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和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主要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水田土壤剖面中固定态铵含量大致有3种变化模式: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及亚表层固定态铵含量明显增大或减少;旱地土壤剖面中固定态铵含量大致有2种变化模式:大部分土壤剖面中固定态铵含量在0~40 cm无明显变化,在40 cm以下固定态铵含量明显升高;少数土壤剖面中固定态铵含量无明显的垂直变化,比水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垂直变化要小得多.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的相对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田土壤表层(0~20 cm)平均为(15.1±6.6)%,亚表层(20~40 cm)为(25.9±11.7)%,表下第三层(40~75 cm)为(34.6±16.3)%;旱地土壤表层(0~20 cm)平均为20.6%;亚表层(20~40 cm)为32.4%;表下第三层(40~75 cm)为48.2%.(2)水田土壤剖面中土壤最大固铵容量仅2种变化模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以及亚表层最大固铵容量均大于表层及表下第三层;旱地土壤剖面中最大固铵容量随深度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同一土壤剖面中上下土层最大固铵容量的差异均较水田土壤小.(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供试水田土壤粒径<0.02 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02~0.02 mm粘粒的水云母含量远高于粒径<0.002 mm粘粒的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均与粒径<0.02 mm粘粒的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以及粒径0.002~0.02 mm粘粒的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供试土壤的固铵基质主要是粘粒中的水云母矿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来自二级抽样的玉米品比试验资料,对抽样方案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试验除了可以给出与试验目的本身有关的专业信息外,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试验提供有关精确度、抽样容量以及抽样费用等的优化抽样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3.
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动态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氢醌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氢醌用量增加,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增大,抑制时间增长;尿素配施适量氢醌,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并提出了稻谷产量,施用氢醌提出了水田土壤供氮能力和植株含氮量。  相似文献   

4.
了解松软状态下表层和次表层水田土壤的力学参数是研制高通过性水田轮和耕作部件的前提。本文以松软状态下的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简易贝氏仪,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水田土壤的承压和剪切参数进行原位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在31.08%~38.26%范围内时,水田土壤变形指数0.61≤n≤0.72。对于摩擦变形模量Kφ而言,随着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变化范围70.12~92.80 kN/m((n+2))。含水率在液限附近时,含水率31.08%与33.12%相比,其内聚变形模量Kc增加10.08 kN/m((n+1)),变化明显。当含水率在31.38%~47.42%范围时,内摩擦角φ与含水率的数据拟合关系为y=-2.043 9x+100.74,R2为0.892。内聚力c随着含水率的不同而变化,变化范围964.68~2 370.70 Pa。本文试验结果可为常规农机在水田中的通过性能评估和耕作部件的减阻优化提供土壤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究铅锌矿采选与冶炼区周边水田土壤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关联性。以南方某铅锌冶炼企业周边水田土壤与稻米为研究对象,对水田土壤及对应稻米中Pb、Zn、Cd、Cr、Ni和Cu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与稻米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合相关性与富集因子,研究了水田土壤重金属与对应稻米中重金属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铅锌冶炼区周边水田土壤中仅Pb、Zn、Cd分别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标准1.03、2.24、16.34倍,但土壤上种植的稻米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6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1.82,属于重污染等级,主要污染因子为Cd,而对应稻米中Cd、Pb与Cr的综合污染等级为安全;富集系数表明,稻米中Pb存在一定的富集情况,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均小于1,无明显富集;土壤中Pb含量与稻米中Pb含量线性拟合模型的相关性系数为0.96,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b含量与对应稻米中的Pb含量符合线性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研究区稻米中的Pb含量。  相似文献   

6.
水田土壤剖面磷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田土壤剖面分层采样分析,研究了磷素在水田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田土壤剖面各层中全磷、有机磷、速效磷均有一定量的积累,并且表现出土壤剖面下层磷素增加的趋势;秋季土壤剖面中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有高于春季比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从非洲和东南亚(包括中国广东省和台湾省沿海冲积的咸酸田和冷酸田)采集各种类型铁中毒水田的土壤样本,比较共物理化学特性,又采集具有明显铁中毒症状的叶片进行养分含量分析。试验结果说明:铁中毒水田土壤的共同特点是:阳离子交换容量低,有效磷缺乏,交换性钾和钙含量也低。水浸液土壤pH变化很大(3-7.2),活性铁含量的变化也大。由此可以说明,酸性强和活性铁含量高,都不是引起水稻铁中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弱碱性土壤井水种稻条件下,土壤盐分及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锦水田试验弱碱性土壤井水稻稻七年,土壤未表现积盐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田、旱地土壤重金富集与垂直分布特征,以四川省巴州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种重金属(As、Hg、Cr、Pb、Cd)在水田、旱地土壤表层含量和土壤剖面垂直分布情况,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水田、旱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异水平,以As、Hg、Cd含量变幅较大,变异系数超过29%;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为Cd>Hg>Pb>Cr>As,且水田高于旱地;Cd在水田、旱地土壤的富集程度达到轻微富集或中度富集,尤其是水田土壤存在较高Cd污染风险;土壤Cd、Hg均有明显表聚趋势,As在旱地、水田土壤均呈现淋洗下迁趋势;Cr在水田土壤呈现表聚趋势,但在旱地呈现底层聚集。在今后农业生产中,应控制Cd、Hg污染来源,适时采取深翻深耕措施降低2种重金属在耕作层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龙井市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成俊  金明姬  元灿熙  周善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33-20434,20440
[目的]为了解吉林省龙井市近郊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结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龙井市近郊龙池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铅、镉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镉〉锌〉铜〉铅,主要污染元素为镉。不同耕作类型旱田与水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341、.66。2种耕作类型土壤均超过警戒范围,为轻度污染,而水田土壤污染相对严重。[结论]龙井市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57,其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大安市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48-19150
[目的]探寻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试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结果]建立水田土壤施肥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主效应与产量关系的分析,得到苏打盐碱土水田土壤最佳产量施肥量为:纯N 175 kg/hm2,P2O5 137/hm2,K2 O 50 kg/hm2,ZnSO4 32 kg/hm2。分别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和硫酸锌计算,折算肥料用量为813 kg/hm2。[结论]该研究为苏打盐碱地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水田土槽设计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士槽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既适用于水田轮试验又适用于机耕船试验的水田土槽。对适合于水田拖拉机行走机构试验的驱动机构,滑转率控制机构、测试系统、控制系统和土壤处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土槽中进行了单轮叶动力性能试验、水田轮轮叶相互干扰试验、机耕船牵引阻力试验、滑板阻力试验和插秧机牵引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3.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一项表征农田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共采集了90组不同管理方式或利用方式的成对农田表层土壤样本,研究了农艺措施(施肥、耕作、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等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及种植绿肥可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单施化肥对有机碳水平为中下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对有机碳水平较高的土壤影响不明显。深耕和平整土地及施用石灰可引起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下降。水田改旱种植蔬菜可导致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显著下降,其中以大棚蔬菜地的下降更为明显;水田改旱种植经济林(苗木、果树、茶叶)在初期(3~5年)可引起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明显下降,但随种植时间增加(10~20年),其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可逐渐反弹;林地开垦种植旱作可引起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明显下降;滨海盐土围垦后随种植农作物年限的增加其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准确原位获取水田土壤黏附特性,结合水田土壤环境特征与黏附力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水田土壤黏附力测量仪,其由黏附力测盘、水平驱动装置、拉拔装置、PLC控制部分、机架及相关连接件构成,其控制系统采用GX Works2编程软件进行指令编辑。以法向拉拔速度v_n、切向速度v_τ、水田土壤空间深度为影响因素,利用该测量仪开展水田土壤黏附力单因素试验,初步获取了上述因素对水田土壤接触界面黏附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随法向拉拔速度v_n、切向速度v_τ增加,土壤黏附力呈增大趋势;随水田土壤空间深度的增加,土壤黏附力呈先增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的扰动效应(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水田,分别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P〈0.01)、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明显高于对照水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也高于对照水田,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底栖鱼类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和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胡勇军  孙刚  房岩  韩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96-12498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扰动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定位定量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水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养鱼水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水田,分别达到显著(P〈0.05)、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明显高于对照水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养鱼水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也高于对照水田,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底栖鱼类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和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选取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化草原5种不同利用方式:放牧草原、围栏草原、旱田、新开水田、老水田,分析测定了土壤的主要养分,并利用土壤质量指数法(QI)和土壤退化指数法(DI)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这5种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肥力退化指数.结果表明:放牧草原QI值为22.56%、围栏草原66.56%、旱田11.90%、新水田77.11%、老水田82.34%;以放牧草原为基准其退化指数显示:旱田为负值,其他利用方式均为正值,水田和围栏草原值较高.结果均揭示水田和围栏草原土壤肥力质量较高,而放牧草原和旱田土壤肥力质量较低,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典型铅锌矿采选与冶炼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南方某铅锌矿典型企业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矿区周边3个行政村旱地、水田土壤中Pb、Zn、Cr、Ni和Cu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合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解析了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Pb、Zn等重金属的来源。结果发现: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Pb、Zn、Cr、Ni和Cu的含量均超过南方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其中旱地中Zn含量超过背景值6.4倍。在不同类型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为旱地水田。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3个行政村的旱地和水田土壤存在一种或几种重金属超标,以Pb和Zn的污染为主,其次为Cu和Ni,Cr为无污染程度。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在1.29~4.24之间,A村水田和旱地的污染等级均高于B村和C村,为重污染等级。主成分与来源解析表明,土壤中Ni、Cr和Cu的贡献率为60.125%,其来源可能与工业活动有关,而Pb和Zn的贡献率为24.533%,可能主要受铅锌冶炼企业等工业活动和道路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固相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非腐解有机物料施于水田土壤后,土壤固相有机质和有效态氮,磷,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施入水田土壤后,在整个土壤淹水期间,水田土壤固相中有机质,碱解氮,速铲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显著增加。非腐解有机物的施用显著增强了水田土壤固相的保肥性和供肥性。  相似文献   

20.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南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状况及其在土壤供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和分析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差异甚大。水田土壤变化于(135.4±57.4)~(412.8±32.4)mg·kg-1之间,平均为(304.7±96.7)mg·kg-1;旱地土壤变化于(85.6±25.4)mg·kg-1至435.7mg·kg-1之间;平均为(230.1±89.2)mg·kg-1。不论旱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固定态铵的绝对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湖积物和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而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低;但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要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变动在(6.1±3.6)%~(16.6±4.6)%之间,平均为(14.0±5.1)%,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比变动在(5.8±2.0)%~(40.1±17.8)%,平均为(23.5±14.2)%。(2)不同土壤最大固铵容量的大小顺序与固定态铵含量基本相同,但供试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占最大固铵容量的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这与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的大部分固铵位点已被铵饱和有关。(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水田土壤<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2~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远高于<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y1)和最大固铵容量(y2)与<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1)和水云母含量(x2)以及0.02~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3)和水云母含量(x4)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和水云母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供试土壤的固铵基质主要是<0.02mm粘粒的水云母矿物。【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固定态铵是湖南耕地土壤的主要氮素形态和氮素资源,特别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高于水田土壤。所以,在土壤对作物的氮素营养,尤其是对旱地作物的氮素营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