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平菇类食用菌露地生料畦栽,方法简便、成本低,产量高,很值得推广。 1 选用适龄健壮的菌种生产上应选用当前推广的优良菌株,母种标准是:适龄、菌丝洁白致密,生长迅速,爬壁能力强,培养基未失水干缩;原种栽培种标准是:菌丝浓密洁白,无杂菌污染,吃料速度快,生长整齐有力,料面无大量原基,无老化菌膜,无积水和脱壁现象,菌龄30~40天。 2 根据季节选择菇型和用种量平菇类食用菌依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分为低温型5~15℃,中温型16~22℃和高温型18~28℃。吉林地区4月宜选用低温型菌株;5月栽培宜选用中温型菌株,6月播种宜选用  相似文献   

2.
以草代木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情况 近几年福建尤溪食用菌生产不仅形成以大规模草菌为主的生产格局,而且大力进行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节约了大量木材。1993~1994两年推广周年(四季)栽培香菇1250万袋,占香菇3013万袋的41.4×10~(-2),与木屑栽培香菇比,降低了成本,为菇农脱贫致富,为开发食用菌闯出新路。2 反季节周年栽培香菇基本原理 除以草(芦苇、象草、巴茅、五节芒、芒箕)代木作原料外,充分利用尤溪得天独厚自然气候优势,科学安排草种搭配比例,菌种菌株的选择与季节和温型(即内外界最适温湿度)安排好接种期等是关键,致使四季都能出菇。如生产季节的安排,一般掌握高温型菌种先接种,低温型菌种后接种,具体时间又依海拔高低和品种不同而异。该技术于1993年在海拔800多米的汤川乡抓点试验。①4~7月,采用中温型或中偏高型,控制在10~20℃范围内,用LC081、LC26、Cr22菌株。②8~9月,采用中偏低温型或中温型,控制在5~20℃范围内,用LC206、LC081、Cr02、Cr022菌株。③10~12月,采用中偏高型或高温型,控制在12~22℃范围内,用LC220、LC26、Cr04、Cr63菌株。④12月~翌年3月,采用低温偏高型或低温型,控制在6~15℃范围内,用LC141、LC26、Cr20菌株。从草粉与杂木屑培育香菇对比试验中得知,以每1000袋(筒)计算  相似文献   

3.
速生杨树良种在辽宁省的区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辽宁省栽培推广的主要速生杨树品种,按着影响其生长的气温、降水、土壤等主导因子,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生态特性,进行了大体的自然栽培区划。在栽培区划中将我省区分为西部丘陵干旱区、西北部沙旱瘠薄区、辽北低丘平原半湿润区、辽河平原半岛半湿润区及东南部湿润区、东部山地低温区、辽河下游低地盐土区等6个不同栽培生态区。把当前生产中主要栽培的杨树品种,划分为喜温型、较喜温型、中温型、较抗寒型、耐碱型等类型。并在上述各生态区内进行了布局,为以后栽培推广提供了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菇类 平菇品种很多,有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之分。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为2~22℃,中温型为8~24℃,高温型为15~37℃,广温型为4~32℃。秋冬季节除高温型品种不宜栽培外,其他均可栽培,但初试者以种广温型品种较为适宜。播种季节可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中旬止,出菇期可延至翌年4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单片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单片黑木耳栽培的耳木选择与准备、栽培场地的选设、菌种选用、播种时间以及黑木耳栽培后的管理、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技术,旨在为单片黑木耳产业化栽培与集约化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要使平菇获得高产,必须把握好菌种的选择,栽培场所及培养料的消毒、灭菌,栽培管理等主要环节:1精心选好菌种是平菇高产的前提不同品种,其生长环境条件、抗逆性、生命力等有不同特性,高温型品种一定要在高温下栽培,低温型品种要在低温下栽培。湖北省现有几十个品种的平菇菌种,高温季节,可用高产抗杂的亚光、P01、P011、MI号等品种;低温季节,可选用柄短、肉厚、高产的华平961、华平962、华平963、丰平5号、888等品种;瑶咖1号、1012、802、江都8号等在高、低温条件下都可使用。此外,根据培养料选用菌种时,若用稻草栽培,以苏平…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同其它农作物一样,纯、优菌种尤为重要,因为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栽培的成败。菌种质量好,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就容易获得高产稳产;菌种质量差,难以获得高产,甚至绝收。因此,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广大菇农栽培食用菌获得高效益的先决条件。食用菌菌种分为一级种(又称母种、原原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又称生产种、栽培种),栽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条件再决定引进哪一级的菌种。不管引进哪一级的菌种,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品种对栽培者是非常重要的,品种的好坏,是栽培者成败的关键。因为品种同当地的气候、栽培…  相似文献   

8.
《技术与市场》2003,(5):33-33
制种原料:简化常规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为原料,经混制而成的PDA培养基用于接植母种的方法。革新为以麦粒、谷粒、玉米粒或树木枝条等任选一种为原料,辅以菌种包衣剂包衣制成的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这种培养基不但可以接植母种,还可以接植原种和栽培种,且原料来源方便,既省钱,又实用。一支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成本只要3分钱;一瓶原种或一瓶栽培种的原料成本只需2角钱左右。  相似文献   

9.
1989—1991年在霞浦杨梅岭林场进行林冠下人工生料栽培竹荪研究,结果表明,栽培菌种、栽培时间和不同栽培主料对竹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林冠下栽培竹荪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香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名贵真菌,它不仅营养丰富,美食可口,风味独特,向为宴席上品,早以我国传统出口特产久负盛名,而且具有抑制肿瘤,减少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及婴幼儿佝偻病等医药价值,如今更是身价倍增。经过多年的努力,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技术的研究已获成功,目前正在山区、乡镇和农村推广应用,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将发展成为一项显效型产业。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技术按栽培方式可分为袋栽、块栽和床栽;按培养料方式可分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纯菌种栽培;按生态环境方式可分为室内栽培,室外栽培,大地床栽,农田套栽和林下栽培等,上述各种方式在具体栽培实践中是交互统筹运用的。  相似文献   

11.
夏季气温偏高 ,空气湿度较小 ,栽培平菇的技术难度加大 ,造成平菇产量少 ,为解决市场短缺问题 ,我们经过摸索总结了一些夏季栽培平菇的诀窍及管理技术 ,现介绍如下 :选择高温型品种 夏季气温偏高 ,首先要严格选择适宜于高温季节栽培的高温型平菇品种。如“侧 5”出菇温度为 2 0~ 3 5℃ ,“ASP46”出菇温度为 2 0~ 3 2℃ ,“亚热 1号”出菇温度为 2 0~ 3 6℃。选择种菇场所 最好选在通风荫凉 ,靠近水源 ,但不低洼受涝 ;以树林、瓜棚下 ,河溪边、人防地道、半地下窖、山区林场等场所为佳。选择优良栽培种 夏季菌种要求生育期短 ,菌龄…  相似文献   

12.
所谓黑木耳木塞菌种,指的是利用截成一定长度的阔叶枝条制做的黑木耳栽培种.将木塞菌种直接打入耳段种穴内,既可作菌种,又可当作穴盖. 目前,我省林区黑木耳段木生产仍然采用传统的木屑菌种栽培形式,不仅工序繁锁,而且劳动强度大.近年来,伴随着森林资源的危机,木屑来源紧张,耳段穴盖难  相似文献   

13.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畅销国内外,近年来产量不断下降。用野生菌核作种的仿野生栽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生产上要求迫切开展猪苓纯菌种培养技术研究。通过开展猪苓的C、N营养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和蔗糖、葡萄糖是猪苓较好的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猪苓较好的氮源。猪苓菌种培养适宜温度为20~26℃,适宜含水量为60%~65%;采用人工分离的猪苓菌种在林地栽培可以定植成活,形成白苓。  相似文献   

14.
袋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是重要的食用菌。介绍了其菌种制备,大地摆放栽培、采收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自三十年代研究成功纯菌种段木栽培香菇新技术,改变了数百年来我国沿用"砍花法"种菇的落后局面,使香菇生产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革命.段木种菇是将人工分离选育的木屑菌种或木钉菌种在适宜的菇木上打孔、接种、发菌、出菇的栽培工艺.1 菇场选择与建造菇场建造逋常可分成庭园式菇场、水上菇场和林间菇场3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香菇大袋菌种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大袋生产香菇栽培种,菌丝体长满容器的时间较短,容器内菌龄相差不大,菌丝生长势较强,菌种质量好。另外,塑料袋制种容器购入成本低,相对增加了生产者的经济收入。还有用袋子制种,容器不易破碎,便于生产和运输。因此利用大袋制种,是香菇栽培种生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市场》2003,(12):32-32
猪苓属多孔菌科真菌药物,具有利水、渗湿作用,广泛用于医药和高级化妆品,市场缺口很大,过去传统的采挖野生小猪苓栽培4~5年出成品,每平方米可产猪苓4~5kg,本人采用分离培育的“猪苓菌种”栽培猪苓,每平方米当年可产4~6kg,两年可产20kg左右,现将我多年总结的利用“猪苓菌种”快速栽培成品猪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蜜环菌(榛蘑)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野生食用菌。抚顺市林科所经过3年林地栽培试验,使蜜环菌人工栽培取得成功,一次栽培可多年收获。文章论述了蜜环菌基本形态与习性、菌种分离与繁育、蜜环菌林地栽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发菌管理 第一年栽培的朋友可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订做发满菌的栽培袋.自己发菌注意菌种质量和防热管理,好质量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保证,高温季节注意降温防热是防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1菇棚的建造。以长 6m、宽 2.6m、高 2.5m、中间走道 0.8m、棚间距 0.3m搭成 7层棚架,棚两端用砖砌墙,并预留通风道,棚顶拱起半圆形,上覆透膜,每棚摆放栽培袋约 1000kg左右。 2栽培季节的确定与菌种搭配。在海拔 900m以上地区,以 11月至翌年 3月、 4~ 5月,各安排中温偏高和高温型菌种接种;海拔 800m,在 12月至翌年 3月、 5~ 6月、 7~ 8月各安排中温、中温偏高或高温型;海拔 700m,在 12月至翌年 2月、 6~ 7月、 7~ 8月各安排中温、中温偏高或高温型为好;海拔 200~ 500m以下,以 1~ 3月接种为宜,安排中熟偏迟品种。 3配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