世界各地多种寄主和土壤中发现,能为害蚕豆、向日葵、甘薯、甜瓜、番茄、玉米、高粱及许多杂草。现在研究范围已类似甘薯黑斑病。病菌对花生成株影响很小,有些地区荚果在土壤里开始成熟时受害较重。Bouriquet与Jaubert报导在Senegal地区花生种子因受该病为害减产34%。现已报导的有冈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印度、以色列和美国花生上发现炭腐病。  相似文献   

7.
通过恒温腐解大豆根系所得到的腐解液处理大豆种子表明,腐解1个月的大豆根系腐解液可抑制大豆种子萌发生长,抑制率为18%-22%,经4个或6个月腐解的大豆根系腐解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大豆根系表面水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不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大豆根拌土盆栽试验表明:大豆根系对下茬大豆生长有显著影响,正茬土拌大豆根系较不拌大豆根系的处理减产6%-24%,并且随着加入根系量的增多,减产幅度增加,大豆根系拌土腐解一年后再种植大豆,对产量和生育期各阶段生物量不产生影响。根系腐解液和大豆根系拌土盆栽试验证明了生产上大豆根对下茬大豆从种子萌发开始,就发生抑制,随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减弱,生产上约经两年左右,抑制作用彻底消失,由此表明了大豆根系腐解中间产物是大豆连作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分离方法及发病地区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组织分离法是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有效方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采用此方法分离到病原菌的成功率达86.7%。1997年-1998年调查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呼兰县、牡丹江市、东宁县、密山市、穆棱市、佳木斯市、集贤县、吉林省舒兰市的大豆田中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相似文献   

9.
连作对甜菜生长和块根产量及含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块地连作4 年试验结果表明, 连作时间越长, 根产量越低, 连作第2 年根产量下降10 .3 % ,含糖率下降2.21 度;连作3 年根产量比第1 年下降20 .8% ,含糖下降4.46 度;连作4 年根产量比第1年下降47 .8 % ,含糖率下降6.50 度。连作后地上部病虫害发生不严重,但根部病害严重,连作2 、3 、4年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4 .8% 、10 .5% 、16 .3 % 。连作时间越长块根个体长势越差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连作减产主要障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韩晓增  许艳丽 《大豆科学》1998,17(3):207-212
通过恒温腐解大豆根系所得到的腐解液处理大豆种子表明,腐解1个月的大豆根系腐解液可抑制大豆种子萌发生长,抑制率为18-22%,经4个或6个月腐解的大豆根系腐解液译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大豆根系表面水不浸液对大豆种子萌发不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大豆根拌土盆栽试验表明,大豆概貌 系对下茬大豆生长有显著影响,正茬土拌大豆根系较不拌大豆根系的处理减产6-245,并且随着加入根系量的增多,减产幅度增加,大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本研究在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呼兰县、佳木斯市及吉林省舒兰市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用菌株H4(分离于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接432份大豆材料。抗源筛选结果表明,98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22.7%,289份材料表现为感病占66.9%,45份材料为中间类型,占10.4%。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小麦-玉米连作种植模式下小麦冠腐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时期,采用田间定点、定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小麦生长季中,3个监测点小麦冠腐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随小麦生育期推移呈上升趋势,春季小麦返青以后冠腐病的发生逐渐加重,拔节-灌浆期小麦冠腐病的发生快速增长。年度间小麦冠腐病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与2014-2015生长季灌浆期、2015-2016年相比,2016-2017年沧县监测点病株率变化不大,病害的病情指数增长1.0;宁晋监测点病株率增长1.8%~12.2%,病情指数增长0.9~4.3;景县监测点病株率增长21.3%~33.6%,病情指数增长13.5~14.6。在各监测点,随着年度间病害发生程度的加重,引起冠腐病的病原菌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有色二孢属菌颈腐病(有色二孢属菌病,颈腐),在美国南部花生产区间隔性的严重发生。据报导南非、澳大利亚、委内瑞拉、以色列都有此病发生。这种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腐生或寄生在多种作物上。D·gossypina能使花生种子产生病害(种仁内部病变),亦可侵染柑桔、甘薯、桃、紫苜蓿、茶。 Garren与Wilson在未鉴定病原前定的普通名称叫“颈腐”(Collar rot)。他们认为是一种真菌所致的病害。他们认为冠腐病不是美国花生的主要病害,颈腐病在前几年已有发生。1965年美国花生因颈腐病和冠腐病减产1%。报导说,严重的地方减产25—50%  相似文献   

14.
印度非衰老高粱对根腐和茎腐病原菌的品种反应R.I.Karunakar等高粱的根腐和茎腐病是由一群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复合病,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病原菌有Macrophominaphaseolina(Tassi.)Goid.(炭腐茵)、Fusariummo...  相似文献   

15.
王芊 《大豆科技》1996,(6):22-22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王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大豆灰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以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合江、牡丹江等地区最为严重。病粒串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50%。感病子实含油量降低2.9%,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大平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修宏  商承伟 《大豆科学》1999,18(2):147-150
本研究在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呼兰县、佳木斯市及吉林省舒兰市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用菌株H4(分离于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站)接432份大豆材料。抗源筛选结果表明,98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占22.7%,289份材料表现为感病占66.9%,45份材料为中间类型,占10.4%。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银腐病是一种贮藏期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在局部地区日趋严重。马铃薯银腐病菌侵入表皮内造成污损而影响其经济价值 ,银腐病的病害循环包括大田和贮藏期两个阶段。由于马铃薯银腐病菌对噻菌灵产生抗性 ,增加了银腐病的防治难度。本文就马铃薯银腐病的症状、马铃薯银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TBZ抗性及防治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大豆残茬腐解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恒温腐解1个月所得的根茬腐解液处理大豆种子表明:根腐解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明在胚根长度显著降低,抑制率达41.79%。通过大豆腐解根茬盆栽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大豆腐解根茬降低了大事产的根系活力,降低了大豆的抗逆性,表现在(--萘胺氧化酶性下降;同时,腐解根茬使大豆植株的生物膜结构受到破坏,表现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增加;产量分析结果也表明:腐解根茬的 综合效应使大豆产量和百粒重都较对照降低,差异极显著,达11.16%-24.61%。由此表明了大豆根茬腐解物(包括腐解的中间产物)是大豆连作的主要自感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校文  常立国  杨琴 《玉米科学》2023,31(1):161-169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及其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威胁人畜健康。玉米对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抗性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极大。简要介绍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特点,重点总结玉米穗腐病主要真菌毒素类型及危害、玉米穗腐病主要真菌毒素抗性遗传、抗性基因以及全基因组选择在穗腐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提出未来在该研究领域可能的方向和突破点,为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及真菌毒素污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中南部,由于大豆成熟期从8月中旬到9月改变到10月至11月,使得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子品质有所下降,这种现象在过去是常见的。这表明种子的品质下降与种子成熟期间温度升高、拟茎点种腐病(PSD)发病程度增加及本身潜在的成熟期有关。该研究针对2组近等基因系(’Clark’and’Haro-soy’)进行大豆田间试验,探讨成熟期和引起种腐病的大豆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longicolla Hobbs对种子质量的影响,每组近等基因系中每一品系的成熟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