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EH92-527-1转基因马铃薯为试材,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扩增马铃薯的内源基因(UGPase)和外源基因(NOS终止子、NPTII结构基因和EH92-527-1品系特异基因),将扩增产物在DHPLC非变性条件下分离,分析几个基因扩增的结果;将模板进行稀释,确定了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并与凝胶电泳结果相比较,建立了马铃薯转基因成分筛选检测及品系鉴定的多重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筛选检测转基因马铃薯的四个内、外源基因,且与凝胶成像相比,有更好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 ng/μL。本文首次建立的马铃薯多重PCR-DHPLC检测方法,能够高通量快速准确的检测马铃薯中的转基因成分及对品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对小麦转基因成分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新的转基因小麦检测方法。通过对不同稀释倍数的转基因小麦品系B7361中的内源基因Wx012、外源基因ubiquitin、bar、nos、uidA进行单一PCR和多重PCR扩增,应用琼脂糖凝胶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技术分离PCR 产物,进行灵敏度分析,并用非转基因小麦京花1号籽粒、大豆籽粒、麦片、转基因小麦B7361加工成的油炸制品为样本,对建立的检测体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样品经多重PCR扩增和DHPLC分离后,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转基因图谱。与凝胶电泳方法比较,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DHPLC具有更高的检测通量和灵敏度(能够同时检测5个基因,灵敏度达到1 ng·μL-1),能够满足小麦转基因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的要求,同时也为转基因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甜菜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建立适宜甜菜的SRAP反应体系,以40个不同类型的甜菜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RAP扩增结果的影响。对SRAP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以及dNTP浓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适合甜菜的SRAP反应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40ng,Taq DNA聚合酶1.0U,引物60ng,dNTP(2.5mmol/L)为1.6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反应前5个循环在94℃1min,35℃1min,72℃1min的条件下运行;随后的35个循环复性温度提高到50℃,最后72℃延伸10min。并利用该反应体系对甜菜40个不同品系进行SRAP反应,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甜菜的分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4.
液相芯片整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高分子材料、微流控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分析等多方面技术,可实现少量样本高通量定性定量检测。本文主要阐述液相芯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液相芯片在小分子高通量分析中的工作模式及其当前技术难点,分析黄曲霉毒素等粮油主要真菌毒素免疫分析研究进展,指出液相芯片在粮油主要真菌毒素检测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术在马铃薯病毒免疫学检测技术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并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抗原制备问题 ,使后者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纤维素纤维化学变性的成功经验,根据苎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基本特征,在对现有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苎麻纤维农艺变性的新构想,进而对苎麻纤维农艺变性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以及苎麻纤维素结晶与取向结构的遗传调控、栽培调控、化学调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本英  成浩 《茶叶》2007,33(4):198-202
随着各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的出现,带动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常见DNA指纹鉴定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简单重复序列或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简称SNPs)等的基本原理、在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茶树品种资源中的应用,包括品种的鉴定、纯度的检测、品种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及品种专利权的正当维护等。同时,对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如目前DNA的提取方法与育种应用的大规模群体不相适应和大多数DNA指纹图谱检测技术仍比较繁琐,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大规模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是分子标记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直接关系到分子标记研究的效率、准确性和成本等.本文概述了现有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的种类及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在茶树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为茶树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鉴定水稻品种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45  
 选用58个水稻微卫星标记,对目前应用较广的28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比较了其中14个标记应用3.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6.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检测结果。研究表明,所应用的标记可将所有供试水稻材料区分开,不同标记的多态性检测能力差异较大;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高度一致,但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率较高、带型清晰,能更准确反映水稻材料间的差异。对于一般水稻材料而言,选用12个标记可将不同材料区别开的几率大于99.9%,但要区分遗传相似性较高的材料,则可能需挑选高多态性标记和(或)增加检测的标记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纤维素纤维化学变性的成功经验,根据苎麻纤维细胞发育的基本特征,在对现有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苎麻纤维农艺变性的新构想,进而对苎麻纤维农艺变性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以及苎麻纤维素结晶与取向结构的遗传调控、栽培调控、化学调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铃薯》2015,(5):307-310
相对于原淀粉,变性淀粉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和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了解国内变性淀粉专利技术的现状,以"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为数据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6~2014年有关变性淀粉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6年,中国第一个变性淀粉专利申请;企业是申请变性淀粉专利技术最多的单位;变性淀粉应用最多的学科领域是化学和有机化工。  相似文献   

12.
甜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则东  王华忠  韩英 《中国糖料》2008,(1):11-13,17
为了建立适宜甜菜的SSR反应体系,笔者以甜菜不育系TB005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甜菜SSR技术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对SSR反应体系中的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适合甜菜的SSR反应体系为;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60ng,引物(50ng/μL)1.2μL,Taq DNA聚合酶1.0U,dNTPs(2、5mM/L)0.6μL。并利用该反应体系对30个甜菜不同品系进行SSR反应,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品系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编程控制式旋转粘度计(Brookfield RVDV-II+/SSA-SCL27),系统、定量的研究了10 wt%的分离大豆蛋白溶液经2-10 mol·L-1尿素变性处理后流变学特性.为大豆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变性前大豆蛋白水溶液呈Bingham型特征,脲变性的大豆蛋白溶液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脲变性大豆蛋门溶液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脲浓度增大而增加;在脲浓度4~6 mol·L-1时浓度变化最明显;变性后溶液的非牛顿指数虽然增大,20℃时从0.17增加至0.3~0.4,但仍较小,所以,溶液的流动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甜菜叶绿体DNA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先后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研究甜菜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遗传特性,并且已经确定了甜菜叶绿体DNA的分子大小及其部分编码的蛋白质的基因定位。对于叶绿体DNA与甜莱的一些遗传性状的关系也进行初步的揭示。然而,叶绿体中小分子DNA的存在尚未有人报道。  相似文献   

15.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于DNA片段检测。介绍一种本实验室改进的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该法将固定和染色两步骤合并,整个银染过程只需16 min即可完成。同时,该法无需使用无水乙醇和冰乙酸,减少了硝酸银、氢氧化钠及甲醛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日本百项茶叶科研成果(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4,26(4):21-23
十一、DNA标记对茶树品种的识别技术及其在市售绿茶中的应用 近年来日本进口绿茶数量有所增加,这些进口绿茶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日本育成的品种,在国外种植的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因此如何识别至关重要.但由于不可能直接见到茶树,因此这种识别在技术上有很大难度.蔬菜茶叶研究所试验用DNA标记物进行识别,因为生物细胞中含有DNA,而DNA对加热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利用Bst(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DNA聚合酶在体外对特定核酸片段进行等温扩增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和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和病原菌的检测。本文简要对该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及其在甘蔗转基因及病害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玉米DNA的小量快速提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何为  黄敏  张祖新 《玉米科学》2004,12(2):114-115
以玉米的幼叶为实验材料,用小量快速法提取玉米总DNA.提取的DNA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发现DNA质量较好,所得的DNA可用于RAPD和DNA酶切等技术.此法具有提取速度快、DNA质量好和经济实用等优点,为玉米及其他植物DNA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微卫星DNA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分析原理和微卫星标记DNA技术的实践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4种细菌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易受到多种细菌病害的侵染,特别是检疫性病害和土传性病害,对马铃薯种薯进行全面的细菌病害检测势在必行。将检测检疫性细菌病害的DNA条形码技术应用在马铃薯4种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青枯病、疮痂病和黑胫病)的检测中,探讨该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采用已知菌株以明确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项DNA条形码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和疮痂病的结果良好;检测青枯病可以确定到属;检测黑胫病时配合特异性基因,可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该DNA条形码技术是标准性操作规程与测序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同时可以在大规模样品的检测工作中缩减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