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双孢蘑菇近几年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都发展了一定的面积。北方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在双孢蘑菇生产栽培管理上必须与特殊的气候特点相适应,才能获得高效益。结合几年来的生产调查和栽培实践,现将北方地区栽培双孢蘑菇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北方开发了以玉米秸秆、麦草、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蘑菇栽培,随着国内食品安全性要求与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蔬菜类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施行,双孢蘑菇生产的有机化栽培提到了日程。笔者在“北方无公害双孢菇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基础上,研究了双孢蘑菇的有机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北方双孢蘑菇栽培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栽培近几年在北方有了一定的发展。因北方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就决定了在栽培技术上必须与气候条件相适应才能获得高效益,从而促进发展。本文就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希望为北方蘑菇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栽培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由于双孢蘑菇出口量不断增加,对产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注重无公害栽培,种出优质安全产品,已成为蘑菇产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本人近几年的生产经验,菇农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是世界上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我国目前栽培双孢蘑菇仍以稻草、麦秸等原料为主料,限制了双孢蘑菇在玉米产区的发展。而作为玉米种植的副产品玉米秸大部分被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自1997年,我们用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经4年的试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北方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其生物转化率在33%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双孢蘑菇菌丝在8~27℃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0~22℃;子实体在8~…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河南商丘市栽培双孢蘑菇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大多数采用稻草栽培。近几年由于稻草资源紧缺,价格上涨,栽培成本越来越高,制约了双孢蘑菇的发展。为了扩大培养料的来源,笔者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做原料栽培双孢蘑菇,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一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韩秀娜  张绍伟  于太新 《食用菌》2010,32(4):62-62,72
山东微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杆,畜禽粪肥。近几年在县政府的指导及双孢蘑菇协会的带动下,大棚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迅猛。虽然种植户已基本掌握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但由于受天气、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双孢蘑菇栽培中出现不同程度病害。经过笔者多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县双孢蘑菇生产常见多发病害。  相似文献   

8.
王玉华 《食用菌》2007,29(6):57-58
双孢蘑菇栽培,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或栽培措施不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引起菌丝体和子实体本身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以及发生在菇床上为害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害虫,总称为双孢蘑菇的病虫害。随着双孢蘑菇栽培的发展,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在双孢蘑菇栽培中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6)
<正>以前辽宁省凌源市利用一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不高(7.5 kg/m2)。近几年笔者在凌源市刀尔登镇柏杖子村利用现有50个冷棚进行二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15 kg/m2。笔者根据栽培实践,现将冷棚二次发酵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1二次发酵法的优点二次发酵技术是双孢蘑菇标准化规范栽培的重要步骤,是双孢蘑菇高产栽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与传统的一次发  相似文献   

10.
刘青月 《食用菌》2014,(4):57-58
<正>在"南菇北移"及北方林木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以秸秆和蓄禽粪为主栽原料的双孢蘑菇栽培被不断推广。河北平泉县是全国重要的食用菌主产基地县,滑子菇和香菇的栽培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产业规模的扩张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栽培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北方层架式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体系,2013年栽培面积已超过30万m2,平均鲜菇产量12.5~15 kg/m2。现将该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北方地区栽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菇农栽垮双孢蘑菇工艺繁多,现在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工艺与国外现代化的栽培蘑菇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尽管不全部适合于我国国情,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数百年来发展蘑菇生产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是提高我国蘑菇生产水平的必经之路。设施化栽培是营造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它的生长发育达到理想化的状态,笔者在设施化栽培双孢蘑菇的过程中具体操作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秦福  陈先西 《食用菌》2010,32(4):55-56
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产销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福建省双孢蘑菇的栽培面积、产量及出口量居全国首位。随着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逐步提高,以稻草作原料的传统栽培双孢蘑菇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此我市在省科技厅星火办和省农林大学菌草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07年开展了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初步探索,菌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具有无污染、品质优、产量高,出菇早等优点,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品种之一。文章从质量优势、资源优势、操作优势分别阐述花生壳栽培双孢蘑菇的应用前景,并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准备、建堆、翻堆(发酵)、播种与管理等方面介绍花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以期为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濮阳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规范双孢蘑菇生产,促进双孢蘑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濮阳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对全市双孢蘑菇栽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制定了濮阳市双孢蘑菇周年栽培技术规程,指导菇农进行规范化栽培,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的品种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对176、163、U3、152、111五个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北方都能发菌出菇.176品种产量比较高,子实体外部形态特征较好;163品种产量高,子实体形态特征差;U3、152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偏低;111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太低.因此在北方鲜食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U3、152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鲜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青鲜玉米秸秆做主料,秋冬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结果表明:北方玉米生产区秋收后,利用青鲜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不但可及时发酵,适时播种,节省劳力,而且青鲜玉米秸秆具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可提高产量,鲜菇在元旦春节市场旺季时上市,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天祝县及山丹县等地,在步入“十二五”后呈现出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双孢蘑菇生产在河西走廊主要以日光温室秋季畦栽和半地下式简易菇棚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为主。就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建宁 《中国蔬菜》2006,1(11):48-49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双孢蘑菇栽培多在日光温室内进行。在不加温条件下,12月-翌年2月双孢蘑菇出菇处于停止期,越冬后,3-6月继续出菇。笔者利用在日光温室内加挂黑色塑料薄膜、使用中温偏低型双孢蘑菇菌种进行冬季双孢蘑菇节能栽培,有效地解决了双孢蘑菇冬季不出菇的问题,形成了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连续出菇的栽培新模式。9月初堆料,10月上旬接种,10月底覆土,11月中旬-翌年3月采收,比常规栽培增产30%,提高了日光温室利用率,使双孢蘑菇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变革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堆制良好的培养料是栽培获得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基本保证,随着全世界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广泛交流和跨领域技术的集成应用,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历史变革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希望为双孢蘑菇栽培者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