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许多国家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进展。有的国家正在或即将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了加快各国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速度,根据中国农科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双边协议, 1987年 9月l—22日,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方而共同举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两周,我国将派专家前往讲课。第二阶段来中国进行实习和参观,将赴广东和湖南参观化杀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繁殖制种和大面积生产。还要参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2,(3):93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尤其是育成的十多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在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议筹办的《国际杂交水稻通讯》(下简称《通讯》)已经问世。这份英文出版物为季刊,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经费和负责出版。首期于1987年3月发行。 《通讯》的宗旨在于促进世界范围内有关杂交水稻方面的信息交流,报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的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杂交水稻重要出版物的摘要;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新动态;世界各地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新三系、新组合报导与介绍;以及其它与杂交稻有关的内容。 《通讯》编委会成员有8人。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史密斯先生任主编,费马尼博士任技术编辑。…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新组合T优551高产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杂交水稻新品种T优551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遗传育种研究室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针对龙特甫A育性不稳定性这一特性,采用遗传改良技术育成的三系不育系T55A与晚R-1进行杂交,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重点介绍了T优551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组合的制种技术,为加速T优551 育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杂交水稻经历了由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阐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攻克超级杂交稻第3期育种目标、实施“种3产4”丰产工程和拓展杂交水稻国际化开发等新时期杂交水稻研发的重大目标,提出了以分子育种技术的运用、C4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杂交水稻产业化开发为突破口,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杂交水稻研发新飞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相继取得籼、粳稻“三系”配套,至1976-1980年5年累计,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3亿5千多万亩,增产粮食130多亿公斤,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杂交水稻的生产潜力与植株形态密切相关,为提高杂交水稻育种水平.尽快培育出生产潜力更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总结本人多年育种经验,结合水稻形态学研究有关资料对杂交水稻高产形态进行探讨,望能对杂交水稻育种及栽培实践有所助益。1杂交稻根系发达,活力旺盛优良组合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根系生长优势。据营口县水稻三系育种组观察,杂交水稻黎化…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米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在中国培育成功,鼓舞着世界各国育种家探索培育适应各自国家的杂交水稻的可能性。杂交水稻的F;植株是整齐一致的,但其上所产生的种子在一些重要特性上会出现分离。因而有必要研究这种分离对杂交稻米质所产生的影响。 1.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是单位重量的稻谷所碾出的精米中整米所占的比率。整精米率是一个遗传性状,_虽说在灌浆成熟期、收割后处理及贮存过程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各粒大小、形状、硬度和垩白有关。Rutger和Bollich( 1935)报道,杂交水稻最显著的缺点就是整精米率低,并认为是由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所致。在我们研…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12日至13日,863—101—01专题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了两系法杂交稻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该专题合作单位负责人、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863”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863”第一主题专家组及湖南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一全国水稻科研界的一些老专家及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也应邀出席了现场会。 会议由袁隆平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选育,栽培示范情况,以及会议的目的与要求后,代表们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两系法杂交中、晚稻组合比较试验及丰产示范田。此后与会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1991~2003年闽西北杂交水稻组合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早季推广杂交稻面积占30%~40%,先降后升,中、晚稻以中熟杂交稻组合为主(占93%),主栽组合不占主导地位;拔尖组合比例下降,组合个数呈上升趋势,大于0.333万hm2的杂交稻组合面积大幅度减少.并对今后杂交稻育种提出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5,(5):1-4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中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杂交水稻生产受到巨大冲击,种植面积减少,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分析认为,阻碍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杂交水稻原有的产量优势、种子价格优势和育秧技术优势正在消失或不复存在,杂交水稻的某些主要性状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种田大户需求变化对杂交水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是通过培育超高异交结实率的不育系,筛选最佳制种基地和时段进行全程机械化制种,大幅度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和质量,把杂交稻种子生产成本降低50%;二是政府部门、种子企业和科技人员要各司其职,在推进作物生产方式转型的同时,着力解决杂交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863-101-01专题于1992年10月6~9日在 湖北省召开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示范现场会. 01、02课题各合作单位和03课题有关合作单位的 代表,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负责人,101主题 专家组的大部分成员共5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 代表们考察了湖北农科院粮作所在湖北省嘉鱼县和 解放军总后沉湖基地以及省农科院试验农场设置的 两系法杂交粳稻新组合示范、制种和不育系繁殖的 现场;本专题到会的合作单位汇报了1992年科研工 作取得的进展,并对1992年海南冬繁及1993年的 工作计划作出了安排。会议认为,N5088S/R9—1等 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已具备…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3,(1):25
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协作年会于1989年元月在武汉市召开,来自南方稻区各试点及各省、区种子站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简况如下: 1.总结了1986~1988年3年对90个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南方13省的89个点(次)进行了国家级杂交稻区试,已鉴定出10多个新组合,可在南方稻区  相似文献   

16.
非洲水稻宜植面积大,种植面积少,单产低,技术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杂交水稻应用面积极小。发展杂交水稻对促进非洲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业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产业,其可塑性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和推广杂交稻的重要条件。目前,许多非洲国家农业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相关助推产业,从而导致该地区杂交稻应用落后。通过促进国际官方沟通、转变当地农业发展观念、推动种业合作开发、强化示范引导功能、激活相关助推产业链、开展针对性品种选育和资源积累、倡导区域配套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杂交稻种子、技术在非洲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选用2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父本,研究了各杂交组合F1及其父本的籼粳特性与F1部分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分蘖力强,植株高大,结实率好的父本,可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两系杂交水稻F1的株高、秆高和剑叶叶长优势与程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水稻F1穗长与父本叶毛密度和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父本穗节长和千粒重与父本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86 3计划超级杂交水稻专题 2 0 0 2年海南年会于4月 6~ 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86 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主办。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十五”86 3计划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科研单位的专家共 10 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 ,超级杂交稻研究各承担单位代表汇报了 2 0 0 1年育种研究进展及 2 0 0 2年研究工作计划 ,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国家杂交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从1986年10月在我国长沙召开的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来自世界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数百名学者从各个领域对中国杂交稻给予的高度评价可以得到证实。但是,随着我国杂交稻技术的输出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了世界范围内新的研究竞争局面。因此,在新形势面前,要使我国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研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我国新的研究战略步署。 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 基础研究进展 一、光合生理研究 (一)光合面积。现有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在光合…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中期以来 ,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一直是中国水稻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见 :袁隆平 ,费马尼SS 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状况 ,杂交水稻 )。最近以来 ,其他亚洲国家也相继利用杂交水稻增产。然而 ,杂交水稻的单产水平似乎已达到顶点 ,难以进一步提高。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WA CMS)成功运用于生产前后 ,许多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已被用来选育新一代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但至今无一如WA CMS那么成功。应用于籼型杂交稻生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有 95%以上均属WA CMS。为了寻找产量更高的杂交稻组合 ,以及避免细胞质雄性不育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