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内生菌L10的分离、鉴定及拮抗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获得对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玉米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成熟健康玉米茎秆中筛选禾谷镰孢拮抗菌株,并分析其抗菌谱;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盆栽生防试验检测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了164株玉米内生细菌菌株,其中L10菌株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半径达1.68 cm;该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des、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共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尤其对禾谷镰孢抑制效果最佳;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L10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L10菌株脂肽类物质对禾谷镰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盆栽生防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玉米茎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表明菌株L10对玉米镰孢茎腐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3.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田间采用不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92份玉米种质同步进行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抗性评价与筛选, 明确了东北春玉米产区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最佳接种方法:茎节注射法在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精准鉴定中可更好地评价玉米种质的抗病性, 综合考虑接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菌土覆盖法对大体量的规模化种质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更具有优势; 双牙签法对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在种质接种后发病的严重度?田间进行接种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优于花丝通道法?同时筛选出对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52份, 对穗腐病抗性稳定的种质66份, 对2种病害均表现稳定抗性的兼抗种质33份?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相互关系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沈阳、河北、北京、吉林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镰刀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刀菌均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相似系数在0.89~0.98之间,菌株间差异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两种病害禾谷镰刀菌病原学的相互关系因地域不同而不同。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病禾谷镰刀菌间均未发现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均在0.93以上。沈阳地区玉米穗、茎腐病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相似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6.
水稻基腐病细菌和玉米茎腐病细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基腐病细菌(18个菌株)、玉米茎腐病细菌和菊欧氏杆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标准菌株及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两个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和E.c.pv.atroseptica)进行了58项生化试验的比较。结果水稻菌株在生化性状上与玉米菌株十分相似,最接近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chrysanthemi pv.zeae),但水稻基腐病细菌在兰色素产生,丙二酸、酒石酸钠利用,产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项上与玉米致病变种不同。在致病性比较中,水稻菌株比玉米菌株致病力强,寄主范围广。可能是一个独特的致病变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圆盘电泳的研究表明水稻菌株的蛋白电泳带数与玉米菌株相同,均为16条,但电泳带的迁移率互不相同。血清学研究表明水稻基腐病细菌和玉米致病变种没有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检测玉米中的禾谷镰刀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用PCR方法来实现对禾谷镰刀菌的快速检测,经对霉变玉米样品、玉米茎腐病组织及玉米穗腐病标本的检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邹庆道  陈捷  朱华 《植物保护》2004,30(2):64-66
运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吉林4个地区玉米穗、茎腐病镰孢菌在病原学上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亲缘关系近。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亲缘关系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沈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之间差异明显,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吉林玉米穗、茎腐病病原物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而河北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基腐病细菌(18个菌株)、玉米茎腐病细菌和菊欧氏杆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标准菌株及葫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两个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ara和E.C.pv.atrpseptica)进行了58项生化试验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治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明确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不同颗粒剂配方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其防效,同时进行多基点田间试验以筛选对茎腐病防效明显并具有增产效应的木霉菌生防颗粒剂。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2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苗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高,为65.57%,3号木霉菌颗粒剂对于成株期玉米茎腐病的防效最好,为40.00%;1~4号4种木霉菌颗粒剂均能提高玉米的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和根长,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对玉米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10余个综合试验站对1号木霉菌颗粒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玉米增产效果在8%以上。表明木霉菌颗粒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研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本文梳理了该病害的症状与为害、病原学特性、流行规律、防治方法和致病机制等信息。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寄主范围广,在土壤和病残体中存活时间长,且高温条件下果胶酶活性高。因此,今后需要加强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研究和防治,以避免该病害更大范围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玉米对茎腐病菌抗性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是当前玉米生产和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障碍,不同的自交系和杂交种间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前人报道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与植株组织结构、生理状况及碳代谢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作者就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和木质化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茎腐病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了解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作者就抗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 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初步摸清了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间相关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玉米穗腐病和茎基腐病镰孢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引起2种病害的串珠镰孢菌同源性很高,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病菌不易受地域或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同一类型的串珠镰孢菌可以是穗腐病和茎腐病的共同病原菌。禾谷镰孢菌间的遗传变异性很强,易受地域、环境和寄生部位选择作用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穗腐病和茎基腐病可以由同一禾谷镰孢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也可由不同分化类型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菌株YB-161的分离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茎基腐病病土中分离细菌,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优良菌株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优良菌株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并结合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gyr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以及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结果表明,10份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98株细菌,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40.00%的菌株有14株,其中菌株YB-161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63.50%。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YB-161处理小麦的病情指数最低,为31.40,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8.15%,其对小麦也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菌株YB-161菌液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52.35%,并对小麦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菌株YB-161的发酵滤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假禾谷镰孢的菌落抑制率分别达66.67%和44.33%,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此外,菌株YB-161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isci、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表明生防菌株YB-161对绿色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开展了人工接种茎腐病病原菌条件下覆膜滴灌施用多菌灵和戊唑醇防治玉米茎腐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用50%多菌灵WP和25%戊唑醇WP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均在54%以上,两年平均防效最高的是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40 g/667 m2滴灌处理,达到72.60%,平均产量为948.94 kg/66...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是玉米主要病害。茎腐病多数病株明显发生根腐,茎基节间产生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内部空松,导致果穗下垂、籽粒干瘪、整株青枯或黄枯,明显减产。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除腐霉菌外,也有与穗腐病相同的禾谷镰孢菌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及规律,2016—2019年对山西省大同市5个县(区)玉米种植区开展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中,诚信16和龙生1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县(区)立地条件与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密切相关。调查3县(区)低洼地发病率和病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旱坡地最低;不同栽培模式下,轮作1年玉米茎基腐病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3.6%、10.35,连作4年时茎基腐病的平均发病率达到33.50%,病指为30.54,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不同生育期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成熟期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38.70%,病情指数达40.40,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甘肃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9年对甘肃省9个市的21个县、区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样,进行病原分离。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在全省各玉米种植区均普遍严重发生,病田率100%,病穗率和病株率平均为63.57%和34.47%。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全省玉米穗腐病、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轮枝镰孢菌,但在地区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