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麦供需平衡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FAO统计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运用食物供需平衡表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用途的大麦在中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大麦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构成,且生产量和进口量相当,大麦进口依存度高;大麦消费以啤酒大麦为主,食用、饲用大麦消费数量相对较小;中国大麦贸易以进口为主,进口量对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啤酒大麦需求量反应敏感,贸易环境和政策对大麦进口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麦生产和消费及供求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大麦生产、消费和贸易中,中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啤酒产业的发展,中国大麦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在供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情况下,改善国内大麦的生产和贸易状况,将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分析大麦进口价格对中国啤酒贸易的影响,对降低大麦进口依存度、增强啤酒国际竞争力、缓解啤酒进口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麦进口及啤酒进出口贸易的分析,借助地区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1—2015年大麦进口价格等因素对中国啤酒进出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量持续增加,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大麦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98,国际竞争力极弱。中国啤酒进口量增幅较大,出口量增长缓慢,出口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差;中国啤酒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2,国际竞争力弱。中国啤酒进口的空间负相关性显著,澳大利亚大麦进口CNF价格对中国啤酒进口产生显著正影响,影响大小仅次于出口国GDP和中国人均GDP;中国啤酒出口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澳大利亚大麦进口CNF价格对中国啤酒出口产生显著负影响,但影响较小。因此,提高国内大麦产量、提升大麦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大麦贸易宏观调控是本文的政策启示所在。  相似文献   

4.
2001年以来,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呈现进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进口来源市场比较集中、大麦作为玉米替代品占饲料粮进口比重较高等特征。国内大麦产能逐渐萎缩、大麦需求急剧增加和进口大麦较国内大麦与玉米均具有价格比较优势是当前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鉴于未来中国大麦大量进口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本文采用构建的进口依赖性风险指标测算中国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探究未来多元化进口渠道的可能性,认为未来拓展大麦进口来源可供选择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据此,本文提出稳定国内大麦高质量产能、优化大麦进口区域结构,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粱、大麦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之间的政策和经济效益不均衡,造成了中国高粱和大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下滑,进口大幅上升的局面。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大麦进口量也跃居世界前列,高度依赖进口必将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现行的进口政策也会对高粱和大麦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大量进口油料及植物油,油料及植物油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研究植物油的进口安全对保障人民生活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计算2001—2020年分阶段的中国植物油Armington替代弹性数值,发现该数值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现象,反映出中国植物油进口受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明显,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进口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主要植物油进口贸易伙伴的供应安全性,发现部分国家进口产出弹性常年小于1,供给安全性较差。建议调整中国植物油进口结构,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供给潜力,加快植物油加工业的产业升级,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植物油供给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麦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啤酒的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啤酒酿造业的发展以及麦芽生产企业的壮大,对大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大麦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大麦生产也在迅猛发展.2002年进口大麦占我国大麦总量的64%,到2007年国产大麦占到77%,2008年国内大麦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不断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大麦品种,使得大麦在单产和品质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成长性3个方面,就大麦大量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指标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麦产业不具有贸易竞争力,进口依存度显著上升,产业控制力不断弱化,但大麦产业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大麦竞争力、鼓励进口多元化、采取非关税措施保护大麦产业和扩大大麦内需等促进中国大麦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大麦贸易量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增长阶段.为全面把握全球大麦的市场贸易动态,尤其是近20年来世界大麦贸易的发展情况,本文从地理分布、主要进出口国家等方面分析了世界大麦的生产与贸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麦种植面积的持续下降是造成大麦贸易量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大麦贸易的区域性更加明显,出口更加向欧洲集中,进口重心逐渐由欧洲的发达国家向南美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扩大种植会制约大麦产量和贸易量的增长,但大麦价格依然具有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回顾及2009/10年度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丽 《农业展望》2009,5(9):7-8,13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年度指当年10月至下年9月)中国大豆生产恢复性增长,进口将首次超过4000万t,国内新增供给增加,消费继续增长,大豆供给充裕。在国家首次启动的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下,国产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08/09年度全球大豆小幅减产,导致供应偏紧,国际大豆价格较上年度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价位。预计2009/10年度中国大豆产量略有下降,进口继续保持高位,总体供给充裕,全球大豆大幅增产,但供给偏紧的态势将持续较长时间。预计2009/10年度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将保持坚挺,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麦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啤酒工业的迅速崛起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啤酒大麦和饲用大麦的需求随之增加。通过对世界大麦贸易、中国大麦贸易和供需情况的分析,认为国内大麦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啤酒酿造和饲料加工的需求,大量的供需缺口将继续依靠进口弥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豆供需及贸易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迪  袁天远 《农业展望》2008,4(3):31-34
中国大豆净出口持续下降,总供给逐渐依赖于进口,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国内消费量与总消费需求基本相当,但库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大豆进口迅猛增长,豆粕进口大幅减少后开始恢复,豆油进口增势放缓:大豆出口稳定增长,豆粕出口猛增后下降,豆油出口缓慢增长。由于国内供需缺口较大,中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并可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和贸易进行合理定位,以保障大豆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啤酒大麦的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大麦是供酿制啤酒的专用大麦。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啤酒产量第一大国,但因国内大麦生产、供应短缺导致啤酒大麦原料60%以上依靠进口。2007年受国内大麦市场价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减少苜蓿草进口数量骤减带来的供不应求风险。【方法】运用季节调整法处理中国自2008年到2021年的苜蓿草进口数量数据,采用HP滤波法得到循环序列与趋势序列并研究基本特征。【结果】研究得出:HP滤波的增长曲线平滑,分为平稳、浮动与变动增长阶段,均持续4年左右;国产苜蓿生产不足是促进苜蓿进口增长的内在因素,偏离曲线呈现2个先增后降趋势,预测未来2年内中国苜蓿进口数量将会持续增加。【结论】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国产苜蓿业,增加国产优质苜蓿产量,满足国内畜牧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能够稳定和扩大食物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食物需求的要求,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本文运用大食物观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和数据的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上的主要做法,探讨其不足,提出未来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在提高国内粮食产量、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农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食物消费多元化不足、国内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不平衡、国外农产品进口过度集中、农产品加工多样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多元化食物供给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应以大食物观来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丰富优化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拓宽扩大食物来源,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区域,拓宽农业食物系统全产业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中国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量进口畜产品对国内畜产品产业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畜产品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畜产品产业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和冲击效应。其中,促进效应包括通过消费示范创造市场需求、提高畜产品相关加工业原料供给能力、减轻国内畜产品生产对环境的压力等;冲击作用包括如畜产品进口依存度增加,导致市场经营风险加大、进口畜产品挤占国内畜产品的市场空间,抑制国内畜产品的生产发展、畜产品大量进口打压了国内畜产品价格,影响了农户收入等。最后,提出了应对畜产品大量进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日本、韩国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变化、饲料粮需求变化以及畜牧业养殖污染变化分析中发现,在前期,日本、韩国对饲料粮市场均采取放量进口战略,随着饲料粮进口的大幅增长,日本在面对粮食自给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开放畜产品市场,增加畜产品进口,降低饲料粮进口需求;韩国依然坚持开放饲料粮市场,保护国内肉猪和肉鸡产业发展。基于以上经验,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供给,可以适度放开畜产品进口市场,降低国内畜产品产能,减少畜牧业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粮安天下”:中国大米供求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和大米进口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分析和研判国内稻米供给与需求的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78—2015年全国层面数据,在厘清大米供需变化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局部均衡理论,采用广义矩估计法考察了影响中国大米供需的因素;并预测2016—2030年“基准情景”、“经济增长情景”和“成本情景”下的大米供需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上一期收获面积和农户出售价格会显著增加大米收获面积,而种植成本则会明显减少收获面积;居民的饮食偏好依然是影响大米消费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价格仅明显刺激大米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2)在大米进出口格局改变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大米总产量不断下降,大米国内消费量也不断下降,自给率逐年下降;若采取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我国大米自给率。未来应该着重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能力和优化生产结构,不断提升大米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饲料粮安全问题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方面,国民食物营养消费结构特征决定我们应当把饲料粮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基于不同方法测算了饲料粮的生产规模、需求规模和自给水平,在测算生产规模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测算需求规模时对理论需求量、实际消费量分别分析,并将进口畜产品折算为饲料粮的间接需求。研究发现,中国饲料粮生产规模与需求规模均呈明显增长,直接系数法测得的饲料粮产量由2001年的15 842.2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7 416.72万吨,直接需求增至30 915.98万吨,间接需求增至1 594.37万吨,产能增长驱动需求自给能力提升但进口增加促使消费自给水平下降。总体来看,中国饲料粮已经从供给不足变为“高位供给、高位进口”并存的局面,应当特别关注饲料粮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权衡进口结构、调整畜种结构、拓展进口渠道、强化市场监管方面给出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