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番鸭不时就巢群体(就巢1月群、就巢2月群、就巢3月群)、番鸭非就巢群和白改鸭5个群体250个个体PRL三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与就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外显子4编码区内发现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的3777 bp(T/C)和3785 bp(A/G)处。基因型与就巢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番鸭非就巢群体与各就巢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番鸭与白改鸭差异显著(P〈0.05),推测PRL基因与就巢性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VIPR-1基因的克隆和测序能为进一步研究黑番鸭就巢性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奠定理论基础,为鸭分子遗传育种提供基因素材.本研究以黑番鸭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1 864 bp(序列1)和1 673 bp(序列2)的基因片段],并进行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序列1包含第5外显子(101 bp)、第5内含子(1 630 bp)及第6外显子(133 bp)的完整序列;序列2包含第12外显子(42 bp)、第12内含子(1 455 bp)的完整序列和第13外显子(176 bp)的部分序列.根据基因序列特征,对获取的2段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进行扩增序列测序比对.结果发现:在序列1第318处、454处存在C/T突变,第547处存在A/G突变,第923处存在A/T突变;序列2第89处、944处存在C/T突变,第662处存在G/A突变,第1 031处存在A/G突变,第1 334处存在A/C突变.黑番鸭VIPR-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突变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VIPR-1基因的多态性与黑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番鸭催乳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番鸭的遗传分化,以番鸭脑垂体的总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了含有催乳素(PRL)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鸭PRL基因由765 bp组成,编码229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北京鸭、马岗鹅、皖西白鹅、莱茵鹅、家鸡、火鸡、鹌鹑等禽类PRL基因相比,PRL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0%-99.0%和98.3%-99.1%.说明PRL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番鸭PR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北京鸭比较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仅在第9(K/E)、176(V/I)、194位(K/I)各有一个突变,可以推测这两者之间就巢性的差异可能与PRL的结构关系不大;但与家鸡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究鸭羽色群体中TYR外显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羽色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樱桃谷鸭D系与连城白鸭杂交后代F1自群繁育得到的四个羽色群体为实验样本,对其进行采血提取DNA并记录羽色性状,扩增得到TYR基因外显子1序列,送至测序并分析其SNP位点分布与羽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鸭TYR基因外显子1长843 bp,编码281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鸡相似性为99%,A+T共417个碱基(49.46%),C+G共438个碱基(51.95%)。A+T含量与G+C含量大致相同;比对外显子1序列后发现,存在1个新发现的SNP位点(507 T→C),属无义突变,该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TT CT CC);通过卡方标准检验,表明基因型分布在各个羽色群体中分布差异不显著;得到羽色性状分布与C基因频率(P=0.07)、CC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系数(P=0.055),可知羽色性状分布与C基因型频率存在一致性,但不显著。【结论】TYR可能并非控制羽色的主效基因,但它和羽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选用处在产蛋期、就巢期的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就巢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AfaⅠ酶切位点,该位点在内含子12的902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CC,CT和TT三种基因型。通过对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个体的研究,发现所测产蛋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CC(32),TT(40)和CT(42),就巢黑番鸭基因型的分布为CC(18),TT(40)和CT(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产蛋黑番鸭与就巢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C902T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笼养绿壳蛋鸡和农大3号矮小型蛋鸡为试验材料,探索蛋鸡在非就巢状态下催乳素基因5′-调控区24-bp插入/缺失(-377~-354 bp)变异与血浆PRL水平和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位点不同基因型(PRL / 、 /-和-/-型)对非就巢蛋鸡300日龄前的血浆PRL水平和300日龄(40周龄)产蛋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鸡在非就巢状态下,PRL调控区的24-bp插入/缺失变异与早期血浆PRL水平和产蛋性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重点保护鸭品种催乳素(PRL)基因内含子1和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水平。利用PCR-SSC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了8个地方鸭种共476个个体的PRL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对其遗传特性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个地方鸭种在PRL基因内含子1上均呈现多态,比较测序结果发现位于PRL基因内含子1的383 bp位置有A/C突变;除连城白鸭外,其他各群体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除连城白鸭和绍兴鸭外,其他各群体在该位点的基因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5个鸭种在PRL基因内含子2上存在多态,绍兴鸭、北京鸭和高邮鸭没有发现多态,位于PRL基因内含子2的2 297 bp和2 356 bp位置发生了A/T和G/T的碱基突变;除建昌鸭外,其他鸭群的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较高,而且北京鸭、绍兴鸭和高邮鸭中只发现等位基因D。Hardy-Weinberg平衡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各群体在该位点的基因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从各个品种的经济类型和群体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情况来看,PRL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品种受到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与番鸭就巢性状相关的表达基因,了解其就巢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cDNA-AFLP (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遗传背景相近的RF系白羽番鸭就巢个体和非就巢个体脑垂体基因表达差异。【结果】筛选到与就巢行为相关差异表达片段82条,选取其中15条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较和分析,发现 8个片段(53.3%)与已知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涉及与繁殖性能紧密相关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上的功能基因,如GnRH基因、FSH基因,同时也分离到位于GH/IGF轴上的功能基因,即GH基因;以及在功能上属于信号传导、转录调控、代谢的调节基因,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硫氰酸酶释放硫基转移酶基因等。2个片段与未知功能的基因有同源性,5个与数据库中现有的基因没有明显的相似性。随机选择3个片段进行RT-PCR验证,检测片段的表达模式与cDNA-AFLP结果一致。【结论】揭示番鸭不同就巢性状基因表达调控模式,进一步阐明番鸭就巢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9.
临武鸭PRL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通量Solexa测序技术获得临武鸭PRL基因全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临武鸭PRL基因全序列长度为6 390 bp(GenBank序列号为JQ677091),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229个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临武鸭与绿头鸭亲缘关系最近,与鹅、鸡、鹌鹑等次之,与鱼类亲缘关系最远.这些研究结果提示,PRL基因全序列适合于动物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的分类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PRL基因的特性、物种演化、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MyoD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oD基因家族能促使肌肉转化,影响着肉质品质.为了研究MyoD1与肉质性状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杜长大三元杂交猪MyoD1基因第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了将第1外显子(长630 bp)全部扩出,故将第1对引物设在MyoD1基因的5'UTR上.结果显示:MyoD1基因5'UTR的119 bp处发现G>A的突变,第1外显子387 bp处发现C>T突变,经检测这2个突变均为AA和AB基因型,2个变异位点在群体中都是AA型为优势基因型,且都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在5'UTR上的突变对猪肌肉的肌内脂肪和pH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而在第1外显子上突变对本试验所研究的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动物的繁殖活动主要受内分泌生殖激素的调控,FSHR存在于卵泡颗粒细胞膜上,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对动物卵巢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排卵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高产和低产金定鸭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和测序等方法,获取金定鸭FSHR基因1~7外显子序列,并对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序列a包含第1外显子(185bp)的完整序列,第1内含子(145bp)的部分序列;序列b包含第2(75bp)、3外显子(75bp)、第2内含子(463bp)的完整序列,第1(40bp)、3内含子(47bp)的部分序列;序列c包含第4外显子(75bp)的完整序列,第3(180bp)、4内含子(55bp)的部分序列;序列d包含第5外显子(78bp)的完整序列,第4(232bp)、5内含子(56bp)的部分序列;序列e包含第6(69bp)、7外显子(75bp)、第6内含子(117bp)的完整序列,第5(133bp)、7内含子(146bp)的部分序列。根据基因序列特征,对获取的5段金定鸭FSHR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测序比对。结果发现:在外显子1第50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2第30bp处存在A/G突变;在外显子4第33bp处存在C/T突变;在外显子5第45bp处存在A/G突变,第19bp处可能存在A/T突变,33bp处可能存在C/T突变。金定鸭FSHR基因序列的克隆及SNP突变位点的发现可为后续开展FSHR基因的多态性与金定鸭产蛋性能的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与繁殖性状关系密切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与中国地方鸡种的就巢性及产蛋性能的关系。【方法】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以576只宁都黄鸡为材料,检测PRLR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多态性与就巢和产蛋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证实了前人研究过的SNP1(T10862C,外显子3)和SNP2(T25670C,外显子6)均与就巢性状无显著关联(P>0.05);SNP2对300 d产蛋量影响显著(P<0.05);新发现的SNP3(G30716A,内含子8)显著影响开产日龄(P<0.05);新发现的SNP4(A31900G,外显子10)极显著地影响就巢率(P<0.01),显著影响就巢天数和300 d产蛋量(P<0.05)。由4个SNPs构建的不同单倍型在开产日龄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其它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RLR基因的多态性与就巢和产蛋性状相关,SNP4的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BI中GenBank里查询到已登录的人、猪、牛和山羊的NanogmRNA序列,通过多重同源比较,获得高度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同源引物,并首次对绵羊Nanog部分编码序列进行了分子克隆。经过PCR扩增,获得绵羊Nanog基因第二外显子168 bp(GenBank Accession:EF436277)、第四外显子124 bp(GenBank Acces-sion:EF596905)和第二外显子至第四外显子498 bp(GenBank Accession:EU016097)三个序列片段。经测序,三个序列已登录GenBank。绵羊Nanog第二显子168 bp与山羊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7%,与人相应序列相似性最低达84%;绵羊Nanog第四显子124 bp与山羊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100%,与人相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低达73%;经判断,绵羊Nanog第二外显子至第四外显子498 bp序列片段应该是一段假基因序列,与山羊mRNA相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8%,与人mRNA相应序列相似性最低达83%。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绵羊Nanog基因表达谱提供了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李丛艳  杜晓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0-1031,1048
[目的]研究PRLR基因对鸡就巢和产蛋性状的影响。[方法]设计10对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扩增了旧院黑鸡、固始鸡、山地乌骨鸡以及新扬州鸡PRLR基因部分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序列。[结果]检测到4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3处的SNP1(A10862G,位于5’-UTR)、外显子6处的SNP2(A25670G,为同义突变)、内含子8处的SNP3(G30716A)以及外显子10处的SNP4(A31900G)。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发现,4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在4个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PRL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就巢和产蛋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石歧杂、琅琊鸡和鲁禽B2系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关系。[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保存品种石歧杂、山东地方品种琅琊鸡和培育品系鲁禽B2系进行就巢表型观察和产蛋性能统计,利用SAS软件分析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的关系。[结果]3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就巢表现,就巢率分别为15.8%、2.24%和6.95%;3个品种就巢鸡43周产蛋量比正常鸡分别减少17.16%、1.53%和10.8%;3个品种间就巢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就巢持续时间、首次就巢日龄、开产日龄、总畸形蛋数和双黄蛋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就巢性是影响产蛋性能的主要因素,3个品种中就巢性影响产蛋性能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歧杂,鲁禽B2和琅琊鸡。  相似文献   

16.
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牦牛该基因与其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基因定位、表达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特定引物对牦牛H-FABP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行T-A克隆和测序,在此基础上使用RepeatMasker、DNAMAN4.0、BioEdit4.8.10、Clustal W1.8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牦牛H-FABP基因(已在NCBI上登录,登录号为DQ026674)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CDS序列全长为402 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4个外显子大小分别为73 bp、173 bp、102 bp和54 bp;3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 460 bp、1 892 bp和1 495 bp;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序列遵循通常的基因组成规律。外显子和内含子个数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相同。牦牛H-FABP基因序列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13.07%。内含子Ⅰ含有5个重复元件,包括1个SINE/Artiodactyls元件、1个SINE/MIR3元件、1个SINE/Bov-tA1元件和2个SINE/MIR元件;内含子Ⅱ无重复元件;内含子Ⅲ有3个重复元件,其中SINE/MIR元件、LINE/L2元件、SINE/Artiodactyls元件各1个。SINEs短重复序列所占比率为11.85%,哺乳动物分散性重复序列MIRs比率为6.44%。LINEs所占比率为1.22%,小于SINEs元件。其中,LINE1、BovB/Art2、L3/CR1重复元件以及LTR类反转录元件和DNA转座子元件在牦牛该基因区域中不存在。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为100%、96.9%、96.9%、92.4%、88.7%、85.7%、85.7%、77.4%、69.9%。【结论】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其中外显子I、外显子Ⅱ、 外显子Ⅲ 和外显子Ⅳ大小分别为73 bp、173 bp、102 bp和54 bp,内含子I、内含子Ⅱ和内含子Ⅲ大小分别为3 460 bp、1 892 bp和1 495 bp。牦牛该基因区域含有较为丰富的重复序列元件且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序列遵循通常的基因组成规律。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9个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SSCP技术,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牦牛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部分内含子2、外显子3、部分内含子3和外显子8、内含子8部分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内含子存在一段CTTTTTT的缺失,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AA、A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514、0.2265和0.0221,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46和0.1354;在第3外显子处发生2个碱基突变,分别是40455bp处G→A和40463bp处A→G的转换,40455bp和40463bp处均表现AA和AB2种基因型,2个位点AA、AB基因型频率均为0.7293、0.2707,A、B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8646、0.1354;在第8内含子85170bp发生了A→G的转换,表现出AA和AB2种基因型,其中,AA、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354、0.3646,A、B基因频率分别为0.8177、0.1823.CAST40400、CAST40455、CAST40463和CAST85170处的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2265、0.2707、0.2707和0.2990,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067、0.2067、0.2067和0.2537.牦牛在CAST40400处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CAST40455、CAST40463和CAST85170处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得到水牛β-LG基因第3,4外显子及其旁侧序列后,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对属于10个群体的224头水牛该基因第4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又从中随机抽取属于9个群体的69头水牛采用PCR-SSCP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了其第3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河流型水牛和沼泽型水牛β-LG基因的第3外显子均为74 bp;它们的第4外显子均为111 bp;在所研究群体中,两类水牛第3,4外显子序列完全相同,并未发现具有多态现象。与牛科物种同源序列比较显示:水牛β-LG基因3,4外显子在进化上比较保守,相应于普通牛的B等位基因。由于产奶量有明显差异的河流型水牛与沼泽型水牛的β-LG基因第3,4外显子序列间无差异,提示它们对水牛产奶量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