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产化工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验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从提高素质教育出发,指出了林产化工专业研究生的高等有机合成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为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要具有代表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观念上要重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上要与国际接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素质上要提高讲授能力,考核评定上要合理灵活等改革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生高等有机合成实验教学符合我国现有林产化工专业的发展趋势,为全面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工程技术素养是工科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大学生未来工作能力的基础。该文结合多年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从经济性观念、处理化学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法和近似处理法、工程观念、实验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素养。实践表明,这些做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程原理”是我国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该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传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课时不足、教材更新滞后、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必须进行改革。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应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以弥补教材更新滞后的不足,改革"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材料性质和性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适应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并能合理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土木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应用性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重要实践课程。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仍多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形式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实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实验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创新型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课程内容,分析了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育人教学目标制定、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开放性实验管理和量化式成绩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构建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课程实验环节进行了具体实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步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地服务于一流本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设计合理的多媒体课件、把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技巧和教学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促进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林产化工专业(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北京市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实习教学面临一些问题:①北京市内的生物质能源企业少、实习企业难找;②企业担心学生安全问题、干扰正常生产,不愿接纳学生实习;③疫情防控措施严,难以按照实习的预定时间执行,影响实习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利用科研合作建立稳定的就近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实习的保障能力;利用学校周边资源,扩充学生的实践能力;举办系列行业专家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开设专业特色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夯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专业吸引力增加,在林业工程类学生大二年级分专业时,该专业的第一志愿率从2019年的72%增加到2021年的96.15%,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对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达到100%,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不够精炼,理论知识介绍得过多,而实践知识介绍得过少;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环节设置不够合理,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够;尤其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不显著,学习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了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即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讲授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狠抓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该文总结了 “3DS MAX”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的阶段性教学方法和上机实践教学环节的以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厂供电”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工程实践性强。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模块化教学、专题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引入到”工厂供电”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加了“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训练和变电所实地参观实习等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定位,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教学内容陈旧、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实践课程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首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食品科技前沿知识;其次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案例教学;第三,改革传统的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弱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教学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前讲授、课中内化的模式,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完成知识的探究与升华。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实验课程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机械操作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此,西华师范大学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实施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阶段,覆盖课前准备与预实验、课中讲解与操作、课后总结与反思等教学环节。为了评估教学效果,从预实验、讲解实验、课堂讨论、出勤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基于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的评价,并基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要求进行了相应评价。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8项毕业要求有较强的支撑,特别是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实施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信息化、实验讲解的高效化、课堂讨论的最优化、操作考核的科学化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  相似文献   

13.
“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实验课程内容体现了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针对“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实验指导书内容简单、操作性不强、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及实验报告结果分析训练环节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更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增强实验指导书的可操作性;二是制定实验操作的考核标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是实验报告要基于实际操作进行编写,增加结果分析和自我评估两项内容。“水质工程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后,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实现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建设背景下,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林业遥感”选修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林业遥感”课程教学显现了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遥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二是应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的融合,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三是合理优化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比例,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五是增加文献阅读及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5.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网络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认为网络人才培养应该以应用为主并且兼顾科学研究。"交换与路由"作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网络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指出"交换与路由"课程教学中引以为戒的"课堂上过分强调技术""理论与实践并行"2种教学方式的不足,认为"交换与路由"课程讲授应当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将知识点分解、在实验环节安排排错练习的做法,有效地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湿地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培养湿地领域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当前,"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课程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二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基于此,提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在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预设专题研讨环节,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在加强实习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设课程实验的展示与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锻炼平台。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认证给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素质高,以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组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开放层”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明确了各层次的实验项目和教学目标,初步形成了重基础、强创新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指导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工程案例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回归教学主体;细化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指标,不以单一的实验结论或报告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与社会责任意识等工程素养的考核,使过程考核更规范。教学实践证明,以“持续改进”为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投入热情,全面提高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高等结构动力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寻求教学改革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指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等方面的培养。在总结研究生“高等结构动力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论述了工程类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有关措  相似文献   

20.
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近年来国内很多农林高校陆续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生物质化学”理论课及“生物质化学”实验课是新增专业的两门重要主干课程,在生物质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比美国、日本等高校相关农林专业“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分析方法落后,实验室建设、管理不完善,实验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直接影响“生物质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和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如下改进对策:推进教学大纲的更新修订,充实完善实验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形态,采用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验课成绩评价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提升“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以期为国内高校“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