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1949~2006年玉米产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70.5kg/hm2,增幅为380.1%,年均增加101.85kg/hm2;总产由1175万t提高到14548.5万t,增加了12.4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82.1%,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17.9%,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在总结分析不同年代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技术特征和增产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1995~2001年对"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玉米种植密度的调查,一套两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60000~80000株/hm2的比40000~60000株/hm2的增产5.3%,四套五作型的紧凑叶型品种95000~115000株/hm2的比65000~90000株/hm2的增产24.1%.7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双千五田"立体栽培中紧凑叶型品种比平展叶型品种增产14.8%.按纯面积计算,紧凑叶型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为,一套两作型的中秆品种75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68000株/hm2左右;四套五作型的中秆品种111000株/hm2左右,高秆品种1000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耗水特性与灌水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夏玉米经济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玉米苗期阶段吸水范围主要在0~20cm土层,中、后期吸水范围主要在0~40cm土层。大口期以后缺水,穗粒数和千粒重与0~100cm深土层绝对含水量的关系呈二次函数变化。夏玉米耗水量前期少,后期多,9000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6750mm/hm2左右,平均耗水强度69.5mm/hm2·d,拔节期~大口期67.7mm/hm2·d,大口期~开花期81.2mm/hm2·d,开花期~乳熟期78.5mm/hm2·d。乳熟期~成熟期65.7mm/hm2·d.阶段耗水量动态分布为:苗期阶段990mm/hm2,穗期阶段2175mm/hm2,花粒期阶段3639mm/hm2,生育前半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46.5%,后半期占53.5%。模系数分布动态为:苗期阶段14.6%,穗期阶段31.8%,花粒期阶段53.5%。各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指标为:播种~拔节田间相对持水量70%~60%,拔节~大口70%~75%,大口~开花70%~80%,开花~乳熟80%左右,乳熟~成熟80%~705。夏玉米灌溉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报酬递减规律,底墒水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次为开花水,9000kg/hm2夏玉米的水分生产效率为60kg/mm·hm2。夏玉米灌水最佳经济效益有一个适度,9000kg/hm2左右的适度值为1800~2400mm/hm2左右。正常年份夏玉米全生育期浇4水为宜,灌水定额以底墒水450mm/hm2,开花水、乳熟水、蜡熟水各675mm/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河南省的生态条件,论述了夏玉米单产11000~12000kg/hm2的主要栽培技术和当前生产中应该加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化控综合高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玉米化控技术在逆境条件下和高产再高产条件下更能显示其潜力。本文探讨玉米单产9000~12000kg/hm2、12000~15000kg/hm2技术措施。其技术关键是:在正常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地块和品种,增肥增密,在生育中期喷施一次玉米壮丰灵,从而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为我省玉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宁夏高产玉米群体产量构成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2008~2012年宁夏玉米高产潜力研究示范中产量突破15 000 kg/hm2的54个品次高产田群体产量构成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玉米高产田群体平均产量为16 927.01 kg/hm2,平均收获穗数为9.78万穗/hm2,穗粒数为524.38粒,千粒重为357.01 g。高产田61%品次收获穗数9.25万~10.75万穗/hm2,平均收获密度9.97万株/hm2,属高密度种植。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及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高产田46.48%选用紧凑耐密型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高产田各品种花前干物质生产平均占整个生育时期总物质生产的41.7%;群体叶面积指数均为单峰曲线变化,吐丝期达峰值。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增穗、稳粒数、增加粒重”、增加花后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是高产突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山东沿海地区6个市29个县1975~2010年玉米总产量、栽培面积和栽培品种的变化情况, 探讨山东省第二大作物玉米栽培品种与生产状况的变化特点, 为玉米优良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表明山东沿海地区的玉米栽培面积在1975~2010年表现弱增的趋势。由于玉米单产量的提高, 玉米总产量在1975~2010年得以较大幅度地稳步提高。玉米的总产量主要集中于大产量栽培种(总产量≥105 t), 与中、小产量栽培种(总产量< 105 t)的品种数目多但产量所占比例小不同, 大产量栽培种品种数目少但产量所占比例大(从1975年的61.0%增长至2010年的93.7%)。  相似文献   

9.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在吉林的利用与贡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吉林省70年代以来国外玉米种质资源引进概况、利用方式及效果。我省利用国外玉米种质先后育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有15个,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万hm2,共增产玉米135亿kg。  相似文献   

10.
豫玉31(漯单97-1)是河南省漯河农科所用自选系漯12作母本,外引系丹340作父本育成的竖叶大穗中早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6d.1997~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695.0kg/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13.5%.两年20点次试验证明,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套种或直播种植.种植密度45000~60000株/hm2.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或父本浸种后与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5~6。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育种单位信息,分析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推广情况,为河南省玉米生产选种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的品种200个,累计种植年数4年以上的品种73个,累计种植面积33.33×104hm2以上的品种19个,其中,16个已过种植高峰期,生产上面临品种更新换代压力。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随着年份更替,种子企业选育品种数量及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远超科研院所。外省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对河南省玉米种业造成一定冲击,河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本省种业品牌。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密植潜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当地主栽的30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4个密度处理,在辽西地区进行增密试验。结果表明:所试品种的适宜密度比当地生产上的实际密度(37 500株/hm2,对照密度)高出20%~40%,多数品种比对照密度产量增产20%~30%,说明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密植潜力还很大。有11个品种的最高产量比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增产或与其相当,其中有8个品种增产幅度为5.9%~17.4%,高产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也相对较高。增加密度后,株高对密度的响应因品种而异,在密度增加到45 000株/hm2或52 500株/hm2时株高明显增加,继续增加密度时株高不再增加的品种增产幅度大;株高随着密度增加而持续上升的品种增产的幅度明显下降;密度增加而株高不变的品种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增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和常规施肥量提高,高油大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油分含量下降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油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对产量及油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1995~2006年间每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各生育期玉米品种(累积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种质基础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数量较多,来源复杂,但是亲缘关系相对狭窄,遗传基础贫乏。早、晚熟期品种的育种材料表现更为突出;生产上应用品种的种质资源主要集中于Lancaster群,明显存在遗传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建军  赵明  刘娟  勾玲 《玉米科学》2009,17(4):82-88
2005~2006年以4个不同耐密性品种为材料,研究玉米不同抗倒能力对光合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稀植(52 500株/hm2)条件下,大穗品种京科518和京科519的丰产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势、单株干重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耐密品种登海3719;当群体密度大于75 000株/hm2以上时,发生倒伏,两品种绿叶面积和光合性能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减少,有效收获穗数显著降低,产量明显下降.从玉米抽雄前到生理成熟期,根系干重所占比例越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玉米抽雄前单株干重和根干重所占比例与倒伏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405*和-0.5302*.田间倒伏对产量有较大影响,选用在吐丝前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的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强,是实现在大群体条件下创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玉米高产区,公顷产量由原来的7000~8000kg提高到11000多公斤,是种植耐密型高产品种,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精耕细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品种的增产作用是主要的,适宜密度因品种而异,即中晚熟、晚熟、中、大穗型品种,公顷6.0万株左右,中熟、小穗型品种7~8万株;在施肥上,应增施氮肥、补施钾肥,公顷施氮量应增加到220~230kg,钾(K2O)应补施到70~150kg,磷(P2O5)要保持原来75~80kg即可;采用综合措施,将田间小穗株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8.
优良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姊妹系新6是以优良玉米杂交种为基础材料,利用热带种质资源8085泰杂交,用昌7-2回交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属于塘四平头类群,具有中早熟、高抗、高配合力、质优等突出优点。直接利用新01A3、新6及其改良系,选育出多个通过省审和国审玉米杂交种,其中新单68为河南省第一批审定机收组品种,新单58、新单65、新单68、新单88为国审机收品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种植,适宜玉米全程机械化操作。新单33、新单36、新单38、新单61及豫单606为普通玉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抗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报道辽宁省大豆品种在晋南麦后夏播区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所有7个品种均表现为: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但由于单株英数增加,百粒重提高,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其中辽豆15、辽豆17生态适应性较好,产量高,商品性也好,经过本省区试后可以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