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水肿病又叫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症,发病突然,病猪头部水肿,眼睑及结膜发红水肿,有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神经症状。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多发生于营养状态良好,生长快,体格健壮的猪,以缺硒地区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但病死率较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是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引起的一种急性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本病多发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死亡率高,常为吃食好,生长快,体形大的健牡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3.
猪水肿病又名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病,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90%)。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是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通常在脾虚肾亏、三焦气化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以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相似文献   

4.
流行特点发病日龄范围增宽.常规而言.本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而现在哺乳仔猪至75kg左右的育肥猪也常有发生.本病的发生越来越趋向于无季节性,但以前以夸秋季节多发,而且常与猪瘟并发。临床症状易与链球菌引起的头部水肿相混淆,此时要通过病理刻解,病原分离加以区别.在同一猪场内同窝猪发病率高.抗菌素治疗效果较差。清理变化头部特别是眼险水肿,而链球菌多引起耳朵颈部水肿.以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为主,严重时冒大奇,胃费水肿,腹腔积液.防治猪场要净化猪瘟.对已发病猪场根据其发病日龄提前一周左右注射猪水肿疫苗…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是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时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多发于刚断奶分栏的仔猪,大猪和母猪少见。肥胖的猪多发,瘦小的猪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6.
猪水肿病是猪大肠杆菌病肠毒血症引起的一种急性病,以发病突然、头面部水肿和运动失调为主要特点。本病多发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死亡率高,常为吃食好、生长快、体型大的健壮仔猪发病。一、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即将断奶或断奶后1~2周龄的仔猪,发病迅速,突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又名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出现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症侯.笔者2004~2006年诊疗64例,治愈48例,治愈率75%.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E coli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以突然发病,患猪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该病常见于肥胖的断乳后1~2周的仔猪。气候骤变,饲料单一的情况下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9.
仔猪水肿病俗称小猪摇摆病,即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由大肠埃稀氏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疾病。本病发病率,病死率高。常见于肥胖的刚断奶不久的仔猪,肥育猪或10日龄以下的仔猪很少见,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通常在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的局部水肿或全身瘫痪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上可见突然发病,不食,眼睑、头、颈部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水肿,指压水肿病位有压痕。发病初期有神经症状,表现兴奋、转圈、痉挛或惊厥,运动失调,粪尿减少,有的下痢,体温不高,后期后躯麻痹,经过1~2d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头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仔猪.2006年10月,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一家养猪户饲养的体重15~30 kg的育肥猪152头,突然发病,9头发病,造成8头死亡.发病率为5.92%,死亡率为88.89%,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中可以致病的菌株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类传染病,又因为可致病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和侵害猪的日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发;仔猪白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多发,猪水肿病多发于断...  相似文献   

12.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头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1~2周仔猪。2006年10月,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一家养猪户饲养的体重15~30kg的育肥猪152头,突然发病,9头发病,造成8头死亡。发病率为5.92%,死亡率为88.89%,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发病原因 1.1品种因素长白猪、哈白猪咬尾咬耳症多发,地方猪种较少发病,母猪比公猪多发。18~80千克的猪最易发病。本病多发于1~3月和8~12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某大型养猪场的160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总结、整理。调查结果表明,各种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以31~90d以及90d以上的育成猪和肥育猪多发,重症病例多发于育肥后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1~3月和10~12月气候骤变时多发;引进的猪与本病的发病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之前,有10%的病猪患有一些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ED)是由某些血清型的E.coli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后1~2周的猪,尤其是发育健壮的仔猪,是危害仔猪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试验从河北省保定某猪场分离到1株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并对该分离株及该病病理组织学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Edema Disase of Swine,ED)又称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症,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以出现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无显著季节性,但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阴雨潮湿和气候骤变情况下更易发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猪水肿病进行了简要阐述,以期为防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猪水肿病是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以仔猪脸部、眼睑、颈部及腹部皮下、胃壁、肠系膜水肿为特征的一种肠毒血症。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在猪群中发病率不高,常呈散发状态,但其病死率可高达90%,是造成猪场经济损失较大的传染病之一。(一)流行特征多发于断奶后仔猪,在同一窝内先发病的多为生长快、体质健壮、采食量大的猪。发病无规律性,不广泛传播,常见于一猪场内某一窝  相似文献   

18.
猪水肿病是南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以出现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猪断奶后5~15d,发病突然,引起共济运动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以及各器官主要是胃壁和肠系膜水肿。发病率虽不高,但致死率高达90%以上,给小猪的培育造成损失,严重制约着规模养猪户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对猪水肿病的防治,南于日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需用综合防治措施。笔者在治疗中用磺胺药物与硒结合,同时配合盐类泻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等为特征,多发生于断奶不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20.
猪钩端螺旋体病又称细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热、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水肿,皮肤粘膜坏死和母猪流产等;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仔猪发病较为多见。本病流行特点是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炎热季节的6~9月份,呈散发性和地方性流行。主要经皮肤、粘膜和消化道感染,主要由带菌老鼠、带菌猪传播;也可通过交配、人工授精、吸血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