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明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虎杖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阴的方式设置3个光照强度,测定虎杖的大田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虎杖植株高度、茎粗、叶片数量、叶长、叶宽的增加,延迟虎杖的全生育期,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虎杖植株的生长发育,明显提高虎杖的产量,在郁闭度较弱的林下可以适当的搭配种植虎杖。  相似文献   

2.
虎杖嫩枝全光喷雾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杖因种子寿命短,保存不易,繁殖上一直依赖分根繁殖。而夏季利用全光喷雾技术繁殖虎杖,给虎杖扩繁提供了良好途径。利用人工全光喷雾育苗床,由草炭土、河沙、蛭石以1∶1∶1比例配成基质,通过嫩枝扦插,配以严格的水分管理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能使每床出苗量5万~6万株,每年繁殖4~5次,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为虎杖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育苗保障。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同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白藜芦醇已被列为抗心血管病,抗癌最有前途的药物之一。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辣蓼、显齿蛇葡萄、葡萄、何首乌5种植物中的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中以虎杖根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同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白藜芦醇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T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虎杖白藜芦醇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分析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荆,氯仿:丙酮:乙酸:水(4:4:0.5:0.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在365n/n处并进行扫描测定,线性方程为:Y=(13.826S’10^-6)-0.8698(Y为白藜芦醇浓度ug/ml,S为峰面积)。并对虎杖茎、根、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TI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虎杖鲜根茎中含量达0.548%。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分(地类)虎杖人工栽培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杉木近熟林、天然阔叶林(刺栲、甜槠栲、苦槠栲、青冈栎)近熟林、毛竹丰产林、经济林地(银杏幼林、李果盛产林)以及杉木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虎杖不同初植密度、不同林分(地类)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虎杖不同初植密度、不同林分(地类)的人工栽培生长量、生物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初植密度的总生物量以株行距0.5 m×0.5 m最高,不同林分(地类)的根、茎、叶累计生物量净增长以经济林地最高.  相似文献   

6.
和田县最近几年非常重视种植沙棘,目前英阿瓦提、罕艾列克等公社种植沙棘的面积有9940余亩,县、社领导和社员群众普遍反映:种植沙棘不论在改土治碱,提高地力和经济效益上均收到明显效果.沙棘耐盐力强,是盐碱荒滩造林的先锋树种.而且沙棘生长快,侧根发达,根蘖苗多.根据调查其水平根一年可以伸长5米左  相似文献   

7.
裸根阔叶大树移植技术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裸根阔叶大树移植时根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移植季节、种植方法及树干保湿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移植裸根阔叶大树的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黑曲霉固体发酵法酶解虎杖中的虎杖苷,以提高从虎杖中获取白藜芦醇的得率.分别对固体堆积发酵条件:菌龄、温度、接种量、水料比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正交法对4因素进行组合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40℃,水料比2∶1(g∶g),接种量1%,菌龄40h;此条件下,发酵48 h,虎杖中白藜芦醇得率提高到1.48...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虎杖大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虎杖中的大黄素,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微波输出功率、虎杖粒径、浸提时间等3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以优选出的微波浸提方案为实验组,以常规水提法及乙醇回流法为对照组,进行平行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明显优于常规水提法及乙醇回流提取法.采用微波辅助技术,输出功率480 W,对200目100 g虎杖粉用70 %乙醇,累计浸提20 min,大黄素得率为1.63 %.  相似文献   

10.
虎杖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采制贮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置干燥处,防霉,防蛀。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条件对虎杖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陵山区不同地域采集的虎杖植株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以常德2号地区的虎杖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0.337%。通过对30个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虎杖生长环境调查,发现虎杖最佳生长条件为:坡向南坡,坡位上坡,土壤种类黄棕壤,土壤质地粘土,土壤母质板页岩,郁蔽度有零星光照。  相似文献   

12.
杉木林冠下虎杖不同栽培方式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取不同清理方式、郁闭度、坡位和坡向随机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并采用Duncan多重分析比较,提出了虎杖在林冠下郁闭度0~0.9之间均能生长,而以0.5郁闭度最适宜高、径和生物量生长.虎杖的高、径生长量及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的高、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大于阳坡;采伐剩余物的不同清理方式从高到低依次为1 m×1 m水平带等高堆积>全面清理>不清理.同时,从不同郁闭度、坡位和清理方式进行正交试验的结果看出,3个因素中极差值排序为RB>RA>RC,说明郁闭度对虎杖高生长与干物质生产影响最大.试验表明,下坡+0.5郁闭度+隔1m等高线堆积清理组合(A3B2C1),虎杖的高生长和干物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以虎杖带腋芽的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虎杖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虎杖在MS 6—BA 2.0 mg/L IBA 0.2 mg/L 3%蔗糖 0.7%琼脂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培养30 d,增殖倍数达到3.4以上;在1/2MS IBA 0.5 mg/L 3%蔗糖 0.7%琼脂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100%,平均根长2.0 cm,平均苗高3.5 cm,以圃地表土为基质,在温室大棚内间歇喷雾的移栽成活率达96.25%。  相似文献   

14.
以虎杖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程序控温控压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对比了该方法与微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对提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 L)、相分离系数0.5的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程序控温分为5级,依次为室温、40、50、60和70℃,对应控压为137.9、344.75、689.5、1 034.25、1 379 k Pa,每级微波辐射1.2 min后间歇5 min,进行微波功率自动连续调整,在此条件下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得率为0.694%与2.067%,纯度分别为82.68%与87.25%,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微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且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提取得率,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同时又能简化其分离纯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该方法适合用于虎杖果实中白藜芦醇与大黄素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尤溪县有野生蓼科植物4个属26个种(包含种下分类),可考虑先行开发的有杠板归(Ploygonum perfoliatum)、火炭母(Ploygonum chinense)、虎杖(Ploygonum cuspidatum)、萹蓄(Ploygonum avicular)、绵毛酸模叶蓼(Ploygonum lapathifolium var.salicifolium)、红蓼(Ploygonum orientale)、水蓼(Ploygonum hydropiper)、刺蓼(Ploygonum senticosum)和羊蹄(Rumex japonicus)。分析了该区野生蓼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属的分布、生活型与生态环境、数量与分布区域、药用部位、主要化学成分与药理、利用价值,并对其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将虎杖P olygonum cusp id a tum不同外植体经不同消毒时间处理后,接种在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和水平的相同基本培养基上或相同激素种类和水平基本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实验,同时对根和根茎芽、叶、韧皮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M S较好,外植体叶对激素种类较为敏感,其中适当浓度的NAA诱导愈伤组织比2,4-D的效果好,KT比BA好,添加KT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紧密,有利于分化,在M S+NAA 2 m g/L+KT 0.1 m g/L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较好,根茎芽的诱导率最高,为73%;愈伤组织的生长趋势从接种的第3天开始生长,到21 d时生长达到最高峰,干质量为0.461 2 g,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对不同材料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其中根茎部芽的诱导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其次是叶和根,最低的为韧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前期研究和调查成果,对早熟金柑新品种‘金秋早’的配套种苗培育、标准建园、高接换种、营养精准、春梢促成、病虫害防治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早熟金柑新品种‘金秋早’的栽培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灵武长枣规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归纳了灵武长枣苗木繁殖的断根促萌育苗、根蘖苗归圃育苗、嫁接育苗,枣园土肥水管理,树体整形修剪、花期管理,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系列规范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染井吉野樱引种栽培技术和大树移栽技术:栽培环境选择以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沙性土壤为佳;栽植早期为尽快成景株距以4m为宜,树龄达8~10年后株距应保持在8~10 m;做好水肥管理和整形修剪,包括施足基肥和追肥,做好除萌等修剪;喷洒合适的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大树移栽采用B2活力素进行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