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对省内人工栽培牧草病害的调查结果。初步查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可见到危害人工栽培牧草的病害计11种,其中豆科牧草上发生的病害较多,禾本科牧草次之。牧草病害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与地区生境条件、耕作栽培管理以及品种有关。提出了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昭通苹果早期落叶病流行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影响苹果生产的重大病害,据报道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褐斑病[Marssonina coronaria(Ell.et Davis)Davis]、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灰斑病(Phyllosticta pirinaSacc.)等多种病害的统称。通过在云南昭通系统调查影响苹果早期落叶病的主导因素品种及栽培模式,检测和统计病原菌种类及数量,调查早期落叶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云南昭通苹果产区早期落叶病主要包括由M.coronaria引起的褐斑病和由A.mali引起的斑点落叶病,没有发现由P.pirina引起的灰斑病和其他病害。早期落叶病发病时间与品种关系密切,‘金帅’从5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初为发病高峰,9月底病害结束。‘红富士’则5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底达到发病高峰,10月底结束。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早期落叶病的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同一棉田生态系中棉花黄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和致病力分化特点,利用病害反应型及病情指数测定法,对来自同一棉田的43个棉花黄萎病分离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可划分为落叶型致病力强的Ⅰ型、混合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非落叶型致病力弱的Ⅲ型。其中Ⅰ型菌株19个,占44.2%,平均病情指数大于50;Ⅱ型菌株16个,占37.2%,平均病情指数在30~50之间;Ⅲ型菌株8个,占18.6%,平均病情指数小于30。由此证明,同一棉田棉花黄萎病存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两类病害表现类型,其病原菌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致病类型的生理型,揭示出棉花黄萎病菌本身是一个易变异的混合基因型群体,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组成的亚群体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要植棉省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差异,选用4个抗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银瑞361、豫棉21、冀棉228和冀棉11作为鉴别品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苗期移苗蘸根接种法,对不同植棉省32个落叶型黄萎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并根据供试菌系在鉴别品种上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析。苗期接种14 d后,抗、感品种间的病情指数差异较大,是落叶型菌系病情指数调查的合适时间。32个落叶型菌系致病力差异显著,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类型只有1个菌系,致病力弱;第Ⅱ类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62.5%,平均病情指数为36.8,致病力中等;第Ⅲ类型菌系占供试菌系34.4%,平均病情指数52.7,致病力较强,4个鉴别品种均表现感病。研究表明来源于不同植棉省菌系的平均致病力有一定差异,且来源于同一植棉省的落叶型菌系可归属于不同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率与严重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eaf spot of maize)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引起,该病发展蔓延快、流行频率高.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生物学及抗病性鉴定等领域~([1]).病情调查是检验发病程度及估计损失率的主要依据,通常以严重度或病情指数为指标,但在实际调查中较为繁琐,而普遍率调查则较容易,利用普遍率间接估计严重度(病情指数),可简化调查程序、减轻调查严重度的繁重劳动,是一种较简便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梨叶部病害与梨叶早衰脱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明确南方梨产区造成梨早衰落叶的原因,本研究对梨叶部病害的发生与早期落叶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4种叶部病害(梨斑点病、褐斑病、黑斑病和黄脉病)中,除黄脉病外,不同年份间其余3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与早期落叶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果园和时段间这3种病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7-9月间梨早衰脱落叶片斑点病发病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害;病害防控对减少梨叶部病害发生和降低早期落叶率具有同效性,由此认为防治以斑点病为重点的叶部病害,是控制梨树落叶早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稻粒黑粉病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病穗率一般达60%以上,病粒率10%左右。以往对该病的发病程度常用病穗率或病粒率表示,而对该病的分级,则采用稻曲病的分级标准。病情指数是衡量病害发生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病情指数是依据分级标准及调查株数计算,故有必要对此病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以便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8.
甘肃平凉苹果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面积普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平凉市苹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分布特点?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发现全市苹果病虫害至少54种, 其中害虫37种, 病害17种, 优势病虫害9种?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花叶病毒病和金纹细蛾是普遍发生的优势病虫害, 以苹果树腐烂病和斑点落叶病发生最重, 前者病株率为19.72%~30.54%, 后者病园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95.83%~100.00%?11.11%~95.56%和2.22~34.56; 苹果黑星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和绣线菊蚜是局部发生的优势病虫害, 其中苹果黑星病仅分布于静宁?庄浪和灵台县, 且呈严重发生和迅速扩散态势, 病园率?病叶率?病情指数分别达到66.67%~100.00%?7.26%~35.71%和1.74~10.78, 苹果褐斑病在崆峒?崇信?泾川县(区)重或较重发生, 苹果锈病在泾川?庄浪县较重发生, 苹果白粉病在崇信县中度发生, 苹果绣线菊蚜除在个别果园发生较重外, 整体呈轻度以下发生?由病害引起的苹果叶片提早脱落现象在六盘山以东普遍和严重发生, 落叶率达到11.89%~58.67%, 是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辽宁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流行时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辽宁花生产区栽培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差异及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五点调查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疮痂病田间发生情况和时间流行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8个品种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栽品种白沙1016病情指数最高,可达34.5,新花2号病情指数最低,仅为15.7.根据花生疮痂病相对抗性评价标准,供试品种整体分为3类,高感品种4份,感病品种6份,中抗品种8份,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病害发生规律表现为:7月初为始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病害盛发期,8月末至9月上旬为病害衰退期.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疮痂病病情指数随时间的流行动态,依据模型公式也推导出主栽品种白沙1016的病情指数最大,日增长量为0.89.  相似文献   

10.
PEG胁迫对三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三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白三叶、红豆草、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三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白三叶种子的发芽势在PEG浓度为10%时出现拐点。不同PEG胁迫下白三叶发芽率最高,紫花苜蓿较低;红豆草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且下降趋势平缓。随着PEG浓度胁迫加剧,白三叶和红豆草叶片SOD活性先升后降,紫花苜蓿叶片SOD活性先降后升;白三叶和红豆草叶片POD活性呈现"Z"变化;三种豆科牧草CAT和根系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且红豆草CAT活性和根系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1.
 油橄榄孔雀斑病危害叶片,也侵害枝条和果实,为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经考察,全国植株感病率为73.34%,卡林品种居于首位,病株率高达98.58%,病叶率61.11%,病情指数39.08,引起植株大量落叶、枝枯、树体衰败。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江苏省通州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多年来病情调查采用普遍率(或称病株率)和严重度(或称病情指数)2个指标。调查普遍率比较方便,而且比较客观。然而严重度的调查存在较大主观性,调查的精确度有时较差,且调查记载烦琐,工作量大。为减轻工作量,减少调查中的人为误差,笔者对油菜菌核病的普遍率和严  相似文献   

13.
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对牧草产量和草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内蒙古大学草地生态学研究基地为试验样地,通过对单播和混播情况下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产量、竞争能力、牧草营养价值等测定分析,比较不同播种方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禾混播情况下,牧草产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是第2年混播草地中禾本科牧草的产量较第1年有了提高。在豆禾播种比例1∶2的情况下,混播牧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种间竞争,2 a内混播草地的相对产量总值均大于1,表明其生长较为协调,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双方均受益。豆禾混播时牧草的营养价值有所改变,豆禾混播草地粗蛋白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下降,营养价值有所提高。因此,豆禾混播草地稳定性高,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较高,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建植人工草地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病情指数是病害发生普遍程度与严重程度的综合体现,其数值越大,表示病害越严重。但是,要计算病情指数必须对病害进行分级,在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调查过程中,当出现白叶枯病病斑面积界于叶面积的1/2—3/5之间,纹枯病顶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时,参照《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分级标准就无法划定级别,笔者认为这两种  相似文献   

15.
蚕豆赤斑病是世界蚕豆各产区及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连续2年对重庆地区29个区县的蚕豆赤斑病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城口县发病最轻,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0.9, 长寿区发病最重,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73.4?4个自然生态区中, 秦巴山地常绿阔-落叶林生态区的发病最轻,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47.3?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农林复合生态区发病最重, 两年平均病情指数为68.4?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月相对湿度?1月平均风速?3月降水量?3月相对湿度在蚕豆赤斑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此外, 11月平均风速对病情的发展产生较强的负向效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重庆地区蚕豆赤斑病发生规律的病害预测模型:Y=35.019 46-3.016 18 X7-5.575 8 X9+0.567 9 X27+0.158 6 X29, 模型表明, 11月平均风速(X7)?1月平均风速(X9)?1月相对湿度(X27)?3月相对湿度(X29)与病情指数(Y)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模型的建立为蚕豆赤斑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球蚜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是为害落叶松和云杉等树种的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1]。通过调查、观测祁连山东端落叶松球蚜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方法。落叶松球蚜防治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阻止病害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脊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萤叶甲Theone silphoides (Dalman)是新疆荒漠草地的重要害虫。近年在新疆局部地区受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虫发生严重的地区蒿草叶片被食光,影响了畜牧业发展。蒿类植物在草地牧草产量的构成中比例大,在营养价值上如蛋白质含量超过禾本科牧草,特别是粗脂肪含量高于禾本科、豆科草类0.5~1倍,是家畜春季催乳、秋季抓瞟、冬季保膘的优良牧草;它还能抗旱、抗风沙,具有较强的固沙能力。有关脊萤叶甲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作者于1991~1995年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部分鲜食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田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54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调查统计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发病程度、发病速率、落叶率和新梢成熟度。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品种群的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高于欧亚品种群;病情指数与落叶率、新梢成熟度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发病速率之间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对烟草抗病性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喷施含有不同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维果5号、维果7号、斯德考普、天杰钼、天杰钙和天杰硅,调查各生育期烟草农艺性状以及病害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现蕾期到旺长期喷施天杰钙的烟株,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最佳,打顶期后喷施斯德考普的烟株,农艺性状各指标表现最佳。田间主要病害调查结果表明,抑制气候斑点病表现最好的是斯德考普处理,发病高峰时气候斑点病最高发病率为66.67%,病情指数最高值为0.81。花叶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低的是天杰钼处理,发病率为8.85%,病情指数为1.54。喷施天杰钙后,在打顶期前对烟株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后期斯德考普叶面肥对烟株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