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田除草剂大量及高频使用对农作物安全、土壤及水体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除草剂减量使用刻不容缓。水稻机插田药后长时间保水可显著抑制杂草,以此可减少除草剂用量,但长时间保水会导致水稻发育受限。盆栽试验表明,无论是否喷施除草剂30%苄嘧·丙草胺乳油,杂草发生随保水时长增加而减少,且喷施除草剂对杂草防除具显著效果。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施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100 mL/667m~2后,药后保水7 d时的水稻分蘖及抑草的综合效应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选择了11种除草剂在山东的鱼台和利津进行药效试验。比较各处理防效发现,鱼台机插秧田土壤处理用47%异丙隆·丙草胺·氯吡可湿性粉剂或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总草的防效均在95%以上;茎叶处理用60 g/L五氟·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株防效达94.25%。利津机插秧田土壤处理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或35%苄嘧·丁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总草的防效均在90%以上;茎叶处理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株防效达93.02%。以上处理持效期均长达30 d。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47%氯吡·丙·异隆可湿性粉剂土壤封闭,同时结合不同除草剂茎叶处理的2次化除控草技术方案对旱直播稻田杂草防效及水稻的安全性,为江苏丘陵地区旱直播水稻田杂草化除提供适宜的除草剂种类和施药方案。结果表明,江苏丘陵地区旱直播水稻播后苗前利用47%氯吡·丙·异隆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及以上用量土壤封闭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可达95%以上。在此基础上水稻4~5叶期选用4%双唑草腈悬浮剂5 250mL/hm2拌土撒施、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180 mL/hm2+20%氰氟草酯水乳剂1 500 mL/hm2+2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900 g/hm2+20%氰氟草酯水乳剂1 500 ml/hm2+2.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1 500 mL/hm2、9.5%丙嗪嘧磺隆悬浮剂825 mL/hm2+20%氰氟草酯悬浮剂1 500...  相似文献   

4.
朱文达 《植物保护》1988,14(2):50-51
一、从人工除草向化学除草过渡 目前我省稻田除草仍以人工为主,一般亩用工1.5—6个,眼子菜300株/m~2以上时,10个工亦难除尽。我们在拔除稗草,有矮慈菇197株/m~2的稻田, 进行不同除草方法的工效比较试验,人工除1亩需10.7小时;除草剂喷雾需1.4小时,提高工效6.7倍;撤除草剂毒土需42.6分,提高工效14倍;撒除草剂颗粒剂只需6.8分,提高工效93.1倍;使用药肥复合除草剂,作为水稻返青施肥,省去除草工。 二、几种有效的化除措施 1.秧田 稗草是秧田的主要杂草,一般采用播前土壤处理或苗期处理。做好秧板后,每亩用杀草丹300ml(商品量,下同),加水35kg喷雾,或加湿润细土15kg均匀撒施土表。施药时灌浅水层,施药后保水3天,排水播  相似文献   

5.
化学除草消灭草害,促进了农业增产,但是长期单独使用一种除草剂会对农业生态系发生很大的影响。(一)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除草剂在除草的同时也影响栽培作物的新陈代谢,作物经过几代使用一种除草剂后,后代就会改变对除草剂的反应,加强除草剂的有毒作用而影响作物的产量。苏联有人自1973~1977年单用2,4—D、甲氧二氯苯酸和毒草定作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药剂的种类和天气条件。单用2,4—D 的试验中,起初每年增产14.5公斤/亩,连续  相似文献   

6.
克莠灵防除大豆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莠灵(Galaxy)是德国巴斯夫公司近年新推出的防除豆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为排草丹与杂草焚混合制剂。通过我所1989~1991年小区试验及扩大示范结果表明,该混合制剂除草效果好,药害轻,杀草谱较广,是目前防除豆田阔叶杂草的较好除草剂品种之一。一、材料与方法克莠灵为每千克含380克排草丹及78克杂草焚的水溶剂,由西德马斯夫公司提供。小区试验在佳木斯市合江农科所进行。土壤为沙底草甸土,有机质含量为2.425%。  相似文献   

7.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中国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其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影响后茬作物。本文综述了典型的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甲咪唑烟酸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探究了降解部分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和咪唑烟酸)的微生物所属类群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降解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因素,对目前除草剂污染修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该文对研究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市麦田杂草长期以来一直以藜、葎草为主,化学除草主要应用2,4-D 丁酯,由于2,4—D 丁酯的长期使用,杂草的抗药性有明显增强,2,4—D 丁酯用量从70年代的每亩30毫升,上升到现在的每亩50毫升甚至75毫升。一些抗性群落也相继出现,如:播娘蒿、麦瓶草、离子草、麦家公、野燕麦、卷茎蓼等。这些杂草生命力强,繁殖量大,对小麦危害严重。如麦瓶草最高每平方米达1800多株,造成小麦减产70%以上,卷茎蓼每平方米达300余株,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2,4—D 丁酯对上述杂草防效很差,甚至无效,致使麦田杂草发生扩展很快,1985年抗性杂草仅零星发生。到1989年已造  相似文献   

9.
油菜田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丙酯草醚(ZJ0273)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应用前景,采用室外盆栽法和温室盆栽法,以油菜田发生的主要杂草为试材,对新型除草剂10%丙酯草醚EC杀草谱、施药适期和作用速度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作物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该药剂在60g ai/hm^2剂量下,对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牛繁缕、小藜、茼草、硬草、早熟禾、棒头草、刺果毛茛和荠菜等10种杂草的防效在80%以上;该药剂属于缓效型除草剂,杂草1~3叶期为施药适期;丙酯草醚对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安全剂量是推荐用量的2倍;不同地区田间使用丙酯草醚防除油菜田杂草应在杂草1~3叶期施药,推荐剂量为45~60g ai/hm^2,总体除草效果为72.3%~97.6%.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环丙酰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规律,分别采用批平衡法和柱淋溶法测定了环丙酰草胺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常熟乌杉土、陕西潮土和东北黑土5种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迁移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丙酰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线性吸附方程,吸附常数Kd在1.41~7.08之间;环丙酰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淋溶性大小依次为:东北黑土>陕西潮土>常熟乌杉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通过对吸附常数K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土壤pH值在吸附过程中属主要因素,Kd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环丙酰草胺在供试的5种土壤中比较容易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值。环丙酰草胺在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几种除草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草胺、环庚草醚、草甘膦、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环丙嘧磺隆6种除草剂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6种除草剂均能抑制菌丝生长,减少菌核形成数量,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但在较高浓度范围内,除草剂可增加菌核体积;吡嘧磺隆在5μg/ml、环丙嘧磺隆在10μg/ml时可增加菌核形成数量;在含除草剂培养基上产生的菌核都可萌发。  相似文献   

12.
陈旻 《杂草科学》2009,(4):52-53
1%去稗安2250~3000ml/hm。于单季稻直播田播种前1d至当天施用,后播催芽稻谷,水稻2叶1期心灌水施断奶肥尿素时拌丁苄或苯噻酰苄等除草剂施用,对千金子、稗草、阔叶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稻鳝种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除草剂安全用药技术,采用取样计数的方法调查了稻鳝种养田杂草种类及田间密度,并采用静水式试验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稻田常用除草剂对黄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鳝种养降低了杂草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杂草危害减轻。茎叶处理除草剂100 g/L氰氟草酯EC、25 g/L五氟磺草胺OD、13%2甲4氯钠AS和480 g/L灭草松AS对黄鳝生长安全,可安全应用于稻鳝种养田防除杂草。土壤处理除草剂中,30%丙草胺EC、10%吡嘧磺隆WP、40%苄嘧磺隆·丙草胺WP对黄鳝生长安全,是稻鳝种养田使用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优先选择。60%丁草胺EC和12%噁草酮EC与黄鳝的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浓度的提高,黄鳝死亡率显著上升,不推荐用于稻鳝种养田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14.
张泽溥 《植物保护》1984,10(5):20-20
除草剂必须经植物体吸收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对各种除草剂在植物上的吸收和传导特性的了解有助于掌握合宜的使用技术,达到经济有效的用药目的。根、茎、芽和叶都是除草剂被吸收的部位。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可从萌发种子的胚根和胚芽以及伸长出的上胚轴或下胚轴进入如丙草丹,杀草丹等。已经老化而为木栓质所覆被的根、茎上除草剂就难以进入。不同除草剂对不同植物和不同的生育阶段的活性大小除受生理生化作用影响外,植物吸收药量的多少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登记用量分析我国四大主粮作物田除草剂的登记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除草剂合理减施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于2019年7月3日自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我国四大主粮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登记的除草剂,并对这4种作物田登记除草剂单剂(含原药)及混剂的条目数量进行整体分析,并对所有单剂有效成分以及不同剂型的登记条目数量进行分析,筛选出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分别从剂型和防治对象上进行用量分析,再将用量最高的4种有效成分、3种作物和3种防治对象进行组合,对已登记的组合进行用量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成分用量最大值、均值和范围排序均依次为水稻田、小麦田、玉米田和马铃薯田,并选出15种高用量单剂有效成分,其中2甲4氯钠、2,4-滴钠盐、苯磺隆、丙草胺、丁草胺、2,4-滴二甲胺盐和2甲4氯二甲胺盐等存在用量差异大、异常高值点多的问题;登记除草剂单剂有效成分用量最高的剂型为可溶粉剂,用量最高的防治对象为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2甲4氯钠-水稻-阔叶杂草和2甲4氯钠-水稻-莎草科杂草组合用量差异大且离群高值点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剂型、厂家有关。为减少除草剂用量,建议在最低有效剂量研究基础上,选择有效成分用量较低的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解毒剂是用来减少或抵消除草剂对作物药害的药剂。在选择性小的除草剂中加入解毒剂或与解毒剂配合使用,可提高除草剂的选择性,扩大杀草谱,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的毒害;或使用除草剂不当造成药害时,解毒剂可减轻受害作物的药害。解毒剂也可称为作物保护剂或安全剂。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解毒剂和物理解毒剂。化学解毒剂开发的历史不太长,在除草剂应用的实践中人们对化学解毒剂的认识逐步提高,例如喷了2,4,6—T的番茄植株可免受2,4—D蒸气的药害,使用920浸种可减轻燕麦畏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于防除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田主要恶性杂草的高活性除草剂,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日本看麦娘和猪殃殃对小麦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范围内,丙草胺、异丙隆、绿麦隆、氟噻草胺和吡氟酰草胺等5种小麦田除草剂土壤处理均对日本看麦娘有较好的毒力作用;精■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环吡氟草酮、啶磺草胺、三甲苯草酮、异丙隆、绿麦隆等9种常用除草剂茎叶处理对日本看麦娘毒力效果显著。土壤处理剂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和茎叶处理剂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对猪殃殃的毒力较好,ED_(90)值均低于各自推荐剂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草相应用不同的高活性除草剂,以提高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18.
50g/L大能(唑啉草酯·炔草酸)EC是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最新开发的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冬前用50g/L大能1200—1350ml/hm^2,早春用50g/L大能1350~1500ml/hm^2,兑水600-750kg/hm^2喷细雾,对硬草均有理想的防除效果,对扬麦15号等小麦无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19.
硬草是江苏农垦系统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 ,而目前生产上所应用的除草剂 ,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防除效果虽好 ,但药后遇多雨天气 ,易造成麦苗药害 ;有的在土壤干旱时 ,除草效果欠佳。为了安全高效地控制麦田硬草 ,垦区农场对丙草胺和普草克防除硬草进行了多次试验。1 丙草胺防除硬草1 .1  1 997年试验结果1 997年秋播后多阴雨 ,1 1月中旬至 1 2月底累计降水达 1 6 4.8mm。新洋农场首先试用丙草胺在大麦田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化除。结果表明 ,亩用 5 0 %丙草胺EC6 0、80ml,冬前对麦田硬草的株防效达到 80 %以上 ,略差于乙草胺…  相似文献   

20.
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土壤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和氮转化作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了甲嘧磺隆和炔草酯对红壤、棕壤和潮土中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以及对潮土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供试农药以田间推荐剂量、10倍推荐剂量和100倍推荐剂量施入土壤15 d后,甲嘧磺隆对棕壤微生物表现为呼吸强度抑制作用,对潮土为促进作用,而红壤中除10倍推荐剂量处理组表现出抑制作用外其余两组均表现出促进作用;炔草酯会抑制红壤和棕壤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但会促进潮土中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氮转化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推荐剂量和5倍推荐剂量施入潮土后,甲嘧磺隆在7、14、28、42、56和70 d均能显著促进其硝酸盐含量;炔草酯除28 d时田间推荐剂量处理组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0、7、14和42 d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两种除草剂对3种土壤类型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为低毒,对潮土氮转化功能没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