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换水与调节水质:经过一个较长的越冬期后,鱼池水质老化,不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换入新水,一般将池水换去1/3~1/2即可,并要注意保持较低水位,以利于水温上升;以后随水温的升高,逐渐加深水位.  相似文献   

2.
成鱼进入生长发育后期,注意以下几点: 1 调节水质,防止水质老化 为防止水质老化,促进鱼类生长,应换去池水的1/3~1/2,大换水后,平时每7-10天换去深20~30cm的水。  相似文献   

3.
五、养殖育肥的日常管理及起捕技术 1.水质管理。保持池水清洁和酸碱度适中,是加快黄鳝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一要保持适当水位,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二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3~5天换水1次,盛夏时节最好1~2天换水1次。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要提前1天抽到蓄水池,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温差不能超  相似文献   

4.
(一)调好水质水质好坏对虾蟹品质影响很大,好的水质是提高虾蟹品质的基础,养殖池塘每隔1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投饲,水质大多老化,因而在捕捞前1~2个月应彻底调节水质一次,主要是彻底换水,具体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一般30%即可,换水后注意保持池水水质,保持适当透明度。一般虾池透明度保持30~35厘米,蟹池3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1 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养殖鱼、虾、蟹和贝类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塘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内。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1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不可1次将池水排出滩面(尤其是晴热的白天)。对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暴雨后不要一下子大量排去淡水、加进海水。应使池水逐渐咸化。关键是消毒海水,每天排去20~30cm塘水,再加满海水,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蟹,如何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山东省济宁市数十位养蟹大户的答案是:强化夏季河蟹生长发育旺季的管理,对河蟹严抓“四环”。第一环:强化水质管理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尽量加满池水。换水前要捞去池中的残…  相似文献   

7.
1 鳖1.1 稚鳖 越冬前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及易消化的饵料,当水温降至18℃以下时转入室内培育池采用深水或浅水越冬。深水越冬,先将池水排干,加入30~40cm厚的泥沙,注水5~10cm深,然后按每平方米放稚鳖150~200只。当水温下降到1O℃以下,稚鳖便开始钻入泥沙中冬眠。若水温太低,可逐渐加温水增强小鳖活力,让其钻入深水层泥沙中,并将池水加深至1.5m。为使室温控制在0~8℃,可在池顶上放竹帘,  相似文献   

8.
三、饲养管理 1.投饵 以活饵料为最好,常用的活饵有红线虫、水蚤、孑孓及蝇蛆等。笔者近来发现,以鱼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喂金鱼,效果也不错。投喂的饵料切忌过量,一般为鱼体重的1/10。投饵时间选在鱼最活跃的时候进行。 2.换水 饲养金鱼的水要求洁净清新无污染。天然水可直接用来养鱼,自来水必须经过2~3天的“养水”过程。饲养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水浑浊时,应换水或过滤。换水时,一般只换1/3左右。用吸管吸去池(缸)底污物,补足水量即可。如需彻底更换进行池  相似文献   

9.
1及时调节水质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渗漏现象的发生,应及时补注新水。一般每月注水2~3次,每次10~15cm,每隔20~25d施生石灰一次,用量为20~25kg/667m2,溶水后全池泼洒,将池水pH值控制在7.5~8.5间,以沉淀水中有机物,降低池水有机物耗氧量,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与此同时,根据设计产量,每(5~10)×667m2水面配备一台叶轮式增氧机,以改善水质和防止鱼类浮头。增氧机要坚持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的原则。2根据水色施肥夏季施肥的数量和次数,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根据水色掌握。施肥后以水的透明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0.
鳖病的防治,一般通过换水或使用常规药物,防治技术很落后,没有一套成熟的或先进的防治措施。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1995年开始探索防治措施,1995年亲鳖的死亡率为30.2%,1996年减为14.75%,1997年减为10.35%,两年减少亲鳖死亡16000多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元,增加间接效益500多万。有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预防措施1.1做好鳖地、幼鳖、饲料、食台、工具等的常规消毒工1.1.1鳖池的消毒对新建鳖地,每亩用60kg~75kg生石灰或加用13kg~5kg漂白粉进行消毒。对连续饲养多年的鳖池,每隔两年对池地至少D后习清理消…  相似文献   

11.
(一)调控好水质精养鱼塘水质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水体“肥、活、嫩、爽”。主要有以下四种措施: 1.加换新鲜水。入秋后可将水位加深至2米以上,每隔10天左右加换新鲜水1次,每次加换水量为20~30厘米,时间以晴天上午12:00至下午2:00或清晨3:00-5:00为宜,切忌选择傍晚加换水,以免引发鱼类浮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13.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14.
养鳖技术     
鳖学名中华鳖,又名甲鱼、团鱼。是名贵的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常作滋补品。其头、甲、肉、卵、胆、脂肪均可入药,主滋阴补血,清热消瘀。鳖主要栖息于江河湖塘中,性喜冬暖夏凉、有植物荫蔽的水质清洁的生态环境,对温度比较敏感,春季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  相似文献   

15.
l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肯换水,在鱼病防治上不肯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一)深水防寒鱼塘背风向阳、水深2米以上的池塘,可使鱼类自然安全越冬。同时,越冬池水不能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每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去总池水的1/5~1/4,以防止池水污染。有条件的还可利用温泉水、地下深井水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越冬。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方法饲养中华鳖,一般要经3年左右方能养成商品鳖。采用控温法饲养中华鳖,给中华鳖提供适宜的水温,只需14~16个月便可将稚鳖养成商品鳖,每只体重达500克左右,可获纯利70~8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饲养技术介绍于下:1.控温饲养中华鳖原理:控温养鳖是在鳖池上加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增温、保温,在越冬前后期推迟鳖的冬眠和提早结束冬眠,从而达到延长有效生长期的目的。通常在8月上中旬投放推鳖,9月中旬水温低于27℃时开始控温饲养,鳖他顶部加盖双层薄膜,保持水温为25℃~30℃。10月以后地内水温不低于22℃。待12月外…  相似文献   

18.
鳖病的诊断与治疗(下) 二、常见病的治疗 鳖病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方法,供养鳖者实际应用。 1.水霉病。水霉病由几种真菌引起,危害稚、幼鳖。菌丝体寄生在宿主的体表、四肢腋窝处,严重时菌丝可覆盖全身,导致稚、幼鳖死亡。 治疗:刚孵出的稚鳖用1∶15000的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9.
六、饲养期间日常管理 1.加强水质管理 (1) 注水或换水:在养虾过程中,开始时用原有的消毒培肥水,水位较浅,水深60厘米左右。放苗10天后,要逐渐加深水位。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前2~3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以后每次15~20厘米,到高温季节要加至最高水位。加水时要注意水源清洁、水质青新,不含有毒药物。同时用40~50目的密网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虾及卵块随注水进入虾池。在饲养中后期,特别是高温  相似文献   

20.
1.合理换水,培育肥水。要想养好虾蟹,首先要培好水质,池塘从5月开始,每隔1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1次,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更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