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内外育种研究近况龙舌兰麻育种工作,在国外坦桑尼亚穆陵格诺剑麻研究站,于1931年开展有性杂交育种研究工作,1960年选育出龙舌兰麻杂种11648。该品种推广后发生斑马纹病,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以后一直不能大量推广。据报导,1971年又育成一个能抗斑马纹病的杂交新品种(以下简称“抗斑  相似文献   

2.
龙舌兰麻育种工作,在国外坦桑尼亚穆陵格诺剑麻研究站,于1931年开展有性杂交育种研究工作,1960年选育出龙舌兰麻杂种11648。该品种推广后发生斑马纹病,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以后一直不能大量推广。据报导,1971年又育成一个能抗斑马纹病的杂交新品种(以下简称“抗斑杂种”),并选育出一些具有不同抗病能力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
龙舌兰麻杂种11648是1963年从非洲引进的热带硬质纤维作物。斑马纹病于1973年首次在我国暴发流行,造成严重损失。目前从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12个发病地区的感病植株上和土壤中分离到疫霉菌的54个分离菌。其中53个分离菌经病原形态特征和基本生物学鉴定均为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但地区或菌株间有些差异,这可能存在着生理专化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龙舌兰杂种第11648号(Agave hybrid No.11648),又称东一号麻,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坦桑尼亚独立后改称为坦桑尼亚剑麻试验站)经过22年(1931~1953年)时间育出的龙舌兰麻杂交种.该杂种是以假菠萝麻(Agave angustifolia Haw.)为母本、兰剑麻(Agave amaniensis Trel.Nowell)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有性杂种第一代,再用开花的第一代作为亲本与兰剑麻进行回交而获得的有性杂种第二代,然后又通过选择、系比而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有机会参加农牧渔业部衣垦局组织的剑麻调查组,对福建省的龙舌兰麻生产,科研进行实地考察,受益不浅,亲自看到龙舌兰麻在福建的前景,尤其是龙去兰麻杂种第11643号(简称H·11648)在福建省的适应性、丰产性.希望有种植龙舌兰麻悠久历史的福建省,发扬成绩,总结经验,迎头赶上全国的先进水平,现与福建省从事龙舌兰麻工作的同志共同商榷:H·11648麻在福建省种植的优势和潜力,低产的原因和如何才能高产等问题,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望同志们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6.
本所龙舌兰麻组织培养小组,于去年十一月间开始进行东一号麻茎尖培养工作,经三个月的努力,已经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7.
我场现有龙舌兰麻面积1687亩,其中剑麻1415亩,马盖麻100亩,东一号麻172亩.1976—1977两年全场平均亩产干麻丝为162.5斤.目前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我场发展剑麻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早在1959年就动手大种剑麻,当年定植667亩;但因缺乏经验,满山遍野一锄头一株地种植,使用小苗,没下基肥,未修梯田,种后失管,结果是苗倒、地冲,高的变矮了,绿的变黄了,大多数“饿死”.一心求快,事与愿违,到1962年底,几乎全部报废.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种目前我国剑麻比较高产的栽培种,是1963年从东非引入的龙舌兰麻杂种11648(又称东一号麻),开割后的麻田,年平均亩产纤维500~600斤,最高达1000斤以上,比普通剑麻和番麻产量高2~3倍。  相似文献   

9.
剑麻抗病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探讨谢恩高,王东桃,周文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H·11648虽然丰产,但不抗斑马纹病,广东、广西、福建等植麻区在高温多雨季节相继发生此病,造成麻田缺株减产。近年来在粤西地区的主要植麻...  相似文献   

10.
我省研制成功6BLM——15龙舌兰麻刮麻机。省农业局、农垦局最近在省热带作物科研所举办了观摩会,征集意见,以便鉴定,定型生产。  相似文献   

11.
国营东风农场自从一九六九年引种龙舌兰麻杂交种11648广西叫东一号(以下简称东一号麻)麻以来,到一九七八年已发展到6679亩,收割面积达4943亩,总产干纤维441.17吨。其中丰产田实收面积650亩,产干纤维146.23吨,分别占总收割面积的13.1%和总干纤维的33.1%。  相似文献   

12.
加速选育龙舌兰麻新良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龙舌兰麻种类很多,用途很广,经济价值很高.龙舌兰麻的名称“agave”来自希腊文“agauos”,意思是“令人赞美的”或“极好的”.龙舌兰麻是龙舌兰科所属单子叶植物的统称,种类很多.龙舌兰麻所产纤维长且白,质地结实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摩擦,耐酸碱,耐水浸,耐低温,在干湿情况下胀缩不大,零下40℃低温下不发脆变质,打成缆绳是军、工、渔、航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织成麻袋比用黄麻织的经久耐用16倍.利用荒山发展龙舌兰麻,可以少种黄麻,駦出耕地  相似文献   

13.
龙舌兰杂种11648麻(Agave hyblid No.11648)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经过22年培育出来的.1964年引进福建闽南沿海地区试种,证明其具有优异丰产性,比普通剑麻、马盖麻和番麻等增产1~3倍.到1981年底,全省龙舌兰杂种11648麻(以下简称11648麻)面积已达到19700亩,其中国营农场14400亩.由于管理不善,平均亩产仅60多公斤.  相似文献   

14.
国营东风农场自从一九六九年引种龙舌兰麻杂交种11648广西叫东一号(以下简称东一号麻)麻以来,到一九七八年已发展到6679亩,收割面积达4943亩,总产干纤维441.17吨。其中丰产田实收面积650亩,产干纤维146.23吨,分别占总收割面积的13.1%和总干纤维的33.1%。现  相似文献   

15.
我省的龙舌兰麻生产虽然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引起人们重视,却是解放以后的事.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办农垦,龙舌兰麻生产才从自生自灭的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随着良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而提高其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五十年代主要以栽培番麻和马盖麻为主,亩产纤维仅30—50斤.六十年代种植剑麻,虽然产量、质量有所提高,但每年夏秋季节常发生生理性黄斑病,冬期及早春又往往发生生理性白叶斑病.如遇上平流型低温年份,发病率更高,植株受害率常达100%,结生产上造成严重损失.七  相似文献   

16.
龙舌兰麻杂种11648是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用假菠萝麻和兰剑麻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我场栽培的11648麻一个生长周期可长叶600片左右,生命周期约13年.成龄麻出丝率4—6%,一般年亩产麻丝300斤左右,最高可达969.7斤.11648麻适应性广,生长量大,经济效益高,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龙舌兰麻用途甚广,全身是宝,但把它当为主粮的事却鲜为人知.墨西哥下加州中部沙漠的印地安人,食用龙舌兰麻在全年的粮食比重中约占28%,到了春季缺粮季节则占到45%.详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1.斑马纹病是由多种疫霉菌引起的,它们能在8天内完成一个无性世代。 2.H.11648麻的完整叶片接种上0.1毫升、浓度为25个/厘米~3的孢子液即可感病,发病率与孢子量呈正相关,伤口越大,越容易感病。 3.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斑马纹病不易流行,在2000毫米以上则容易流行。连续雨日及台风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 4.斑马纹病的流行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缓慢扩展阶段(4—7月),流行阶段(8—9月),消退阶段(10—3月)。 5.菌丝体在5℃时开始生长,27℃生长最好,在39℃培养72小时死亡。在39℃以上,随着温度升高,菌丝死亡所需时间越短。日光曝晒3天,每天有5小时温度在39℃以上,则可使57%病斑中的病菌死亡。 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湿度愈大病斑扩展愈快,相对湿度90%以上时,无性生殖菌丝伸出叶面产孢。 7.番麻、小刺番麻、无刺番麻、毛里求斯麻不感病,灰叶剑麻、剑麻、有刺剑麻轻度感病,H、11648麻、H.8366麻、假菠萝麻最易感病。H.11648的不同麻龄与发病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有关龙舌兰麻的带枯病(Bandingdisease)国内外麻研工作者已做过许多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文章.一致认为带枯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植麻地区土壤和叶片缺钾所致.本世纪50年代,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的研究报告认为: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低于0.2me/100g±,剑麻(Agava sisal-ana perr)叶片含钾量低于0.5~0.6%时,出现带枯病.1960年杰克布(A.Jacob)和乌埃赫屈耳(Vexkiill)认为:在土壤含钾量低,或N:K比率不适当地区带枯病极  相似文献   

20.
龙舌兰麻是一种硬质纤维作物,它的纤维是国防、工业、林业和渔业等不可缺少的物资.目前我国硬质纤维供不应求,远不能自给.如何生产更多优质、价廉,使能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硬质纤维,是值得研究的.现就我省发展龙舌兰麻生产有关的技术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