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2000年底 ,我所对全县从事畜禽生产加工单位的冷库进行检查。检查结果 ,部分冷库内堆排混乱 ,存放物品混杂 ,生熟混放 ,畜禽产品同冷藏食品混放 ,更有甚者是非法倒贩的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也进入冷库混放贮藏 ,给肉品卫生安全埋下严重隐患。这也是冷库经营者唯利是图的表现 ,把冷库经营成为部分细菌、病毒的中转站 ,保存再利用的基地。肉的冷藏主要是利用低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活性 ,防止微生物对肉品的腐败分解作用 ,从而保持肉品的新鲜 ,但低温不能纠正肉品已有的缺陷。部分菌能在寒冷中繁殖 ,如霉菌、酵母菌等 ,某些霉菌孢…  相似文献   

2.
肉制品营养丰富,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微生物是导致肉制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并且影响肉制品的安全性.栅栏技术是利用控制肉制品的温度、pH值、气调、辐射、防腐剂等因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含量,降低食品腐败变质的可能性,提高肉制品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但肉与肉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在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腐败,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延长肉及肉制品的保鲜期,减少肉的变质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肉与肉制品的变质腐败是由于某类或某种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肉蛋白质分解所致。食肉中毒就是人们食用了变质肉品后某种致病菌及其毒素进入人体引起多数以急性胃肠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群疾病。肉品细菌检验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判断肉品新鲜度提出客观数值,亦是反映肉品在产供销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并为防止肉品变质腐败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细菌检验在肉品卫生中占着  相似文献   

5.
肉与肉制品是人民日常生活膳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肉类的进出口也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一环。肉制品安全的相关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各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影响肉制品安全的因素众多。化学因素方面有肉类中残留的农药兽药,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入和富集的有毒元素,生产过程中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工业生产和燃烧产生的二噁英、多环芳烃等有毒化合物,都有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生物因素方面有动物本身带有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因生产和保存不当而导致肉类变质的细菌、霉菌等,也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我国制定了许多法规标准,保障肉制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文语新 《中国家禽》2007,29(5):42-44
1 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据研究,每平方厘米内的微生物数量达到五千万个时,肉的表面便产生明显的发黏,并能嗅到腐败的气味.肉内的微生物是在畜禽屠宰时,由血液及肠管侵入到肌肉里,当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时,便会高速繁殖而使肉质发生腐败.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肉类因自身的性状和环境因素不同,在不同存放时间下,可出现不同的色泽、气味和硬度,并形成各种气体。食用肉发生腐败时,多首先出现腐败的气味,一般可根据气味进行判定。仅根据腐败气味一项判定,不能作为食用肉变质的绝对征象。因为肉容易吸收周围环境的气味;新鲜肉如果和腐败肉一起存放时,即能吸收腐败气  相似文献   

8.
肉毒梭菌是一种分布广泛、耐热、所产毒素毒力极强的大杆菌,存在于多数地区的土壤和污泥中,也存在于健康动物的肠内和粪便中。高温季节时肉类、蔬菜、瓜果等有机物腐败,从而适合肉毒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鸭采食了这种腐败变质的饲料,很容易引起中毒。主要症状鸭在采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后数小时或1~2d后出现中毒症状。病鸭精神委靡、嗜睡、翅下垂、头触地,俗称“软颈症”。重症病例两脚软弱无力地蹲伏在地面,双翅、两脚麻痹,头颈伸直,部分病例出现腹泻,最后麻痹死亡。病死鸭无特征性病理变化。类症鉴别鸭患巴氏杆菌病(霍乱)也有急性…  相似文献   

9.
肉类一旦腐败变质,往往在表面发生明显的感官变化。常见的有以下4种:一、发粘有些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使肉的表面附着一层粘性物质。这些粘性物质是微生物菌落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当肉表面出现发粘现象时,肉表面含菌数一般可达10~7 个/厘米~2。二、变色腐败变质肉,常在表面出现各种颜色变化。最  相似文献   

10.
小知识     
菜蛋简易贮藏法·枫·夏天,鲜蛋放置10多天后就会逐渐粘壳变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较好地调节食蛋季节,人们常常利用冷库来大规模保存鲜蛋。那么,小规模又怎样保存的呢?有一简单方法是石灰水保存法。具体作法是:1.用新鲜生石灰(没用水化过的)和清洁凉水按5:95的比例(如用半斤生石灰,就需配9.5斤清洁凉水)在水缸中混合,静置12—24小时。2.小心倾出澄清溶液待用,沉渣倒掉不要。  相似文献   

11.
肉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我国目前的生肉消费主要以热鲜肉与冷冻肉为主,肉制品消费中高温肉制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品质佳、卫生条件好的冷却肉已取代热鲜肉和冷冻肉而成为生肉消费的主流,市场上的肉制品几乎都是低温加热肉制品。消费者对肉类食品消  相似文献   

12.
饲料及食品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因此为了防止饲料及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限,保持质量不变,除了要合理保管、运输、调制和包装等外,还要在生产、加工或保藏过程中加入少量的抗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3.
动物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工作,在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由安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对经营单位监督检查中,时常发现一些单位和专业户非法经营的无证肉品和变质肉品,来自各大冷库。冷库成为病害、不保险肉的集散地,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0号令的规定,我们于1994年2月3日~2月6日,对大连市食品公司台山冷库等十三个冷库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1861400公斤库存肉品进行现场勘验,主要存在问题是:一、无证经营问题严重在检查的十三家冷库中,只有三家冷库办理了兽医…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消费者要求食品工业能提供更加安全、营养更好、保质期更长的优质健康食品,尽管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包装方法,以及冷链中温度控制技术,但是官方数据表明,由食品引发的疾病发生率仍没有明显的下降。在欧盟的一些国家中,家禽、红肉和肉制品是食品,中毒的最大来源之一,同时,由于微生物腐败和干燥引起的外观变差造成的肉和肉制品被废弃的比例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15.
禽的肉毒中毒,是由于摄食了腐败的肉毒毒素而引起的一种食物中毒性疾病.病原是肉毒梭菌所产生的一种外毒素.禽类在野外寻食时,常常遇到一些腐败的有机物,如腐败的肉类、蔬菜、水生动物、昆虫以及野鸟或鼠类的尸体等,在厌气的条件下就能产生强烈的毒素,家禽吃到这种含有毒素的腐败物,就会引起中毒.还有如一些死水、浅塘和泡坑,常有死畜禽尸体的污染,烂肉类和畜禽尸体里面的蝇蛆,均含有毒素,鸡、鸭吃了造成中毒.该病多发生于散放的禽类,鸡和鸭较为常见,死亡率高.症状:肉毒中毒潜伏时间的长短,决定于摄食的毒素量.通常3-4个小时或1至2天出现症状,初  相似文献   

16.
1案件1997年6月IO日,洛阳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接到市人大批转的反映××食品水产公司××分公司冷库存放大量病害肉的群众举报,即同工商、卫生部门对××分公司冷库进行检查,对库存肉品进行检验鉴定,查获病死腐败变质、注水猪肉共3.4×104kg。此案引起了政府领导的重视,洛阳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根据市政府指示精神依法对××食品水产公司进行了处罚,对3.4×104kg病害猪肉全部予以销毁。随后市政府组织有农业(动检)、工商、卫生部门的联合检查组对市区34座冷库进行了拉网式检查。2我市冷藏业现状从检查情况来看,冷库贮藏动物产…  相似文献   

17.
肉毒梭菌是一种分布广泛、耐热、所产毒素毒力极强的大杆菌,存在于多数地区的土壤和污泥中,也存在于健康动物的肠内和粪便中。夏季,肉类、蔬菜、瓜果等有机物腐败,从而适合肉毒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鹅采食了这种腐败变质的饲料,很容易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8.
肉品市场卫生检验失控的原因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乡集市贸易全部放开,畜禽及畜禽产品大量上市。由于上市的畜禽及畜禽产品来源广,流通渠道多,有的鲜肉和肉制品卫生质量却大为下降,大量未经检验的病死畜禽肉、注水肉及其威胁人身健康的肉制品涌入市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专收病死畜禽、经加工后当做好肉或制成品在市场销售的"专业户"。  相似文献   

19.
饲料细菌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污染 ,是饲料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强 ,确保饲料安全卫生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1 种类饲料中的细菌 ,包括致病性、相对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等 3大类。1 1 致病性和相对致病性饲料细菌 这两类细菌是引起畜禽细菌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包括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不仅能引起畜禽疾病 ,而且能在畜禽体内产生毒性更大的细菌毒素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毒素、肠毒素等 ,从而引起畜禽患病。1 2 非致病性细…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5000万吨,是世界第一产肉大国,也是第一消费大国。肉类食品放开经营以后,城镇、大中城市都出现了私有、个体屠宰者。大批具有机械化、半自动化的现代屠宰加工企业停产、半停产。不符合卫生要求、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及肉制品流人市场,直接威胁着人畜的安全和中国肉类食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信誉。搞好屠宰加工现代化将成为振兴肉类工业的关键。到八十年代,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30多个大中城市食品公司,1800多个县级食品公司,以及数以万计的基层食品购销网点,有现代化肉联厂1700多座,冷库2238座,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