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述了国内制糖企业采用的各种起晶制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提出使用PKZF-I型煮糖专用种糊机制备糖种 ,可以提高工艺技术指标和提高糖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广西甘蔗》1996,(2):95-99
一种连续旋动制备糖糊的系统在原型设计上通过了评定,并认为可以投入商业性生产中,这个系统包括了在控制条件下糖糊的稀释、加热及冷却等连续步骤,并产和紧密的大小均匀的晶粒,稀释后分剂。该原型设计用蒸汽直接喷入糖糊中以达到加热目的,并利用汽凝水来稀释糖糊。设计结构简单,管理要求不高,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力为一个高级的连续煮糖攀的第一定提供高质量的糖糊,该系统同样适用于提高间歇煮糖罐所用的糖糊质量,并有效减少其洗涤步骤。  相似文献   

3.
一种连续流动制备糖糊的系统在原型设计上通过了评定,并认为可以投入商业性生产中。这个系统包括了在控制条件卜糖糊的稀释、加热及冷却等连续步骤,并产生紧密的大小均匀的晶粒,稀释后分割。该原型设计用热汽直接喷入储糊中以达到加热目的,并利用汽凝水来稀释糖糊。设计结构简单,管理要求不高。实验证明,该系统能为一个高级的连续煮糖罐的第一室提供高质量的糖糊。该系统同样适用于提高间歇煮糖罐所用的糖糊质量,并有效地减少其洗涤步骤。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提高糖蔗产量和效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提高糖蔗产量和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甜-甘糖五号是高产糖量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区域,丰产性好,含糖稳定,较抗黄化毒病和白粉病。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和静,宁夏银川,甘肃武威4点达到丰产甜菜新品种标准,平均块根产量较对照提高22.9%,含糖率较对照提高0.62度,产糖量较对照提高29.2%。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灵芝中糖类物质分析及方法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长白山灵芝糖类物质的含量。方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灵芝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葸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灵芝中总糖的含量为19.65%,还原糖的含量为8.66%,多糖含量为10.49%。结论:灵芝中总糖和多糖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海藻酮糖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介绍了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作者在研究试验中总结的生产和提取方法,以便人们更好的了解和利用该产品,有利于促进新糖品的生产与开发,延长蔗糖深加工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准确测定茶面制品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选取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酸、原花青素和阿魏酸4种典型酚类物质,分别以单独的酚类、酚类与葡萄糖共混、酚类与淀粉酶解物共混体系为样品,研究酚类物质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POD)法和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法定量测定还原糖的影响。结果发现,阿魏酸对DNS法无影响,EGCG、没食子酸和原花青素可与DNS反应显色,表明其会影响DNS法的准确性;4种酚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GOPOD法测定的葡萄糖结果,而FACE法不受酚类影响且能直观表征淀粉酶解物中低聚还原糖分布。因此,FACE法在测定茶面制品及其酶解消化物中还原糖含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源糖和氮对春小麦花后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花后养分供应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糖、氮物质(5%蔗糖和2%尿素)后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齐穗后群体生长率(CGR)、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糖、氮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并分别增产 6.86%和15.82%。 外源糖、氮使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其中外源糖的效果更明显;外源糖、氮对CGR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氮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增幅11.76%),而外源糖使收获指数略有下降(降幅0.085%);外源糖、氮分别降低和增加旗叶SPAD值,但均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全氮含量,降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值(C/N)。可见外源糖、氮对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和物质生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促进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砍种方式的甘蔗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糖11号和新台糖16号作试验材料,分剥叶砍种、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3种砍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桂糖12号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高,死亡率低,不剥叶不砍种处理株高和绿叶数数值最大。在生理生化方面,干旱区桂糖11号处理萌芽期间,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4.25-18.00mg/g鲜重,还原糖含量1.06-2.58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还原糖含量达18.75-29.53mg/g鲜重,种茎近于中度胁迫;而桂糖11号干旱区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的自然饱和亏缺值与非干旱区各处理基本相同,而ROC16的则比对照大大提高。因此,丘陵坡地应选用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草坪禾草锈病、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坪禾草锈病、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总结一套草坪管理与药剂防治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品种、不同氮素水平以及有机肥和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苋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Vc)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品种施用复合肥最易增加苋菜硝酸盐的累积,而施用尿素最易增加苋菜亚硝酸盐的积累;苋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与苋菜硝酸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对Vc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配施可减少苋菜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3.
介绍福建垦区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卢翠 《园艺与种苗》2022,(2):46-47,59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低产杏园改造的步骤和方法,改劣换优技术要点及嫁接后的树体管理等,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果农生产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茶菌饮料澄清度与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红茶菌的澄清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茶菌饮料澄清度逐渐降低,培养5d的红茶菌饮料澄清度较好,达80%以上;但是超过5d,红茶菌饮料澄清度显著降低。(2)红茶菌饮料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5d内,红茶菌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培养5d后,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反而发生了降低。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优质啤麦生产基地国营新洋农场在气候、生态、环境、农业机械、科技服务、经营管理、啤麦干燥与贮藏方面的诸多优势,分析了生产经营目标,提出了推广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重点项目:晚茬麦催芽机播、用联合开沟播种机精量播种、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搞好种子更新等,展示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烤烟不同施氮量及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品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结果表明:每烟株留叶数为20片的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且随留叶数的增加,烟碱含量递减;每亩烟田总氮用量在8.5—9.5kg,其中含25%左右的有机氮肥的处理烤烟产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1002为材料,设置灌浆中后期(灌浆36 d)不同穗部及穗下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研究去叶后对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冠层结构、产量以及子粒含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部叶及穗部以下叶保留3~4片叶,产量不降低;去叶较多情况下表现为减产;不保留穗位叶较对照减产了12.36%,子粒千粒重下降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去叶后直接导致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无截取散射略微增加;保留3~4片叶处理,叶片光合性能表现出一定补偿效应,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处理,羧化效率略有升高;去叶处理降低灌浆后期子粒含水率,不保留穗位叶片处理较对照处理相比,在灌浆44、52、60 d,子粒含水率分别下降了8.14、8.75、17.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群体结构茶园十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植0.4—1.2万株的范围内,建园初一、二年,随着茶树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物总产量和经济利用系数提高,有利于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从种植后的第三年开始,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日益显露,茶树表现出明显的边际生长优势;输导根增加,吸收根减少;叶片光合效率降低;个体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茶园表层土壤容重加大,孔隙度降低,透水性减弱;中下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旱季容易出现水分亏缺,因而使各处理间的经济利用系数日益接近,密植的增产效应逐年消失。从种植后的第八、九年开始,产量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