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豇豆豆荚野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荚野螟又叫豆野螟、豆角钻心虫,是豇豆开花结荚期的主要害虫。该虫蛀食豇豆的花蕾和嫩荚,造成早期落蕾、落花,中、后期钻入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影响产品商品价值。豆荚野螟在寿宁县呈加重为害趋势,尤其是菜农对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不甚了解,抓不住防治适期,乱用农药,导  相似文献   

2.
豆野螟又叫豆荚野螟、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各地均有发生分布,它是豆科蔬菜上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芸豆、豌豆等,以豇豆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3.
高举 《吉林农业》2001,(9):17-17
豆野螟是危害豆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它以幼虫蛀食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表面少毛的豆科植物的花蕾、豆荚。由于其蛀食危害,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而大幅度减产,也严重影响品质。 豆野螟成虫体长10毫米~13毫米,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4毫米~18毫米,体色由淡绿色色变为  相似文献   

4.
豆野螟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豇豆荚螟,豇豆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豆科蔬菜的一种重要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年年有不同程度发生,轻则影响豆科蔬菜生长,重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1 危害状 豆野螟幼虫大多数蛀食花蕾,引起落蕾:蛀食嫩荚,造成落荚;蛀食后期豆荚,产生蛀孔和排出腐烂状的绿色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幼虫也可吃食叶片和卷叶危害。……  相似文献   

5.
潘继兰 《新农业》2005,(7):21-21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英螟、豇豆蛀野螟、豆卷叶螟等,是一种寡食性钻蛀害虫,只为害豆角、菜豆、豌豆、大豆、绿豆等豆科作物。幼虫蛀食豆类的蕾,花和嫩英,造成大量落蕾、落花和落英,中后期幼虫钻入英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豆荚畸形。食用价值降低,受害英雨后易腐烂,从而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幼虫还可卷叶和蛀茎为害。  相似文献   

6.
南汇地区扁豆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但扁豆的豆野螟为害几乎可使扁豆绝收.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为害扁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幼虫为害花蕾、豆荚,常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虫粪,不能食用.造成农户大量使用中高毒农药,喷药间隔期短(农药使用次数2~3天一次)、药剂防治时间长(6月上旬~10月下旬),既提高生产成本,又破坏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进行了豆野螟在扁豆上发生及防治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红小豆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豆类,在生育期间常受到豆荚螟等害虫的为害,豆荚螟幼虫蛀食豆荚和种子,为害幼茎,使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因此,防治豆荚螟对提高红小豆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现将2001、200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防治红小豆豆荚螟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豇豆是江苏各地夏秋季重要的豆科蔬菜,江苏地区主栽品种有扬豇40、扬豇12等。豇豆的一生中会遭受到多种害虫的为害,其中豆荚野螟是豇豆花荚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同时,由于豆荚野螟钻蛀为害,豆荚食用时钻蛀在豆荚内的豆荚野螟往往较难被清除干净,对食品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豆荚螟俗名豆蛀虫,是近几年豆类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豆荚螟以幼虫蛀食荚、花蕾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由于粪便堆积,引起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生活习性豆荚螟一年发生6~9代,从第二代起就开始世代重叠危害。幼虫共5  相似文献   

10.
<正>豆荚螟又称蛀豆虫、红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舞钢市夏大豆生产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常遭受多种害虫的危害,尤其是豆荚螟的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一般损失率在10%以上,个别地块荚害率达80%以上。大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被害粒重则豆粒被食空,  相似文献   

11.
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豆荚螟又称豆荚螟、豆荚蛀虫等,是我区大豆的主要虫害之一。除了危害大豆外.该虫还危害豇豆、扁豆、豌豆、绿豆等豆科植物。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甚至大部分豆粒被吃光。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常常造成“十荚七蛀”。一般减产可达30%-50%.严重的减产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豇豆荚螟是绿豇豆第一大害虫,常在花中产卵,在豆荚内孵化且蛀食豆荚,同时绿豇豆又有边开花边结荚边采收的特性,防治难度大。为此,2000~2001年间我们开展防治豇豆荚螟药剂和浓度筛选、覆盖防虫网防治豇豆荚螟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豇豆是丽水市最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集中种植面积超过了1 000 hm2,且大量销往杭州、上海等地,在当地效益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称豆野螟,俗称豇豆钻心虫,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每年因豇豆荚螟为害造成的豇豆荚受害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豇豆种植的经济效益.由于该虫防治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防效,少数菜农常采用多种中、高毒农药混用,而且用量大、用药次数多.致使豇豆中农药残留量经常超标,严重威胁着食用者的健康,也阻碍了豇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无公害农药抑太保防治豇豆荚螟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钻心虫也叫荚螟,是豇豆生长中的大敌,钻心虫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黏湿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钻心虫也叫荚螟,是豇豆生长中的大敌,钻心虫蛀食豇豆的蕾、花和嫩荚,造成严重落蕾、落花和落荚,中后期幼虫钻入豇豆荚内蛀食豆粒并排出粪便,咬伤豆荚,使伤口发臭,豆荚畸形,降低食用性.  相似文献   

16.
豆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寡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是各种豆科作物.其中又以扁豆、四季豆、豇豆和红小豆为主,其次是绿豆。一般田块豆角被害率在30%左右,重的田块达60%。豆野螟在我县全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初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豇豆荚螟在北京地区红小豆田为害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普查、定点调查和灯光诱集的方法明确了北京地区豇豆荚螟Marucavitrata发生特点及其在红小豆田的种群消长规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结果表明,豇豆螟幼虫共有5个龄期,低龄幼虫喜食红小豆细嫩的花蕊,造成落花、落蕾.幼虫钻入豆荚时取食红小豆种子,有转荚为害习性.成虫对黑光灯和高压汞灯趋性不明显.北京地区豇豆荚螟发生为害开始于红小豆的始花期,集中在红小豆盛花期,豆花、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在8月末达到高峰.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红小豆田中的豇豆荚螟幼虫数在防治指标(百花/荚虫数5~6头)以上时,稀释1000倍液的5%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红小豆田豇豆荚螟幼虫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高氯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而且持效期在20d以上,具有明显的保花护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豆荚螟是刺槐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刺槐豆荚取食种子,往往把种子取食一空。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对豆荚螟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豆野螟是浙江省海宁市豇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为探究豆野螟的科学防治方法,选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开展了不同防治方法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隔5 d施用1次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于花朵和豆荚等部位,共施药2次,可较好地控制豆野螟的虫量和为害,且以下午施药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的施药时间及施药部位入手,研究豆野螟的防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早上施药并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豆野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早上施药但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以及傍晚施药而且不能及时清理脱落的鲜残花,对于前期的蛀荚控制作用稍差,但中后期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只清理脱落的鲜残花,植株上不施药,不能有效控制豆野螟取食和为害豆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