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部分地区PEDV、TGEV和RV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海省部分地区猪群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疫病的感染情况与发生现状,本研究首次应用RT-PCR方法对2012年采集的青海省部分地区60份伴有腹泻症状的疑似猪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PEDV、RV和TGEV的阳性率分别为76.7%、51.7%和30.0%;总单独感染率为35.0%,各自单独感染率分别为25.0%、8.33%和1.67%;总混合感染率为51.67%,PEDV/RV、PEDV/ TGEV、PEDV/RV/TGE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3.33%、8.33%和51.67%,不存在RV/TGEV混合感染型.结果表明,青海省部分地区存在这3种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疫病病毒的流行,包括单独感染流行和混合感染流行;单独感染中以PEDV流行为主,混合感染中以PEDV/RV和PEDV/RV/TGEV混合感染流行为主;总混合感染率比总单独感染率高.目前青海省部分地区发生的猪病毒性腹泻以PEDV为主要病因,且PEDV/RV、PEDV/RV/TGEV混合感染现象严重,为该地区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控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的93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乙型脑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数532份,阳性率达56.84%.不同猪群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公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4.23%,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70%,肥育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83%、47.22%和32.61%;不同季节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3~5月份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3.42%;6~8月份阳性率最高,达77.01%;公、母猪阳性率高主要是由于多次免疫的结果,而哺乳、保育、肥育仔猪的阳性率,可能是部分猪感染了乙型脑炎病毒而产生的.可见,湖北省已有猪乙型脑炎病毒流行.为保证人类的安全及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猪乙型脑炎的免疫工作,防止猪乙型脑炎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可以引起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主要影响2~4周龄的猪,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2011年5月,东莞市桥头镇某个体养猪场发生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湖南省的流行状况,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猪场采集的的267份非免疫猪血清进行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检测.结果发现,上述被检样品的总阳性率为34.46%,其中母猪阳性率最高为61.67%,30日龄猪阳性率为48.57%、60日龄猪阳性率为7.76%、90日龄猪阳性率为2...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易发多发和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容易发生在气温低的春季;成年猪和仔猪都会染、发病,尤以仔猪染、发病严重;5日龄内的仔猪染病,死亡率95%~100%,成猪和较大的猪很少会因染病致死.患猪临床特征为急性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群猪只要有一头染、发病,只需1~5天无论大小猪几乎100%会发病. 1病原和流行 本病病原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它们排出的粪便、乳汁、鼻液及被污染的猪体、猪舍、用具、饲料、饮水等.此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亦能经呼吸道传染,其传染速度很快,1~5天可使全群猪染病.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及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1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的已知宿主,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家猪、野猪都可感染,但发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一旦猪场发生本病后,可持续多年.感染本病的母猪、公猪及污染的精液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旦病毒传入阴性猪场,于3个月内几乎100%猪只都会感染.感染后3~7天开始从口、鼻和肛门排出病毒,以后可不规则地排毒.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公猪、育肥猪、母猪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被污染的工作服、工具、车辆也是传播本病的原因.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多发生于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胚猪死亡率可高达80%~ 100%.本病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为8% ~29%,11~16月龄阳性率可高达80%~100%,在阳性猪群中约有30%~50%的猪带毒.  相似文献   

7.
后备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猪培育的目标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猪分为纯种后备猪和二元杂种后备猪.纯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原种猪场纯种猪的后备力量,二元杂种后备猪是准备替代商品猪场繁殖猪群的生力军.后备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1.喂养优良的品种猪。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如皮特兰猪的瘦肉率为70%,丹麦长白猪的瘦肉率为62%,法国大白猪的瘦肉率为64%,大×长·北三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8%,北京黑猪的瘦肉率为53%,枫泾猪的瘦肉率为37%,长×北二元杂种猪的瘦肉率为54%,内江猪的瘦肉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9.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HPS)为革兰氏阴性、具多种形态、无运动性的细菌,带荚膜的菌株一般呈球杆状,无荚膜的菌株则形态多样.引起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或带菌猪,其主要通过空气、猪间接触及病猪排泄物进行传播.本病主要危害2~4月龄的青年猪,以5~8周龄的断奶前后的仔猪和保育仔猪多发,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达50%.急性病例往往见于膘情良好的猪,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规模猪场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布病虎红平板与试管凝聚试验法,在安顺市35个养殖场采集898份猪血清,对养殖场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PRV)、猪2型圆环病毒病(PCV2)、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及猪布鲁氏菌病等5种能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PRV病0%、猪布鲁氏菌病0%、PPV病1.3%、PCV2病16.3%、PRRSV病3.0%.根据监测结果,PRV病和猪布鲁氏菌病得到较好防控,PPV病、PRRSV病、PCV2病均不同程度在养殖场流行,但PCV2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1964年以来,我县曾先后四次暴发一种以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和脓肿为主的猪传染病。成年猪平均发病率为68.%,死亡率为2.3%;架子猪平均发病率为84.6%,死亡率为8.4%,仔猪平均发病率为96.8%,死亡率为12.6%;怀孕母猪死胎平均8.3%。临床病愈猪及慢性病猪均呈长期带菌状态。经诊断病原为溶血性链球菌。现将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序列,揭示其原核表达规律.采用RTPCR方法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脑垂体中克隆生长激素(GH)基因,并将其连接到pMD 18-T载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得到的GH基因cDNA序列长690 bp,其中CDS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前2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多猪种GH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其在各猪种中高度保守,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的GH氨基酸序列与五指山猪和宁香猪的相似性均为100%,与藏猪、香猪、大乌猪、太湖猪、成华猪、内江猪、荣昌猪、长白猪、约克夏的相似性均为99%,与雅南猪、杜洛克的相似性均为98%.扩增GH成熟肽区编码序列,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入大肠杆菌Rosseta (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为40.6 ku.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究GH基因对BMI矮小性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柠蔚 《中国饲料》2022,1(4):49-52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指标、血清和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576头体重接近的16周龄生长猪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试验育肥猪在26周龄出栏,整个试验期间3组分别饲喂亚麻籽添加水平为0、1%和2%的配合饲料.结果:1%和2%亚麻籽组育肥猪生长前期(16~20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香猪的肌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香猪肌肉中肌内脂肪含量达3.67%,香猪猪肉中每100 mg干重中氨基酸总量为64.63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6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为45.86%,香猪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到47.57%,UFA/SFA(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为0.90.因此,香猪的肌肉细嫩多汁、质量好,营养保健价值高,脂肪酸营养价值高,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严重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任何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生,尤其是出生2~4d的哺乳仔猪,发病率为100%,死亡率50%以上,而保育猪、育肥猪以及母猪仅是一过性腹泻,死亡率较低,不足3%.该病传播迅速,潜伏期短,如果养殖场有猪发生流行性腹泻,则病情会很快...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被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其他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患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其病情,使病情复杂化.另外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猪断奶后多系统消耗性综合征(PMWS)是近年来出现的主要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疸、腹泻、贫血等.发病率一般为10%~20%,死亡率较高,存活猪发育明显受阻.同时环状病毒感染还可以引起猪的许多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温升高及湿度的加大,猪群细菌病发病率将上升,更需警惕猪副嗜血杆菌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2周龄~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19.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猪场都曾暴发此病,该病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猪高热病"发生和流行过程中,如果没有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损失可能没有如此巨大.因此,应对本病高度重视,确实做好防控工作,以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猪场都曾暴发此病,该病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猪高热病"发生和流行过程中,如果没有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损失可能没有如此巨大.因此,应对本病高度重视,确实做好防控工作,以保障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