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臭氧对大菱鲆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构建一套半封闭循环水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系统,通过向低压喷淋式溶氧器添加一定量的臭氧,探讨臭氧对水质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系统能有效及时去除悬浮物,去除率约59%,将系统总悬浮物浓度基本控制在8 mg/L以下;能提高系统的增氧能力,平均每个循环可增加溶解氧约8.38 mg/L;通过向低压喷淋式溶氧器添加0.26 mg/L的臭氧,总氨氮去除率约为18%,亚硝酸盐氮去除率约为8%,杀菌率约为94%.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臭氧不但杀菌效果显著,而且对去除系统总悬浮物、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生长和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水循环率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和水质变化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水循环率梯度12,24,36,48次/d,大菱鲆初始平均体重为200.36 g。经43 d养殖,12次/d组大菱鲆最终平均体重为277.98 g/尾,而48次/d组达到了296.24 g/尾;12次/d组水体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分别为0.41~1.50 mg/L和0.12~0.38 mg/L,而48次/d组分别为0.33~0.56 mg/L和0.05~0.09 mg/L。试验结果显示,提高水循环率可降低系统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速度,优化养殖水质,减小水中有害物质对大菱鲆的胁迫作用,从而加快大菱鲆的生长速度,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换水率和密度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日换水率(0、10%、20%、30%和100%)和养殖密度[0.980±0.008、1.760±0.005、2.810±0.007和(3.640±0.006)kg/m3]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率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养殖试验首先在非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测定各组刺参综合特定生长率(ISGR)及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日换水率为10%和20%处理组的ISGR分别达到每天(1.330±0.161)%和(1.410±0.18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密度养殖试验证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ISGR逐渐降低,分别达到每天(0.610±0.500)%,(0.570±0.030)%,(0.560±0.045)%和(0.320±0.040)%,各组换水率及养殖密度组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盐氮均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波动;养殖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试验组刺参的ISGR高于非循环水养殖组,可达(0.130±0.007)%,且氨氮及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20 mg/L以下,而非循环水养殖的分别积累到(0.600±0.015)mg/L和(0.076±0.002)mg/L。研究表明,在换水率15%,养殖密度(2.810±0.007)kg/m3的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水质稳定,刺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的跟踪养殖实验来验证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效果。经过8个月的养殖得到推水养殖养殖槽养殖草鱼成活率为66.64%,规格为225.45g/尾,养殖槽产量为7.25kg/m3。养殖槽中的水温高于大池塘水温,推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而且均是养殖槽高于尾水处理区出口处,高于大池塘。最高时养殖槽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7.10mg/L、3.65mg/L、0.58mg/L,大池塘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3.45mg/L、1.08mg/L、0.21mg/L,尾水处理区出水口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5.72mg/L、2.11mg/L、0.42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养殖槽内水质仍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越冬期循环水系统(RAS)与生物絮团系统(BFT)两种模式下大规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种的生长性能与养殖水质的差异。选择RAS组与BFT组,进行为期67 d的养殖,测定养殖过程中罗非鱼种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RAS组与BFT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70.69±33.25)%、(3.39±0.05)%/d和(659.47±62.84)%、(3.02±0.13)%/d,RAS组显著高于BFT组;在水质控制方面,RAS组氨氮和亚硝酸盐从养殖初期到实验结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BFT组在初期氨氮和亚硝酸盐有升高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了(4.53±0.72)mg/L和(6.68±1.8)mg/L,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下降到较低水平,硝酸盐两组均呈现不断积累的趋势。结果表明,RAS系统养殖罗非鱼生长速度要高于BFT系统,RAS系统在水质控制方面略优于BFT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解决罗非鱼越冬问题,开展了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暂养的试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吉富罗非鱼(Orc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室内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对罗非鱼进行了为期30 d的养殖试验。整个养殖周期内,罗非鱼养殖系统环境稳定、水质稳定良好。结果显示,系统养殖负荷总量从1 024.2 kg增长到2 309.1kg,鱼体平均体重由(170.7±10.8)g增重至(385.5±7.5)g,养殖密度由(22.9±3.5)kg/m3增加到(51.5±4.2)kg/m3,存活率达99.8%,饵料系数1.35。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水体进水口总氨氮0.21~0.33 mg/L,去除率20.64%;亚硝酸盐氮0.067~0.13 mg/L,去除率13.82%;溶氧6.5~7.4 mg/L,pH 8.15~8.65,水温23.9~24.7℃。研究表明,罗非鱼生长状况良好,系统中各水质参数符合养殖要求。循环水养殖系统用于罗非鱼冬季暂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硝化细菌对海参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和亚硝酸盐对海洋生物有强烈的毒害作用,是海水养殖系统的主要污染物。本文研究硝化细菌制剂对海参养殖系统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对养殖系统水质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投加菌剂的实验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出现峰值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表明投加硝化细菌制剂后,养殖系统内的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促进了氨和亚硝酸盐的进一步转化。对照组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形成优势,从而导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观察实验过程中海参的生长情况发现,实验组海参生长状况良好,而对照组中海参在19d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絮团技术可有效调节和净化水质。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海参养殖车间进行,把生物絮团应用到海参养殖中,研究生物絮团对养殖水质的影响及对海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分析,其中在氨氮方面,试验组为0.022 mg/L,而对照组的为0.053 mg/L。从养殖结果看出,试验组的平均产量为24.5 kg,对照组为20.5 kg,产量多出4.0 kg。生物絮团在海水养殖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解决水产养殖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环境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问题,在自主研发斜管重力滤沉淀装置、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一体化臭氧接触反应器等水净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精确设计、确立不同阶段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建立一种高效节能的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96 d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正常,养殖密度平均(41.2±2.3)kg/m~3,存活率95.8%,饲料系数1.17。日换水量在5%以下,水质情况良好,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后期稳定控制在(0.80±0.21)mg/L和(0.38±0.12)mg/L;系统平均日耗电量为33.3 kW·h,平均产出1kg鲟鱼耗电7.30 kW·h。系统运行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可为鲟鱼循环水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对虾养殖对周边海域水体环境的影响,对海南一对虾养殖场分布海域的水体水质进行了调查。在对虾养殖期间,连续4个月测定了养殖废水排污口附近(参照点)及距离参照点不同距离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结果显示,参照点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21±0.001)mg/L,(0.058±0.002)mg/L,(0.039±0.003)mg/L和(4.753±0.015)mg/L。在距离参照点1.5 km处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09±0.001)mg/L,(0.045±0.001)mg/L,(0.002±0.002)mg/L和(4.552±0.003)mg/L。从参照点由近及远,水体中的上述测定指标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各采样点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1),采样点2和采样点3处的磷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5)。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和参照点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对周围海域水体中氨氮和硝酸盐影响较大,对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