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由建四市城关茶场承担的南平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银杏叶茶的开发研究”项目,于今年元月25日在建区市召开的评审会上,通过由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南平市农业局、林委,建四市林委、经作站等单位的七位专家评审,一致认为:建区市农业局与城关条场的科技人员、充分挖掘当地的植物资源,研制并开发银杏叶茶在我省当属首创。其制作采用马龙茶初制工艺精工细作,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工艺先进,制出的成品茶色香味更优,很受消费者欢迎。银杏叶菜的开发成功填补了我省校产品的空白,其制作工艺与产品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由于银杏叶茶含有丰…  相似文献   

2.
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良 《茶叶》2001,27(1):48-51
本文从综合开发利用茶叶资源的角度,概述了茶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意义,探讨了茶饲料与茶兽药开发应用的经济价值,并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肖宏儒 《中国茶叶》2006,28(3):40-4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茶加工及其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重点是研究和总结传统制茶工艺技术,以及研制、开发制茶机具和机械化作业技术;60~80年代,改进制茶工艺,优化及实现机械化、连续化作业;80年代强化研究制茶机械化作业的初步自动化控制技术;90年代主要是开发实用化技术,如名优茶的开发和机械化生产,至今国内已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风格名荼加工的名优茶加工机械,如扁形茶、针形茶、条形茶等,特别是扁形名优茶多功能机的研制成功,对扁形名优茶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茶叶科学》2005,25(1):70-70
内容简介:全面回顾了茶叶保健研究与应用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系统总结了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茶医学研究的大量成果和理论,以此来证明茶医疗保健功能的科学性。内容涉及茶叶中的主要机能成分、茶叶药用价值的生物学和医学基础,茶叶在中医药上的应用,茶药品、茶保健品、保健茶及茶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等,最后还介绍了科学饮茶的最新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油用牡丹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牡丹籽油的应用上,而对牡丹花做进一步加工,形成茶饮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了油用牡丹花茶开发的必要性与和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分析得出油用牡丹花茶的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将油用牡丹花与茶饮品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油用牡丹茶饮品,不仅符合当代人们创新的思想,而且还具有绿色健康的理念。本文就油用牡丹茶饮品的开发与应用作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4月17日,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临沧市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主办,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政府茶办、云南临沧智德鸿昌茶厂承办的"‘天下茶尊·相约昔归'首届昔归茶会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2016年第二次会员双月活动"在临沧市会议中心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天下茶尊·相约昔归"临沧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讨会暨智德鸿昌产品推荐会。国内涉茶研究机构专家、国内部分涉茶组织专  相似文献   

7.
微量锗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参与茶树体内的新陈代谢,还影响茶树叶片中有机锗含量。为便于学者了解茶树锗素营养研究现状,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锗元素的机理,从而开发富锗茶资源。文章从锗资源概况及有机锗保健功效、有机锗的测定方法及茶树体内的锗含量、茶树对锗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可能机理、富锗茶资源的开发及其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学者了解富锗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尤溪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嘉靖《尤溪县志》记载,“茶课钞二十五锭一贯一佰六十文”,说明明代我县茶叶就已单独形成相当规模的行业。清乾隆、民国《尤溪县志》都有“茶产二十都二十三都者佳”的记载,华口水仙茶在国内曾拜封贡品。近年来尤溪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推进,目前全县茶园面积73856亩,总产量6565吨,产值7770万元,尤溪针螺茶的开发成功,每年新增利税2300万元,至今已有52个茶产品获得省以上名优奖。  相似文献   

9.
冉燕 《福建茶叶》2016,(2):128-129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逐渐完善和丰富,加上整个社会对茶的价值与作用了解逐渐增大。茶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以茶养生和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宠"。但目前这一领域开发建设暂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缺乏体系化的成熟开发理论,其整体认知也不足,而这也大大制约了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本文拟从当前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需求入手,结合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要素,探索切实有效的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程良斌 《茶叶》1996,22(2):51-52
紫阳富硒茶是我国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自然品质好,无污染,富含硒元素,且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效果,应作为特种茶加以开发。本文重点介绍了紫阳富硒茶对不同化学致癌物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紫阳富硒茶的抗癌效果,提出了开发名优茶,开发茶叶食品,提介吃茶,开发现成茶饮料和茶叶保健医用药品四条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申雨璇  张岩 《福建茶叶》2016,(4):145-146
茶品牌建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如何有效地推动茶品牌建设成为当前众多茶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茶品牌建设与旅游项目开发结合的策略进行研究,介绍了茶品牌建设面临的环境,分析了茶品牌建设与旅游项目开发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茶品牌建设与旅游项目开发结合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茶品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茶氨酸是一种新型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茶氨酸最新进展,包括茶氨酸的分布、理化特性、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检测方法、合成方法、生理功能、安全性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缪炜  徐晔 《福建茶叶》2022,(4):96-98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茶文创产品设计中,有助于使茶文创产品设计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以传统文化元素在茶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为背景,阐述茶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动国内茶文创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国海 《中国茶叶》2006,28(6):34-35
蒸青茶类主要有蒸青条茶、蒸青碎茶与蒸青碾茶几大类。前两类茶的加工设备国内已有生产,而蒸青碾茶成套设备目前国内无厂家生产,当前虽有几家中外合资企业已从日本进口四五条流水线,但设备单价为30万美元左右,国内茶厂多无力购买,使该项技术难以国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1,(9):31-31
9月2日,“2011中国·石家庄(北方)茶博览会”在正定北方茶城隆重开幕,国内众多品牌茶企集体亮相展会,品牌茶企和茶产地客商所占比重高达60%,成为本届茶博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茶产业发展天然融合了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和路径。各地在完善茶产业链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茶产业政策调动各主体积极性,规范各主体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将茶生态产品如茶园碳汇、茶事体验、茶园景观、茶叶产品及周边文创等,通过生态权益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生态载体溢价等路径,促进茶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但规划统筹与茶产品特色挖掘还有待加强、数字技术等科技赋能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茶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尚未畅通,需要进一步整合茶产业特色资源统筹发展,推动涉茶关键技术的全景应用,拓展绿色生态茶产品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茶叶开发涉及的面很广,作者春节回国时收到来自福建茶区有关单位“开发办”的同志,也包括广东、湖南、安徽个别从事开发工作的同志,赐函提出一些问题,包括技术性问题,兹借《福建茶叶》一角,谈谈有关技术关键问题。从作者的茶叶生化观点出发,提供读者参考,不妥之处,还望指正。本文主要讨论茶叶开发中、茶叶成分的利用问题,不涉及茶叶加工生产各种花色品种的技术问题。茶叶化学成分的利用,作者认为,在茶区除了将优质茶提高制茶工艺外,进一步可开发粗老茶、下脚茶(包括茶尘)的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茶籽除了榨油外,更应发挥茶…  相似文献   

19.
赵明阳 《福建茶叶》2016,(12):120-121
茶叶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产茶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而茶叶发展的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迅猛增长,应用发展茶机技术极为必要,有效提升茶机技术,能更好促进茶叶生产技术提升。当前我国国内茶机生产智能技术水平不足是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就是当前解决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重要策略。本文拟从茶机生产技术提升与需求分析入手,重点结合产业生产力提升和茶叶机器生产发展的方向阐述,探索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与茶机的具体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禅文化旅游立足于茶叶产销区域的茶禅文化,结合当地茶禅文化的特点和内容,立体化地加工、开发、销售当地的茶禅文化旅游产品。文章阐述了茶禅文化旅游的含义,指出了立体化开发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的条件,概括了茶禅文化旅游产品立体化开发的内容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