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三水”养蚕新技术1.喂清水给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及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添喂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  相似文献   

2.
柞蚕早秋蚕,具有产量高、丝质优,不受寄生蝇和早晚霜的威胁,市场上紧缺,上市价格高于秋蚕的30%以上,又不与农忙争工等优点。西丰县自1980年开始研究和推广早秋蚕生产以来,迄今已近30年,全县年推广早秋蚕250把。但在实践中,具蚕农反映:早秋蚕比秋蚕好,因早秋蚕种茧在低温人工控制下长达9个月左右,造成蛹体营养不足,制种时存在着产卵量少,孵化率低,蛾子交尾能力差,短爪,水肚蛾,畸形蛾多,蚕期发病重,产茧量低的不良现象。上述情况严重影响了早秋蚕的发展,放养把数逐年下降。经多年实践证明:关键是产量低。而产量的高低,又受保种温度、种子质量,放养管理等因素所制约。究竟保种温度是多少?种子质量要达到什么标准?制种和放养中应抓住哪些环节?自1982年开始,我们就在重点养蚕区与蚕民反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对比试验分析,逐步掌握了早秋蚕的丰产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舒城 《油气储运》2005,(8):53-53
夏蚕结束后,加强对桑园的栽培管理是提高秋叶产量和质量,夺取早秋蚕高产的基础因此,广大蚕农应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  相似文献   

5.
林文 《新农村》2004,(5):11-11
杭州市目前大棚养蚕多在春秋两季,春季养蚕和中晚秋养蚕的比重大,各占35%左右。春季养蚕时间一般4月底5月初至5月下旬;秋季养蚕,一般早中秋蚕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晚中秋蚕在9月上旬至9月底,以全年养蚕两季(有的地方夏、早秋蚕因比重小,茧质差,已少养或不养)计算,约需要60  相似文献   

6.
兔病防治歌     
夏秋季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我省夏秋蚕一般可分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4个蚕期.每年6月~10月都适宜养蚕,时间长,批次多,养蚕数量大,产蚕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0%.因此,养好夏秋蚕是取得全年蚕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适应鹤庆县省力化养蚕模式,寻求简易、适用、省力、节约投资的养蚕新模式,对庭院组装蚕床的养蚕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装蚕床夏季、早秋、晚秋三季产茧量比标准蚕床减产10 kg,合计减产值360元;但省工71 h 47 min,省工费897.25元,组装蚕床具有明显的省力、节约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 一、增施有机肥,节支降投入一般农家桑园,每年至少饲养三季蚕(春蚕、早秋蚕、晚秋蚕),追施3次商品肥料,每667平方米年用商品肥投资在200元以上,我为桑园增施有机肥料,把商品肥用量减少一半,并采取“三埋”的措施: 1.埋稻草。每年  相似文献   

9.
柞蚕二化一放是把二化性柞蚕种通过低温控制由一年放养两次改为一年放养一次,放养时间在春蚕和秋蚕之间,所以又称为早秋蚕。经调查,"二化一放"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民养蚕与养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从6月中旬开始,持续到10月的整个夏、秋季,6~7月饲养的蚕叫夏蚕,7~8月饲养的蚕称早秋蚕,8~9月饲养的蚕称中秋蚕(又叫正秋蚕),9~10月养的蚕称晚秋蚕等。1夏秋蚕饲养特点1.1气候华东地区,在6~7月间,正值梅雨时节,常常低温多湿,而晴天又闷热。夏蚕期有时小蚕还需要加温,大蚕期则常遇高温多湿,所以夏蚕宜在7月中旬前结束。7~8月为一年中的最热月份,气温在30℃以上,最高可达36~38℃,日中醅热干燥。中秋蚕在8~9月间。此时日中较热,傍晚气温下降,湿度高,一天中温、湿度变化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己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止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于2014年在如东县进行早秋皓月×菁松蚕品种采用精准高效养蚕技术和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蚕病,并分别取得了盒种产茧28.50 kg和28.40 kg的成绩,总体取得了成功,但许多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特别是家蚕的摄食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东桑西移的发展趋势。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现在正在推行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大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为了模索大蚕一日二回育饲育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2008年早秋在我所设置了三个不同温度,进行大蚕一日二回育的试验。以掌握不同温度与蚕生长发育和食桑量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秋蚕期气温高、病原多、桑树虫害繁殖快、农药污染较重.因此,要抓好"五防": 1防高温 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7℃左右,若室内温度超过30℃,需努力创造小气候.1~3龄期应将蚕儿放入炕床里饲养,有利降温.据调查,炕床内的温度比炕床外低2℃左右.大蚕期可采取喂蚕后关闭门窗,减少热气流进入室内,蚕室前后搭凉棚,大瓦屋顶盖草,室内地面洒井水,机械通风等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麒麟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栽桑养蚕效益,实现科技兴蚕,麒麟区经作中心蚕桑站于2010年春、夏、早秋3季引进家蚕新品种进行饲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脓病和软化病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尤其在夏秋季节,病势更为猖獗,影响蚕茧生产增长的速度。在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两年中,蚕病发生特别严重,特别是早秋,暴发的脓病和软化病,造成普遍减产,有的公社平均单产只有5——10斤,估计因病减产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损失蚕茧近百万担,有力的说明了蚕病对蚕业生产的威胁是如何之大,蚕病之所以如此猖獗,是由于我们对这两种病的病原及传染规律,还没有彻底了解,防治方法还不够完善,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分批养蚕的涵义包括二方面:一是根据季节分批养蚕,例如苏、浙的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又如广东的一造、二造、三造……;另一是在同一季节,由于飼育数量多,为了調节蚕室蚕具、劳力和桑叶,因而分为前后批飼养,如苏、浙的春蚕一般分为前后两批飼养。 在一年內养蚕次数的多少,首先和所用蚕种一年孵化的次数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尚未掌握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即盐酸孵化法)前,除华南地区采用多化性蚕品种实行一年  相似文献   

18.
江苏响水县黄圩镇有许多桑园,多数农户从事蚕桑生产,但养蚕效益不稳定.特别是对秋蚕的饲养更是信心不足,有的人家起早贪黑.好不容易把蚕姑娘养大,第二忽然出现了大量的白僵病,损失惨重.我们居委会第4组养蚕户在2006年早秋蚕发生中毒现象,惊动了镇派出所.所长和蚕桑指导站技术员查看现场,也没查到原因.我们在2007年第9期<农村新技术上看到<秋季大蚕饲养要点、<提高蚕茧品质的技巧等文章,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9.
我省农村养蚕一般可养5批次,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春蚕饲养比例占全年饲养量的40%左右,而夏秋蚕占60%左右,夏秋蚕能否优质高产,对全年养蚕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秋蚕饲养时间从6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经历3个多月,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环境条件差,同时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桑树的病虫害多。要夺取夏秋蚕高产优质,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4条措施:1.选用优良的夏秋蚕品种优良的蚕种是确保丰产的重要前题。选用夏秋蚕种,不但要考虑优质高产,更要考虑抗高温和抗病虫害。目前,多选用我所选育的“芙蓉×湘晖”“、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早秋和正秋两季在四川省珙县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进行了农村中试,结果表明:"蜀细1号"的眠性稳定,三眠率99%以上;全龄经过21 d,较对照品种"川山×蜀水"短2 d;早秋健蛹率较对照种高1.52%,正秋与对照种相当;茧丝纤度细、净度优,两季丝质成绩均优于对照种,适于缫制高位生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