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庆玉水库工程概况,从陡坡段流态的判别、泄槽分段长度的计算、掺气水深的计算等方面阐述了泄槽水面线的计算方法,并从坝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消力池计算、海漫计算、防冲槽计算等方面阐述了消能防冲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庆玉水库泄洪洞消能防冲设施满足正常泄洪要求。  相似文献   

2.
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ouska触变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双速率含蜡原油触变性模型,编制了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计算软件,将国外相关文献的原始数据代入计算软件,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计算方法优于文献发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玉强  王英华  罗阳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68-18170
渠道开挖土方量计算是渠道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工作,传统的计算方法繁琐且精度较低。在对传统计算方法及其原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后积分计算的方法,使得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而且精确,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4.
伍文水  杜宏 《农技服务》2012,29(2):216-218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工作,传统的计算方法繁琐而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对传统计算方法及其计算原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二次B-样条函数插值后积分计算的方法,使得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而且精确。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计算需要,供同行和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手工计算内浮顶金属油罐油量需重复查表,计算过程耗时,有一定的差错率.利用Excel软件实现了油罐油量重复性计算.应用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准确性高,数据更新方便,计算时间大为缩短.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程实际中具有双调节元件的水轮机装置缺少全特性曲线时无法进行过渡过程计算的问题,采用基于内特性解析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装置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研究和计算;采用自行开发的计算软件对广东省封开县白垢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装置进行甩负荷过渡过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最大转速相对额定转速上升了71.6%,实测最大转速上升率为67.4%,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6.2%;计算得到的最大压力相对初始压力上升了27.5%,实测最大压力上升率为28.75%,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3%.转速和压力上升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满足工程需要.基于内特性解析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供工程实际中计算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长大桥梁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在相互作用的计算中,利用圆心位移影响函数法求得地基的动态复刚度,采用子结构技术建立结构的动态方程,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在频域上求解。将计算结果与刚性地基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同时同位相输入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长大桥梁应采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按多点输入计算,并进行竖向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4种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农业气象干旱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3月~6月陕西黄土高原43县区出现的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干旱指数计算结果比统计部门的实际旱情程度严重;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出的干旱等级比实际统计等级严重;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结果反映出特旱面积过大;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在干旱开始与结束日期计算中,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结果与水利部所规定的水利行业标准计算结果一致;在干旱结束日期计算中,采用气象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计算的结束日期与水利部规定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油缸设计计算方法大同小异,大多数设计计算步骤相当繁杂。为了将设计过程既要保证相对准确且具备理论依据,又要将步骤简单化、模块化,通过对油缸设计过程中计算量较大的油缸内径计算、壁厚计算和强度复核等计算过程中的常见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只要充分利用办公软件Excel公式和函数功能就能进行辅助计算的详细过程,只需要输入数据,通过表格公式和函数的建立,便会立即算出所需结果,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该计算方法和办公软件集成应用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对于其他工程设计计算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水利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计算中,单纯绘制断面计算土方量速度慢,精度不高,应用土方计算软件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及精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基于VMS的我国捕捞渔船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海捕捞渔船在各渔场的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数据是渔业管理中的参考信息,本文根据船舶监控系统2018年2.5万余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12.87亿条船位数据,利用渔场格网与渔船轨迹的拓扑关系,设计了捕捞渔船出海累计时间与航程计算方法,统计出累计时间3439 万h,累计航程25512 万km,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出海作业渔船主要分布在其沿海附近渔场,累计时间和航程近海高于远海。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西区的捕捞渔船的累计时间值存在两个峰值与谷值,辽宁省、山东省两省与浙江和广西区相比1~3月累计时间明显偏低。量化方法与统计结果可辅助于渔业限额捕捞管理。  相似文献   

12.
卫星数据可以准确获取实时船位,但不能直观反映渔船作业期间动态分布及其渔船类型。为了解北太平洋公海渔场分布及其渔船类型,基于2019年3—12月北太平洋渔船卫星数据及同期北太平洋围网渔船和鱿钓渔船的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中的热点分析(hot spot analysis)方法,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叠加验证,分析探讨渔船作业的动态分布变化及其识别情况。结果表明: 2019年北太平洋渔船作业主要分布于37°—44°N、154°—176°E;多数渔船在主要作业分布区域内先从西南移动至东北,再折返至西北,9月及之后再折返至西南方向;热点分布与实际鱿钓渔船作业点重叠率达83.7%,冷点分布与实际围网渔船作业点重叠率达78.1%。通过观察各月渔船分布整体轨迹变化,初判其热点分布应为鱿钓渔船,冷点分布应为围网渔船,但仍可运用其他技术手段或数据进一步验证及提高重叠率,如夜光遥感技术或结合渔船的水上移动业务标识码(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fier,MMSI)对应验证渔船类型。该方法基于卫星渔船数据与生产数据直观展示渔船作业动态变化及两者重叠程度,可初步探索在研究区域中渔船的分布变动与渔船类型,为渔业可持续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收集我国一些木质渔船和国内外钢质渔船横摇试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无因次横向环动半径的计算公式,其精确度是令人满意的。该公式可用于设计阶段渔船横摇周期的估算,亦可在渔船营运中用作检验GM值之用。  相似文献   

15.
渔船安全技术状况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渔船的安全状况,提出了渔船安全评价(宏观安全评价和微观安全评价)的概念,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渔船安全的研究现状,建立了渔船安全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各项指标的安全评价标准。运用该体系对样本渔船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与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发放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央财政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为切入点,建立了新的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发放模型,探讨了模型的实际运作能力,以及对提高渔船作业效率、促进渔船安全规范生产,维护渔船良好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新模型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够对提高渔船的综合作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渔业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低,潜力大。总结了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能耗及排放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作为渔船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根据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的特点提出了掺混生物柴油需对柴油机做出的改进措施,对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的生物柴油将导致每船每年平均减少1 371元左右的燃料费用和2 000元左右的维修费用,但需付出较高的船舶改造成本;若我国所有的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都添加5%的生物柴油,每年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3.4万吨,按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计算,每年将产生400多万元的社会环境效益。生物柴油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环保性能显著,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可以促进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和国家减排目标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渔船总体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被渔船界开始广泛应用的一套完整的渔船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在微机上用Ture-BASIC语言开发研制,具有系统性强,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全部汉语化、结构紧凑等优点。经广州、上海、烟台等地渔轮厂的实际使用,认为该系统的开发、研制大大地提高了渔船设计的效率与精确性,改变了水产界在微机应用方面落后的局面,为我国的渔船事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