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光照强度对石斛生长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石斛分蘖期 ,于 2 5℃下分别设 80、 16 0、 32 0、 6 4 0 μmol·m- 2 ·s- 1光照处理 ,研究其对石斛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株高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但增重少 ,繁殖率低 ,代谢较弱 ;随光照强度的提高 ,光合能力递增 ,但呼吸消耗也随之加大 ;6 4 0 μmol·m- 2 ·s- 1的强光照破坏了叶绿素的形成 ,叶绿素含量较 16 0 μmol·m- 2 ·s- 1处理降低 17.7% ,可溶性蛋白质与总糖含量显著下降 ,分别比 32 0 μmol·m- 2 ·s- 1处理低 2 7%和15% ;CAT活性明显降低 ,MDA含量与POD活性则显著提高 ,表明出现光抑制。因此 ,石斛生长的光照强度以 32 0 μmol·m- 2 ·s- 1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耐抽薹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纳米胶片不同处理时间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T3 处理(24 h)叶用莴苣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4.57% 和22.48%,T1 处理(2 h)和 T2 处理(8 h)
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叶用莴苣茎粗和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T3 处理叶用莴苣叶片数显著增加,可溶性
糖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有所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稍有降低;叶用莴苣硝酸盐含量随纳米胶片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降幅为2.05%~62.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叶用莴苣生长发育和品质改善效果均以纳米胶片处理24 h 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中农106’黄瓜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正常温光25/15 ℃,光强(700 ±30)μmol · m-2 · s-1;亚适宜温光18/12 ℃,光强(200 ± 20)μmol · m-2 · s-1;低温弱光12/8 ℃,光强75 ~100 μmol · m-2 · s-1]处理,研究亚适宜温光条件对结果期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温光处理相比,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大小与产量均明显下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也随处理温度和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亚适宜温光条件下,结果期黄瓜根系、叶片、果实中N 含量均有所下降,亚适宜温光和低温弱光处理降低了结果期黄瓜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且温度和光照强度越低,黄瓜根系、叶片和果实中N 运转蛋白基因表达量越低。说明亚适宜温光可能通过降低N 运转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了N 的吸收,降低N 含量,进而抑制了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质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不同颜色荧光灯(白光、红光、蓝光、黄光)为光源,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叶用莴苣照光25d后进行生长和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光对叶用莴苣的生长效果好,其次是白光,红光和蓝光对叶用莴苣生长不利;可溶性糖含量以黄光处理最高,之后依次是红光、蓝光;可溶性蛋白、Vc、干物质含量以黄光最高,其次是蓝光,硝酸盐含量以黄光处理的最低,而蓝光、红光处理,其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蓝光处理下植株的Mg、Zn、Cu、Mn含量显著高于白光。结论:黄光对提高叶用莴苣的食用品质效果最好,但蓝光更有利于显著提高叶用莴苣矿质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方法,以常规营养液(7.5 mmol·L-1 NO3-)、叶面喷施清水作为对照, 在75 mmol·L-1 NO3-胁迫下,通过叶面喷施0 mmol·L-1(T1)、1 mmol·L-1(T2)、5 mmol·L-1(T3)的蔗糖,研究外源蔗糖对NO3-胁迫下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 处理叶用莴苣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同时显著降低了VC 含量。外源蔗糖处理可以缓解NO3- 胁迫对叶用莴苣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VC 含量,同时可略降低硝酸盐含量,其中T2 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T2 处理和T3 处理均可降低叶用莴苣可溶性蛋白含量,T3 处理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 和14 cm 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 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亦均显著高于6 cm 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6 cm 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 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气候室,以奶油生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50,100,150,200μmol·s-1·m-2 4个梯度的光照强度,以及在30℃和25℃两种温度条件下,采收前持续光照对水培生菜生长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培生菜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与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最适合生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200μmol·s-1·m-2。当栽培温度为25℃时,采收前1 d的持续光照就可显著降低生菜硝酸盐含量;当栽培温度为30℃时,采收前持续光照不利于生菜硝酸盐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 600、1 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 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华斌 《长江蔬菜》2014,(4):27-30
为确定西瓜断根嫁接苗成活后的最佳昼温和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昼温和光照条件下,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80μmol·m-2·s-1光照强度处理下的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显著优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处理,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能显著提高西瓜断根嫁接苗的质量。24℃昼温处理下的西瓜断根嫁接苗的生长速率略低于28℃和32℃昼温处理,但是该处理下的嫁接苗较为健壮,积累了较多的干物质,具有较高的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受到的伤害较小,更符合西瓜嫁接壮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不同光质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3种不同光质(8红1蓝、6红2绿1蓝、6红3蓝)LED灯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8红1蓝(8R1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壮苗指数、地上部和全株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而6红3蓝(6R3B)LED灯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该处理黄瓜幼苗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冬春季节育苗温室补光光强对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苗子叶展平期至两叶一心期进行不同补光光强处理(50、100、150、200μmol·m~(-2)·s~(-1)),研究不同补光光强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光有效降低了幼苗的下胚轴长度和株高,但显著增加了茎粗、叶面积、比叶重、干物质含量、壮苗指数等指标。而且补光促进干物质向叶片和根部分配,抑制向茎部分配。另外,补光下幼苗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但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以壮苗指数作为评判补光优劣的标准,T(100)、T(150)、T(200)处理显著优于对照和T(50)处理,从经济、节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补光光强为100μmol·m~(-2)·s~(-1)。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疆地区春季多沙尘、温室内光照不足的问题,以番茄NS3389 作为试验材料,以LED 为补光光源,研究当地时间6:00~22:00 期间内较低光强(100 μmol · m-2 · s-1)持续补光(T1),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较高光强(200 μmol ·m-2 · s-1)补光(T2),以及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 μmol · m-2 · s-1 时自动补光(100 μmol · m-2 · s-1,T3)的叶背补光效果。结果表明:补光可有效提高番茄叶片光合性能和自身光保护能力。T1 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补光处理通过缓解气孔限制因素,进而提升叶片光合作用。监测不同处理下功能叶片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T1 和T2 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干物质形成的部分在各叶片中占比均较高,且远离果穗的衰减幅度较小,固碳效果稳定性好。补光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缩短开花时间、增加果实产量。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1 和T2 处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作为南疆设施番茄生产的有效补光模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强光长日照(对照,光强11.5μmol·m~(-2)·s~(-1),16 h)、弱光长日照(3.6μmol·m~(-2)·s~(-1),16 h)、强光短日照(11.5μmol·m~(-2)·s~(-1),8 h)处理下‘幻想’矮牵牛花芽的形态发育及代谢情况。对花芽的观测统计表明,弱光和短日照分别导致了正常花芽和总花芽数量极显著减少和败育花芽显著增加。结合谱库检索技术与质谱图解析及保留指数对物质成分进行了鉴定,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相对定量计算。结果共找到111个峰,鉴定出42种物质;弱光和短日照处理与对照的花芽代谢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种氨基酸含量增多,糖类代谢物减少;其中弱光照比短日照对花芽代谢的影响更大。初步推测弱光或短日照处理下败育花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光胁迫导致了花芽内各种蛋白质和糖类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娜娜  邬奇  崔瑾 《中国蔬菜》2012,1(24):48-5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单色光质(红光、蓝光、UV-B)和组合光质(红/蓝1∶1)进行每天4 h补光,以未补光组为对照,研究LED光质补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补光组相比,LED光质补光处理显著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UV-B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显著降低了Fv/Fm;红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的真叶数、叶面积、株高、干鲜质量、壮苗指数、根系活力、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而言,红光有利于培育壮苗,较适合作为黄瓜育苗的补光光质。  相似文献   

16.
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强,研究不同光强对黑豆芽苗菜生
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培养相比,光强为3、9、15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下胚
轴直径显著增加;光强为3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VC 含量显著增加;光强为9 μmol·m-2·s-1
时黑豆芽苗菜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 并且POD 活性显著提高。在3~15
μmol·m-2·s-1 的光强范围内,黑豆芽苗菜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并且各色素含量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总体而言,3~9 μmol·m-2·s-1 的光强
培养有利于黑豆芽苗菜的生长和部分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育苗产业的不断扩大,蔬菜商品苗的贮藏和运输成为育苗产业的重要环节。以辣椒品种农大24为试材,研究穴盘成苗在不同低温弱光环境下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变化,旨在明确适合辣椒种苗长期贮藏或长途运输的适宜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为11℃,R∶B为1.9的荧光灯且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12h·d~(-1)的贮藏环境和R∶B为1.3的LED且光照强度为15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h·d~(-1)的贮藏环境均能满足14d辣椒种苗贮藏和运输,有效地维持了种苗质量。相比于荧光灯,高光效和低能耗的LED光源更适用于辣椒种苗的低温弱光贮藏和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