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7个甘蓝型胞质不育油菜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的不育株率有显著差异,而不育系相同恢复系不同的杂交种,不育株率差异不显著。不育株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少、单株角果数少、角果结实性差。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株减产16.2%-42.6%,不育株的产量对照优势率为-8.3%--33.8%,不育株造成杂交种的群体产量下降0.75%-3.61%。7个杂交种的临界不育株率为3.62%-71.05%。  相似文献   

2.
棉花洞A雄性不育两用系选育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一时隐性核基因抑制不育性状的不育材料培育雄性不育两用系。结果表明,这种不育材料的特点是:单株不育度达100%,群体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测交F1全可育且为选育强优势组合提供了方便。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杂种,繁殖不育系应用于大面积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亲本再生力特性对杂交稻F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天举 《再生稻》1997,(1):11-14
本文研究了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种F1的再生力,结果指出:不同的不育第、恢复系和杂交组合,其再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亲本的再生力特性对杂种F1有直接影响--亲本双方均具强再生力,其杂种F1再生力必强;亲本双方再生力的较弱,其杂种F1财生力较弱;亲本一方具强再生力,其杂种F1再生力仍较强;对杂种F1再生力的影响程度,不育系强于恢复系,比较不育系、恢复系和杂种F1三者的再生力,一般是不育系〉杂种F1〈  相似文献   

4.
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父本与重庆温光敏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之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提高上,另外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类型父本与C49s所配组合中都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小麦产量性状优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的父本与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的产量性状进行初步分析,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长的提高,另外,株穗数,穗粒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各类型都有筛选出C49S强优势组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父本与重庆温光敏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之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提高上。另外,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类型父本与C(49S)所配组合中都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7.
CA为新育成的籼型新质源不育系,具有IR28 的胞质,花粉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 ,农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种F1 代米质优、产量优势强。所配组合CA/CDR22、CA/130、CA/多系1 号、CA/绵恢2040 等在省、市区试中比对照汕优63 增产5% 以上,其中C优22 已于1999 年5 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M×N设计,研究不育基因在15个杂种F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1性状的基因效应比较复杂,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母体效应和剩余共同决定的,其中植株高度和芥酸含量的遗传简单,分别由母体效应和加性效应决定。单株产量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遗传最复杂,是由加性、显性、母体、上位性和超显性等效应共同决定的。在相同的核背景下,384A、217A两种不育胞质对产量性状如一次分枝角果数、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有一定的正效应;对病毒病和菌核病的抗性则因细胞质、细胞核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
棉花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洞A不育株,6个胞质不育系和4个胞质不育系的恢复系,按7×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组合的F1进行双列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衣分、衣指、子指、2.5%跨长、比强度、纤维细度、单纤强力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子棉产量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洞A是较好的不育材料,南A12是优质的胞质不育系,南R2是较好的恢复系;洞A×G93005是双亲GCA和组合SCA均较高的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0.
用5个籼型不育系与5个偏粳型恢复系,25个双列杂交组合。测定了经济产量的配合力,研究了10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料,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的广义、狭义、现实遗传力及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及其间接选择的相对效率,同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籼粳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趋势不完全一致;(2)杂交F1代的大部分性状的狭义、现实遗传力较高,稳定性较好,但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又比较复杂,因而在育种中要注意性状的单一和整体的关系;(3)千粒重、株高、稻粒比重、着粒密度对杂交F1代产量的构成和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0A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核背景条件下,不育系由于雄蕊柱头在开花前外突,致使花瓣较难展开和推迟脱落,在中断或减少油菜菌核病力方面类似无花瓣油菜。该不育系在与保持系两行相间种植的情况下,不育系病株率比保持系至少减少51.08%,病情指数至少减少65.11%。这种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在油菜F1杂种生产中可减轻菌核病的为害,稳定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
安农810S的选育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安农810S是以安农S-1为母本,水源28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温敏型为主的两用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在日均温24℃以下,历年稳定不育期在50d能度和不育株率为100%,其株叶型好,田间抗性好,配合力强,米质优,异交习性优良,制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恢复系密阳46变异现象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恢复系密阳46的变异类型及其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阳46有5种变异类型,其中粳稻过渡型、籼稻型、籼稻过渡型和籼稻大粒型等4种变异类型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对大面积生产影响不大,而粳稻型与V20A测交F1代不育株率高达87.3%,丧失了恢复能力,不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对稻瘟菌的抗性谱及亲本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40~51个不同致病类型的稻瘟菌株,对8个不育系、16个恢复系和22个杂 交种进行单菌株接种。结果表明,供测恢复系抗谱较广,不育系抗谱狭窄。杂种F1的抗性水平 略低于抗性较高的亲本(恢复系);亲本抗性对杂种F1的遗传80.83%为显性,提高不育系的抗 性水平可扩大杂种F1的抗性谱。  相似文献   

15.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优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潭农S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潭农S是用株1S与中鉴100杂交转育而成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早熟性好,分蘖力强,植株矮壮,穗大粒多,株叶型好,稻米品质优,配组优势强。不育起点温度22℃以下,不育期不育株率和花粉不育度均为100%,表现为典败或无花粉型败育,可育期自交结实率42%左右。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制种产量高,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Wh921及其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碘液染色测定Wh921雄性不育度达98%左右,柱头活力测定和人工授粉结荚率测定,不育株雌性可育性正常,但略逊于同胞可育株;自然授粉后代育性分离结果表明,Wh921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株与6个品种测交,籽粒产量超亲优势达40%;分枝数优势>茎粗>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优势>单株粒重>百粒重。  相似文献   

18.
早籼温敏核不育系W9834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9834S是以W6111S的衍生系I3S为母本,常规早稻金宝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1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W9834S在武汉的完全不育期60d以上,不育期间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度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直,叶色绿,不育起点温度低(23℃左右)。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所配杂交早稻组合熟期早,米质较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小麦显性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在杂种小麦上得以利用,以创制的显性蓝粒附加系97-866为基础,转育成功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不育系,并对这8个不育系的粒色和育性分离状况以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8个新不育系的后代中,蓝粒不育株占20.6%~23.8%,平均为22.3%;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6%,其它类型仅占0.1%,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基因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而且连锁紧密.但对性状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于的传递率有差异,部分轮回亲本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同一轮回亲本在不同年份间对蓝粒不育株传递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F1代杂种优势表现为既有超亲优势又有超标优势,筛选出3个杂交种的籽粒产量超过对照1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作不育胞质源供体,采用杂交选育和回交转育的方法,育成了一个新的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该不育系具有以下特性.1.群体不育株率达100%,不育度达99.86%;2.柱头外露率达91.6%,制种产量可比珍汕97A高38%至62%;3.米粒细长,垩白米率仅8%,比珍汕97A减少达78%,配制的杂种在外观品质性状上较珍汕97A组合可提高一个品质等级;4.较强的感温性,在广州作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