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巴旦杏苗木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疆地区 ,气候暖和 ,冬暖夏热 ,光照充足 ,适合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 ,根据对优良地方品种的试验观察 ,巴旦杏在这里生长结果良好 ,目前栽培面积达 15 0hm2 。南疆喀什和莎车县近年来在引进巴旦杏苗木的同时 ,建立了育苗基地 ,其中莎车县2 0 0 0年春出圃大批巴旦杏苗木。现将近年来育苗工作的经验和试验情况作一简介。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莎车县苗圃进行 ,该苗圃面积 5hm2 ,土壤偏碱 ,支渠灌溉 ,实生砧木苗为当地苦仁毛杏。接穗品种为优质当地巴旦杏莎车 18号和莎车 2 1号。1996年春播作预备试验 ,1997~ 1999年正式试验设5个处理 ,即播…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对3种龙脑香科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和2008连续两年的1月、10月,分别采集云南龙脑香科的东京龙脑香、望天树、狭叶坡垒的种子,将种子在不同光照(20%、40%、60%和80%)和不同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20%、40%、60%和80%)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不同光照和土壤水分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脑香科植物种子发芽率在光照强度为20%、40%时较高,80%时较低;种子发芽率在土壤含水率60%时较高,80%和20%均较低;在同等条件下,狭叶坡垒种子发芽率最高,最高时可达88%,东京龙脑香种子发芽率最低,最低时仅为9%;在相同条件下,3种云南龙脑香科植物苗木生长最快的为狭叶坡垒,15个月苗龄苗高为86 cm,地径达1.23 cm。  相似文献   

3.
滴灌在林业上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滴灌在林业上应用的研究与进展,指出滴灌在林业上主要应用于经济林培育中,在用材林、苗木培育上的应用较少。滴灌在多种树木上应用的研究表明,其可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其增产和节水的原因在于对树叶水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以及土壤水分分布及运动特性的影响。此外,还对目前节水灌溉制度探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最后,建议对滴灌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到对优化灌溉制度的探索中,而对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应依据植物或树木的生长节律、生理特性与土壤的水分运动特征来确定灌溉的开始时间、灌溉频率及灌水定额,从而科学地制定灌溉计划。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在林木与竹子上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滴灌、喷灌和渗灌3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林木上的应用,主要阐述滴灌对林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及林木根系分布规律等方面,同时对目前竹林的节水灌溉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榉树容器苗壮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取不同育苗基质、苗期施肥种类、容器规格和育苗期控制光照及水分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榉树容器苗的壮苗培育试验。结果显示:育苗基质和容器规格对苗木的生长影响十分显著,光照和水分的充分补给能显著促进苗木生长。即:运用80%森林土 20%火烧土及20%复合肥均匀混合的培育基质,采用大规格的容器15 cm×19 cm,于育苗期间定期追施沼气肥可取得榉树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好效果;而在光照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榉树的苗木高、地径平均生长量是庇荫、水分供应相对少的2.8倍。  相似文献   

6.
对包装材料及通气状况、苗木种类及保鲜剂使用等12组处理进行试验分析,测定苗木在包装容器内的温度、水分、活力变化及造林成活率。最好方法是起苗后即采用有孔钙塑箱分级包装苗木,在0~2℃左右环境下预冷1个月后,置于-10~-6℃条件下贮藏200天,翌年5月初出库后直接造林,苗木成活率均达98%~100%。无需采用保鲜剂。  相似文献   

7.
<正>榛子属于桦木科榛属树种,全球约20种,我国有9种。察布查尔县2010年从辽宁引种栽培的为平榛和欧洲榛子的杂交种,生长状况良好。察布查尔县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温度的日较差、年较差和年际变化大。全年有效光照实数2 810.8 h,太阳年辐射总量136.8 Kcal/m~3。年平均温度6.3℃,极值最高气温39.5℃。  相似文献   

8.
以2年生华北落叶松和白杆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幼苗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淀粉含量的变化,综合比较分析了华北落叶松和白析苗期生长对光照和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华北落叶松和白不工幼苗脯氨酸含量增高,淀粉含量下降,且华北落叶松的变化都高于白杆,华北落叶松幼苗比白析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随着光照的增强,也有相同的表现。光照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析幼苗脯氨酸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具有叠加作用,2个树种对水分胁迫和强光照的响应机制一致,但树种间响应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的响应能力更强,华北落叶松具有比白术千更大的抗干旱胁迫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厚朴育苗圃对2a生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射光照时间对厚朴苗木株高和地径影响极显著。延长直射光照时间能显著增加厚朴苗木的株高和地径。笔者提出在建设厚朴育苗基地时,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选择新疆伊宁市荒山滴灌造林地,比较研究了8L·h-1和16L·h-1两种不同流量滴头一个灌溉期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伊犁州荒山滴灌造林中使用8L·h-1滴头是合理的,滴头流量过大,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使用8L·h-1流量滴头在造林早期灌溉6~8h就可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随着林分的生长,须逐渐延长灌溉时间。  相似文献   

11.
砂壤土下滴灌毛白杨幼林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滴灌下林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期为林分精准滴灌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壤土下进行地表滴灌的2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灌水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势(ψ_s)、湿润锋和含水率(θ)的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利用田间实测数据评估HYDRUS-2D/3D模拟土壤水分短期运动的精度和可行性,并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初始土壤含水率(θ_i)下的湿润锋运移进行模拟。【结果】灌溉过程中ψ_s、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土壤湿润体内θ随灌水时长的变化可分别用Logistic函数(R~2=0.99)、对数(R~2=0.99)、幂函数(R~2=0.82)和多项式(R~2=0.99)函数描述;停灌时,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分别达到22.9和37.3 cm,湿润体内ψ_s和θ较灌溉开始时分别提高61.6%和30.9%,ψ_s在停灌后约120 h恢复至灌溉起始水平;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3和4.5 cm,停灌时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HYDRUS-2D/3D模拟θ的平均RMSE和RMAE分别为0.021 cm~3·cm~(-3)和9.7%;利用HYDRUS-2D/3D模拟,得到试验地不同干旱程度时(土壤水分有效性的40%,60%,73%和80%)θ_i越高,湿润锋的水平和垂直运移均越大,且不同θ_i下的水平运移均略小于其垂直运移。【结论】HYDRUS-2D/3D可用于模拟砂壤土下地表滴灌毛白杨幼林的短期土壤水分动态。不同θ_i下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随灌溉时长的变化图,可为砂壤土上毛白杨及相似树种人工林的合理滴灌时长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设施日光温室葡萄灌溉过程中,通过设立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滴灌筒和滴灌带2种灌溉器在葡萄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量下,采用滴灌带灌溉后,水分水平下渗模式为直线形,土壤纵向含水量从地表到深层递减;而应用滴灌筒灌溉后,水分水平下渗模式为抛物线形,土壤纵向含水量从地表到深层递增,同时降低了灌溉后日光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了葡萄品质和产量。采用滴灌筒灌溉后,葡萄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分别为10.26 g、17.58%和33 957.3 kg·hm~(-2),较应用滴灌带灌溉分别提高了30.04%、15.35%和25.13%,可滴定酸含量为0.32%,较应用滴灌带灌溉降低了21.95%,且果实外观色泽由浅红变为深红。鉴于滴灌筒在葡萄水分配送和提质增产方面的优势,建议在葡萄等深根系果树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分水与毛白杨蒸腾耗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水分条件下盆栽苗木和大苗幼林为材料,对土壤水分与毛白杨蒸腾耗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蒸腾耗水量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蒸腾耗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水分状况还影响蒸腾节律;蒸腾耗水量因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供水历程、气象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短日照与灌溉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物量和碳分配以及夏季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为完善苗木质量调控理论和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自然光照(ND)和10 h短日照(SD)2种光照处理,在7月初将苗木从温室移至户外大棚下进行为期3周的处理,即3种灌溉处理(育苗基质含水量分别降至饱和含水量的40%、60%、80%后再次灌溉至饱和),然后于7月23日进行夏季造林,调查苗木出圃时的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造林2年后苗木田间成活率。【结果】自然光照下苗木的顶芽形成率为26%,短日照处理下可达66%,短日照处理显著促进了华北落叶松苗木的顶芽形成率;短日照处理略促进根系淀粉的贮藏(P=0.068); 40%灌溉处理显著促进苗木生物量向根系分配(P<0.001)。自然光照下,夏季造林当年生长季末成活率达82%,短日照处理下为92%。这表明10 h短日照处理提高了苗木顶芽形成率与根系淀粉浓度,提高了其抗机械破坏能力。综合来看,短日照处理结合40%或60%灌溉处理在造林第2年底保存率最高(达60%以上)。【结论】夏季7月初,采用3周10 h短日照处理结合饱和含水量40%~60%,...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不同施量的保水剂进行膏桐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加施保水剂不仅对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能提高膏桐苗木的生长量及造林成活率.不同保水剂施量中以穴施20g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民勤退化梭梭进行滴灌灌溉,结果显示:在滴灌灌溉1个月后,梭梭土壤水分在10 cm以下变化较大,50 cm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130 cm与对照区恢复一致;当年新梢最大生长量平均增加11.5 cm,平均生长量增加4.5 cm,滴灌区与雨养区差异极显著(P0.01);滴灌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梭梭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高(R2=0.987),而雨养区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新梢最大生长量相关性较低(R2=0.275)。滴灌灌溉对退化梭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大生长量,提高植被盖度,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在山西中阳县的圪针耳流域内,以不同坡向柠条林地为对象,对其土壤水分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1)土壤剖面按含水量变化幅度大小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3个层次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从上至下呈由大而小变化;2)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明显的3个时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3)降水是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壤水分对降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坡向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达到出圃标准,且苗木径、高生长差异小的1年实生山杏苗为材料,通过5次重复,5个浸苗时间及起苗后不同晾晒时间处理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的吸水时间与造林成活率呈正相关,当苗木吸水在15~24h时,成活率可提高13.8~15.8个百分点;苗木起出后,在露天晾晒,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造林成活率下降的越严重。因此,造林前苗木浸泡15~24h,确保苗木本身有充足的水分,苗木在起苗、贮藏、运输及造林过程中,减少自身水分消耗,是保障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土壤含水率对刺槐造林成活与生长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高原造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因干旱而造成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造林后往往需要第2次造林或多次补植,这不仅增加了造林成本,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的频率增加了,进一步减少了造林成活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植树和种草,其难度是非常大的。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量,我们在麟游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区研究了土壤水分对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现将试验资料整理总结如下,供参考。1 试验地区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部的麟游县催木乡杨家沟村,属千山支…  相似文献   

20.
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是国家I级保护植物,其树干挺直、花朵芳香,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光照是影响华木莲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此文章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两种规格华木莲绿化苗在四种不同光照强度绿化生境中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与生境的光照强度密切负相关,公园、小区等半荫生境为华木莲绿化宜植地,而光照强的广场、街道等生境不宜栽植;在适宜生境中,大苗适应能力要稍好于小苗。因此,华木莲可用于公园和小区的绿化,栽植时宜用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