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秋实 《农村科技》2004,(11):16-16
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尤为重要。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帘。  相似文献   

2.
孙锴 《当代农业》2010,(23):42-42
一、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牛体就会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应保持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3.
张伟 《农家参谋》2008,(12):20-20
一、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消耗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尤为重要。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  相似文献   

4.
夏季奶牛防暑降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国虹 《新农村》2006,(6):16-16
1.控制环境温度 奶牛汗腺不发达,怕热。牛舍内温度超过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热量散发,引发新陈代谢障碍。因此,夏季要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牛舍温度。有条件的可在牛舍内安装电风扇。天气炎热时每天挤奶后,可用清水向牛体喷雾降温。运动场应搭设凉棚。  相似文献   

5.
<正>1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8~16℃。冬季气温较低,加上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会受到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舍温环境温度为8~16℃时,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若牛舍温度在0℃以下,牛体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帘。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加上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会受到影响。改变这种影响的措施如下:1.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释放出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尤为重要。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  相似文献   

8.
对于奶牛来说,最适宜的温度为8~16℃。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加上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会受到影响。改变这种影响的措施如下。第一,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  相似文献   

9.
钱程 《河北农业》2010,(11):35-35
<正> 冬季气温较低,奶牛的产奶量易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奶牛冬季高产。一、提高舍温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一般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温环境下奶牛饮水温度过低会导致泌乳量降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空气能热水器的饮水加热系统并应用于规模化奶牛场,连续监测2组奶牛在环境温度>15℃、4℃≤环境温度≤15℃、环境温度<4℃中不同饮水加热模式下的泌乳量,分析2组奶牛的日均泌乳量曲线,探究低温环境下不同饮用水温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饮水加热系统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稳定控制饮水温度。低温环境下长期为奶牛供给12~15℃的水,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显著(P<0.01),平均每7天下降0.45 kg,而将饮用水温度提高至22~25℃后,奶牛平均泌乳量随环境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排除不同泌乳期影响分析奶牛泌乳量,提高奶牛饮用水温度能有效增强处于泌乳盛中期奶牛的泌乳量。本研究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环境温度<4℃的条件下稳定提供22~25℃的热水,有利于提高奶牛的泌乳量以及对环境变化的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奶牛由于瘤胃发酵和产奶过程能产生大量的热,加之奶牛汗腺不发达、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小等生理原因,决定了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物学特性。据研究,奶牛最适环境温度为10~16℃,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4℃,当环境温度高于21℃时,  相似文献   

12.
1提高舍温 奶牛的适宜环境温度为8~16℃,在此范围内,奶牛代谢率和产热量均处于最低水平。表现为:饲料消耗少,发病率低。如果牛舍的温度在0℃以下时,牛体就散发大量能量以维持体温。因此,应将牛舍西面和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向阳面的门窗要挂帘。此外,奶牛白天在运动场内活动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最好是上、下午各活动3个小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奶牛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国企奶牛业集团正向规模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养奶牛的专业户、专业村及联合奶业集团等,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养奶牛获取的是奶,影响奶牛泌乳的因素很多,而环境温度容易被人们忽视。一、高温环境奶牛的热调节奶牛是恒温动物,其产热和散热必须经常处于动态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热的来源,一是新陈代谢(骨骼肌、肝、网状内皮系统、肾、腺体和神经组织的活动)产生的代谢热;另一种是外界环境的热量作用于机体而获得的。机体散热一是通过热的…  相似文献   

14.
许多奶牛之所以到了夏季食欲减少、奶下降,其主要原因是黑白花奶牛(荷斯坦牛)为耐冷不耐热的动物。其最适宜的产奶环境温度为10-15℃,冬天气温下降至-4℃时,对奶牛的消化率和产奶量不产生影响,而当季的环境温度上升至25℃时,其食欲和产奶量急剧下降,温度升越高,其产奶量降越多。因此,抓紧抓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是屎证夏季奶牛不减产的重要措施。要使黑白花奶牛夏季稳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奶牛汗腺不发达,因此特别怕热,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20℃,当环境温度达25℃以上时,奶牛的生产性能会受到明显影响。本文通过奶牛夏季防暑降温的措施及注意事项阐述,意在为宁夏地区应对高温季节奶牛生产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1 高温对奶牛的影响 气温高出等热区时,奶牛的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减少,大量血液涌向皮肤,皮温升高,与环境温度差异增大,使非蒸发散热(辐射、传导、对流)少受影响.奶牛汗腺又不够发达,蒸发散热量低,只有增加呼吸频率进行散热,所以奶牛怕热. 在等热区以上,气温每升高1℃,非蒸发散热在24小时内每平米体表面积散热约减少428千焦,但蒸发散热只能增加368千焦,有50千焦的热蓄积在体内,外界温度超过等热区时,体内热量积累,体温上升. 为使体温少受高温影响必须减少产热,奶牛变得肌肉松弛、懒动,各种腺体和有关器官机能减弱,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多种生理原因,导致了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理特性。奶牛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为5-20℃,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奶牛即表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等热应激反应。环境温度超过奶牛的适宜温度范围越多,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下降就越多。为了减少热应激对产奶量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高温季节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王根林 《农家致富》2004,(11):37-37
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耐寒不耐热,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5℃。高温不但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牛奶乳脂率和其他非脂固形物(如乳蛋白、乳糖)含量减少,还可能使奶牛热应激增加,对各种传染病的敏感性提  相似文献   

19.
寒冷季节会给奶牛的饲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影响。据调查奶牛冬季牛奶下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1.寒冷对奶牛营养需要的影响。①热能维持需要增加。奶牛是恒温动物,体温经常保持在38.5℃左右。在寒冷季节,外界气温低,奶牛体热散失速度快,散失量增加,维持体温需要的热量就要比温暖的季节增加。②对水的需要量增加。寒冷季节奶牛多采食干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砖瓦结构荷斯坦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季节性下降,血清TP、BUN、Glu、CHO显著含量升高(P0.05);血清ALB、Ca含量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下降;血清LDH活性升高。表明不同环境温度可引起奶牛血清中某些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