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5月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随机测量了150尾个体的体重与12种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和躯干长,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2种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但仅全长、体宽、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 483),体宽、体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3)、体高(X4)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10. 879+6. 053X1+12. 525X3+11. 320X4。综上,当以体重为主目标对5月龄大口黑鲈进行选育时,应以全长为主要选择性状,体高和体宽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以色列红罗非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共10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体长、头长、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6个自变量,计算以全长、体宽、眼间距和体高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相关指数,分析以色列红罗非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有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0.864,0.799,0.717,0.74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4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其中全长(P4=0.669)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分析所得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779,说明所得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4)、眼间距(X5)和体高(X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51.653+14.782X1+43.654X4-28.607X5+9.344X3。因此,在以色列红罗非保种与选择育种里,可用全长、体宽、眼间距和体高作为选育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泥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净体质量的相互关系,为泥鳅的苗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0尾放养于池塘生境的12月龄泥鳅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全长(X1)、体长(X2)、肛长(X3)、肛后长(X4)、肛围(X5)、肛部体高(X6)、肛部体宽(X7)、头长(X8)、头高(X9)、头宽(X10)、眼间距(X11)、鼻间距(X12)、躯干长(X13)、体高(X14)、体宽(X15)、尾柄长(X16)、尾柄高(X17)、背鳍周长(X18)、背鳍部体高(X19)、吻长(X20)和背前区长(X21)共23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泥鳅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各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发现,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为全长(X1)、背鳍部体高(X19)和吻长(X20)3项,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863和0.866,其中以背鳍部体高(X19)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90和0.487,全长(X1)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361和0.357;被保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BW=0.103X+0.745X9+0.279X20-10.092和NW=0.104X1+0.783X19+0.269X200-17.115.[结论]背鳍部体高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核心性状,而全长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相对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5.
奥利亚罗非鱼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奥利亚罗非鱼的育种效率,明确选育目标,分别测定了205尾奥利亚罗非鱼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体高(X5)、体宽(X6)、尾柄长(X7)、尾柄高(X8)和体重(Y)共9个性状,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重(Y)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雌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均为正相关关系。影响雄鱼体重的重要性状是全长、尾柄高、体宽、头长;影响雌鱼体重的重要性状是体宽、体长、躯干长、体高、全长。全长(0.504)对雄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体宽(0.450)对雌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经多元回归分析,选择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奥利亚罗非鱼雄雌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688.287+2.468 X1+9.453 X6+0.676 X8和Y=-418.506+0.871 X1+12.551 X6。  相似文献   

6.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测量了兴凯刺鳑鲏成体的体长、体高、头高、头长、头宽、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等17个形态学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显示,兴凯刺鳑鲏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尾鳍长和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兴凯刺鳑鲏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和体高呈显著的正相关。雌性主要通过个体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体高)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生育力选择、生态环境和食物营养状况影响兴凯刺鳑鲏两性异形的进化。  相似文献   

9.
沙塘鳢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沙塘鳢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尾柄高、背鳍基长、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体高、背鳍间距和腹臀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1.6%的变异.头长、头高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6.9%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背鳍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8.3%变异),体高和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16.4%变异).雌性在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10.
广西禾花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广西禾花鲤(Rice flower carp)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择全州禾花鲤(QZ)和融水金边禾花鲤(RS)各133尾,分别测定体质量、体长、全长、体宽、体高、头长、吻长、眼间距、尾柄高、尾柄长共10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以体质量为依变量,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相关指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全州禾花鲤的全长、体宽和体高3个形态性状和融水金边禾花鲤4个形态性状(体长、全长、体高和头长)与体质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2个群体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均大于0.85,说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体质量主要性状。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以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头长(X_6)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QZ与RS的回归方程:lgY=-0.990+1.735lgX_1+0.432lgX_4+0.790lgX_3和lgY=-0.774+1.022lgX_1+0.438lgX_3+0.574lgX_2+0.689lgX_6。综上,在全州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全长、体高、体宽可作为重要的测量指标,而在融水金边禾花鲤的选育过程中,则以全长、体长、体高和头长为重要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形态性状对长鳍吻鮈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长鳍吻鮈的人工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120尾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鮈,分别测量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头宽(X6)、头高(X7)、吻长(X8)、叉长( X9)、眼径( X10)、眼间距( X11)、尾柄长( X12)、尾柄高( X13)、尾鳍长( X14)、眼后头长( X15)共16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复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长鳍吻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复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确定了影响长鳍吻鮈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仅全长、头长、头高、眼径、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复相关系数为0.976,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63);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全长、头长、头高、眼径、眼后头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0.440)最大,其他4个性状主要通过全长影响体质量;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过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的因变量(Y),以全长(X1)、头长(X5)、头高(X7)、眼径(X10)和眼后头长( X15)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30.650+2.534 X1+2.012 X5+2.019 X7+8.716 X10+4.120 X15,经回归预测结果显示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方程可用于长鳍吻鮈实际生产中,为长鳍吻鮈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大鳞副泥鳅的遗传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49尾,分别测定其全长、体长、头长、体厚、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宽和体重共9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分别计算了大鳞副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大鳞副泥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厚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236 0),且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055 7),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头长和头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小,主要通过体厚间接影响体重。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并通过偏回归系数检验,以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厚(X4)、体高(X5)、尾柄长(X6)和尾柄高(X7)对体重(Y)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Y=-12.126+0.342 X1+0.353X2+0.884X3+5.059X4+2.465 X5+0.979X6+1.718X7。[结论]多元回归方程的构建量化了体重与全长、体长、头长、体厚、体高、尾柄高、尾柄长的关系,可以对大鳞副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在大鳞副泥鳅选育中可以主要对体厚较厚、体长较长的个体进行选择,间接实现对体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匙吻鲟稚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稚鱼各120尾,分别测定其体重、全长、头长、吻长、体宽、头宽、眼间距、体高和头高共9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匙吻鲟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41日龄匙吻鲟头长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全长、体宽、头宽和头高对30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宽、眼间距、体宽对41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可见,不同日龄的匙吻鲟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有差异,但全长、体宽和头宽对体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最大。通径分析结果与决定系数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形态学指标对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gY=-3.808+1.759 Lg X1+0.235 Lg X5+0.336 Lg X7+0.308 Lg X4和LgY=-3.374+1.328 Lg X1+0.591 Lg X8+0.253 Lg X4+0.231 Lg X6+0.198 Lg X5。两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4.
不同虹鳟品系异速生长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量了渤海虹鳟、丹麦虹鳟、美国道氏虹鳟、美国加州虹鳟和挪威虹鳟等5个虹鳟品系4年龄148个个体体重和20个形态学性状。应用静态联合异速生长模型同时估计多个体型性状对体重、纵向性状对体长、垂直性状对体高和横向性状对体宽的异速生长指数。首先建立每个虹鳟品系相对性状的最优联合静态异速生长指数方程,采用Newman-Keuls t检验法进行虹鳟品系间每个最优异速方程中异速生长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每个虹鳟品系存在显著不同的偏异速生长指数分布,其中全长与体重、体高与体重间存在较高的异速生长关系。在5个虹鳟品系中,头长、头宽、眼径、吻长、尾柄长、臀鳍高和臀鳍基长等7个形态性状相对体重的异速生长指数都不显著。背吻距与体长和尾柄高与体高在5个虹鳟品系中都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但是品系间的多重比较却完全显著。本文通过对不同虹鳟品系异速生长指数的统计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形态变异特点,为虹鳟及其他水产动物品系的形态学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5.
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及生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5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眼间距(X7)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2),其次为尾柄高(X10)、体高(X5)和体宽(X6),而躯干长主要通过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15,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214.67+1.033X5+1.519X6+7.548 X7+3.101X10。研究表明,在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质量为主,并结合选择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6.
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取1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批雌雄个体121尾,其中雌鱼57尾,雄鱼64尾,分别测量其体重(Y)及体长(X1)、头长(X2)、躯干长(X3)、体高(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宽(X7)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雌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长、体高、体宽和头长,影响雄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高、体长、躯干长、和体宽;体长对雌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78),体高对雄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36)。经多元回归分析,选择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443.542+16.525X1-17.106X2+40.658X4+56.038X7和Y雄=-684.921+15.531X1+25.413X3+38.976X4+48.213X7。  相似文献   

17.
随机测定了70尾池养克氏原螯虾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头胸甲高(X4)、第1~6腹节长(X5~X10)、尾节长(X11)及体质量(Y)共12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522 0)最大,其次为尾节长(0.452 4),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164 1)仅次于头胸甲宽和尾节长,虽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是克氏原螯虾选择育种中值得关注的另一性状;最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依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841 5+8.996 9 X3+13.510 8 X11。  相似文献   

18.
赵旺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9):1700-1707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1~X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结果]4月龄尖吻鲈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89),其次为全长(X4),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1)主要通过X4、体高(X5)、体宽(X6)和X12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8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8.455+0.506X4+ 1.382X5+2.268X6-0.064X1+0.342X12.将回归方程中的X4、X5、X6、X11和X12等5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分别为Y=1.18E-05X43.011、Y=0.001X52851、Y=0.033X62.501、y=0.001X112.636和Y=0.00 1X122.799.[结论]对4月龄尖吻鲈进行以体质量为主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12)为主要选择性状,全长(X4)、体高(X5)、体宽(X6)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11)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