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保 《湖南农业》2006,(11):25-25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下农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老年人和孩子留守在家的家庭。这些家庭老人身体健康的,还能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兼顾到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还有的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了,照料孙子辈更成了难事。安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时下农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家庭.这些家庭老人身体健康的,还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兼顾到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还有的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了,照料孙子辈更成为了难事.而我地50多岁的张年升经过调查了当地类似情况后,认定这是一商机,决定放弃外出打工计划,留守在老家从事家政服务.  相似文献   

4.
尽管农村老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少、娱乐方式单一、对健康问题重视不够、部分老人因子女不孝而孤苦、患病残疾及特殊老人家庭获得社会救济有限。因此可以得出,从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享受社会保障、医疗水平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仍存在一些隐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作为正式支持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描述了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发现养老金水平太低,不能成为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老人主要依靠子女、自我养老或者家庭养老;老人生活照料靠老伴或者子女;老人的家庭关系和睦、子女孝顺,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社区活动;老人心理孤独感不强,但是高龄老人感觉子女孝顺程度低,而且孤独感强;老人总体幸福感较高。这些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对山东Z村通过家庭养老模式进行养老的部分老年人的个人情况和生活状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建立了SPSS回归模型,从经济收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医疗情况四个方面对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收入水平、老人的健康状况、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老人的精神状态都对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强新型农村医疗建设、加强农村养老理念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出现了许多留守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身体健康的老人,虽能照顾留守孩的生活,但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有的因健康原因,照料小孩更成了难事。江西兴国县50多岁的  相似文献   

8.
凌文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3-22795,22840
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失能老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照料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作者分析了农村失能老年人口的特点,剖析了当前农村失能老人的福利困境,提出完善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福利体系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9.
专家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乃至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亟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0.
赵聪 《甘肃农业》2016,(9):54-56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人口规模增长加快,空巢老人、少子老人和丧偶老人占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养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村镇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发现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经济状况入不敷出、精神生活匮乏、医疗负担较重等。并从少子化、城市化、代际关系转变和政府职能缺位等方面分析养老保障脆弱性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社会养老保障对家庭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11.
农村传统孝道观念逐渐弱化、照料者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福利覆盖面窄和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等现状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该研究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五泉镇周边农村的驻村走访,运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生活现状,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剖析影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因素,尝试探索更适合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2010,(1):36-37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不再受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韩国老人发现他们无法倚靠孩子养老。许多老人退休后才发现,养儿不一定能防老。即使孩子愿意奉养父母,他们也会明确要求父母帮忙做家务或照顾孙子。  相似文献   

13.
谭晓静  胡蝶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618-6621
农村癌症老人的家庭护理是指家属在家里和医院全程为老人提供精神抚慰与日常生活的照料,包括住院治疗、在家养病及临终3个阶段。由于传统观念、医疗知识、现实生活、屈从心态等影响因素,使得癌症老人仅从心理、吃喝拉撒等方面获得简单护理,导致其生活质量不高,生存时间不长。解决的办法有3个:一是主治医生延伸家庭护理指导;二是家人积极主动咨询医生和学习护理常识;三是村卫生室拓展家庭护理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5-228
几十年间,粗放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家庭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农村老人的生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目标强调农村的城市化,要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进行更多的思考。列举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几点要因,客观描述了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困境,并从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视角提出了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完善农村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于2008年5月在内蒙古卓资县进行的调研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困窘、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费用高、精神生活单一、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因此从加强孝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改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父母到外地打工,大多数把孩子们留在农村家中。据报道,眼下全国农村14岁以下的留守孩子有2000多万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过着孤寂的生活。特别是星期天、节假日,守在偌大的房子里,哪有欢乐闲适的气氛?有的是阴森逼人的气息。孩子们受了委屈向谁诉说?家庭作业又有谁来辅导?遇上家中有多病的老人,孩子就得成为兼职小佣人了。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上楼"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可预期的影响,尤其是"上楼"老人的社会适应与精神状态亟需引起关注。以无锡塘泾里社区为例,对"上楼"老人的晚年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楼"后老人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并进一步对其运动健康、人际交往、文化娱乐以及终身学习等需求产生了影响。目前"上楼"老人普遍存在着精神生活匮乏的问题,极易产生空虚和焦虑情绪。对此,建议从个人与家庭、社区组织以及政府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人口老龄化已渐成中国社会的一个新常态下,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现状很不容乐观,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总结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及心理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改善他们的心理现状,维护心理健康提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普及身心健康知识,优化家庭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等四条意见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13-215
赡养老人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家庭应有的职责,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家庭结构逐渐改变,核心家庭大量出现,空巢家庭和老龄家庭也随之增加,因此,由家庭承担照料老人的全部职责已变得日益艰难。与城市相比,在农村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从国家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所以养老问题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5年东庄村建立起来的养老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对矛盾,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通过分析该村养老院的建设状况,总结出了对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益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可以对其它具有类似情况的村庄的养老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霞 《甘肃农业》2006,(7):111-112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专化.并对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耕种责任田、干家务、照顾孙辈的多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时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