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母牛的繁殖力受饲养管理、利用和配种不当、生殖器官疾患和失常等因素的影响。但当前我县母牛的繁殖力主要是受饲养管理粗放简单而使牛只营养水平低的影响。营养对母牛繁殖力影响的大小,要看营养物质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而定。营养水平影响母牛繁殖力,分三种情况:营养水平过高,营养水平过低和部分营养物质缺乏(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而我县现实生产中,营养水平过高而影响母牛的繁殖力降低的情况甚少,营养水平过低和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是影响母牛繁殖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重视母牛管理,提升母牛繁殖力,是目前养牛规模化、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环节。这些年来,母牛繁殖障碍类疾病于各地频繁发生,给基层牛群养殖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总结出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为健康养牛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1母牛的饲养管理1.1饲养技术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等与饲养技术好坏关系密切,尤其是营养补对提升母牛繁殖力作用明显。日常饲喂日粮要多样化,及时配比青绿多汁饲料。对于牧区母牛,有效利用草地资源,给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就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处于最佳繁殖状态,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一、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的营养水平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  相似文献   

4.
母牛是养牛业扩繁和品种改良的基础,母牛饲养管理的好坏和母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进行了讨论,供同行参考。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包括遗传、营养、生态环境、繁殖技术、疾病等因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品系、家畜繁殖力具有很大差别。不同品种的母牛发情规律会有所不同,一般母牛在初情期时表现比较明显,奶牛品种的母牛要比肉牛的初情期早,而牦牛的初情期是比较晚的,在牦牛一年左右时才会进入初情期。  相似文献   

5.
进行科学的选配和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从母牛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繁殖生产、和卫生防疫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指导规模化母牛繁殖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就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牛处于最佳繁殖状态,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实现多产犊、多成活,获得更多更好的牛产品。1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的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母牛的繁殖力影响最大。营养不足会延迟青年母牛初情期和初配年龄,会造成成年母牛发情抑制、发情不规律、排卵率降低,甚至会增加早期胚胎死亡、流产、死  相似文献   

7.
母牛繁殖力是指母牛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育后代的能力。母牛繁殖力是一个母牛生产性能的综合指标,如何实现优质、多胎、高产、全活是发展肉牛生产的关键,要实现全配、全产、全活、着力解决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如遗传特性、公母畜本身的生理状态,营养水品、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繁殖技术和方法等都会影响母牛繁殖力。结合山区农村养殖模式用新思想、新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加快肉牛冻精改良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母牛的生产力,对于繁殖用的母牛而言,就是繁殖力。母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牛业的发展速度.1990年元月份,我们对双辽牛场、柳河牛场、延边牛场,及其周围12个乡、村、社的母牛生产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它们共饲养繁殖母牛17,406头,其中,有1,509头母牛混群本交,仅产犊438头,产犊率只有29.03%。姜家乡饲养母牛490头,人工授精的母牛产犊207头,产犊率只有42.2%。这说明不管是混群自交,还是人工授精配种,母牛的繁殖力都很低。  相似文献   

9.
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可以提升规模养牛场的经济收益。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才能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从而达到增加养牛场经济效益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0.
母牛繁殖力直接影响肉牛养殖效益,而母牛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发情乏情、产犊间隔和健康程度均对母牛繁殖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为此,本文从合理饲喂、日常管理、诱导发情、调整母牛产犊时间、防治母牛生殖类疾病等方面简述了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牦牛群的繁殖力是牦牛生产的基础。繁殖指标和犊牛成活率又是提高牛群质量、增加养牛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同等数量的基础母牛群中,繁殖力和犊牛成活率与养牛的效益呈正相关关系。1影响牛群繁殖力的主要因素1.1年龄母牦牛一般在5~10岁达到排卵高峰,繁殖力在此阶段最高,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应合理调整牛群的年龄结构,以保持牛群的繁殖力。1.2营养与管理饲养管理水平对牛群的繁殖力影响很大。如果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会直接影响到母牛膘情、情期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而且还能影响母牛发挥遗传潜力,降低生产性能。2提高牛群繁殖力的措施2.1提…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畜牧养殖相关政策法规带动下,榆林养牛业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要想增加牛群数量,提高质量和获得更多的畜产品就得保证母牛有正常的繁殖功能,提高母牛的繁殖力。由此,本文就满足母牛营养需求、加强母牛饲养管理、合理组织配种、加强母牛护理措施四个方面就提升母牛繁殖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奶牛的繁殖力是指根据排卵进行适时输精,母牛受精并维持妊娠的能力。理想的繁殖力是牧场管理和母牛生理相协调的结果,母牛生理是指排出的卵子能够受精和子宫内环境能够支持妊娠,牧场管理包括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等(Darwash等,1999)。奶牛繁殖力低主要是由产后长期乏情,卵泡不发育或不排卵,发情周期紊乱,胚胎死亡或流产等引起。加强产后母牛的饲养和管理、尽快恢复卵巢和子宫功能,是提高产后奶牛繁殖力的根本措施。现将提高产后繁殖力的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母牛繁殖力的高低是影响养牛业的发展和养牛者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母牛繁殖率的高低受遗传、营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从事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应用10年认为:提高母牛繁殖力,要从牛场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繁殖母牛的选择、饲养管理,使用优质冻精,提高繁殖技术水平和繁殖疾病的防治等各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母牛繁殖力主要体现在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上,原来农村大多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和受胎率都很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提高母牛繁殖力,以促进养牛生产发展和提高养牛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繁殖力的高低是衡量肉牛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而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母牛繁殖力的问题也随之突显。从饲养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综合措施是解决繁殖力的关键,综合管理好的规模场母牛情期受胎率能达60%~70%,总受胎率达90%~96%,生殖系统疾病低于10%,疾病淘汰率小于7%,解决好规模化牛场的综合管理能力对提高牛群繁殖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黄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黄牛繁殖力,是促进我国养牛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本文主要通过母牛饲养管理、选优淘劣、增加母牛比例、及时治疗黄牛产科疾病、通过及早对犊牛断奶而促母牛发情、掌握发情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通过提高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等一系列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黄牛的繁殖力,同时对牛繁殖上的一些新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提高牛的繁殖水平,力争做到母牛适时全配、全怀、繁殖健壮的小牛,这是发展养牛生产的关键之一。克服母牛不孕,消除空怀,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关键。 一、合理科学饲养。合理科学饲养是增强牛体健康、克服营养性不孕的基本方法。营养长期不足,影响育成  相似文献   

19.
牛的繁殖周期长,一般一胎只有一犊,目前武义县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群体母牛的繁殖率一般不到35%,除去不孕牛及生殖系统疾病外,一般母牛也只能达到三年产两胎的繁殖水平。在发展肉牛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年产一胎是增加肉牛生产,提高母牛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站在饲养本地黄母牛用“抗旱王、种牛杂交改良中,采取适当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的措施,抓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年产一犊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母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牛业的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在奶牛生产中,平均产奶量高的牛群,繁殖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取得应有的效益。而在肉牛生产中,经济效益较差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母牛繁殖力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的缘故。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应重点抓好下列几个环节:1饲养管理1.1确保营养全面均衡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决定性作用。营养不良时,胎衣不下、难产等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泌乳能力下降,犊牛成活率降低。因而,应当加强牛的营养供给,特别是对于高产奶牛,在妊娠期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