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质量的短季棉种子是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基础。在分析棉花种子质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短季棉种子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为短季棉种子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油)棉配套新品种的育成,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短季棉生产将会得到新的发展,尤其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短季棉在我国农业生产系统中将显示出新的活力。短季棉育种首要目标是早熟性,只有在达到一定早熟性指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改进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虫性。因此,短季棉育种除适用棉花育种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外。还需要有能满足短季棉自身要求的特殊原理和方法。1发芽种子的低温筛选前华东农科所经作系(1959)研究指出,早、中、晚熟不同品种类型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发芽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棉研 1 9号 (原代号鲁 890、GK33)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 ,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短季棉鲁 45 8系为母本、鲁 5 5系为父本杂交 ,经连续多代选择鉴定选育出的特早熟抗虫短季棉新品种 ,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0 0 3年进入山东省夏棉生产试验 ,同时继续全国黄河流域夏棉区域试验。短季棉品种生育期短、经济系数高 ,对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对短季棉品种而言 ,早熟与丰产、优质的矛盾尤为突出 ,如何将三者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栽培种植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短季棉发展很快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 ,本文就笔者在天津地区对短季棉的研究与推广经验 ,特对短季棉的含义和栽培技术进行分析。1 短季棉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短季棉俗称夏播棉 (夏棉 )或早熟棉 (早棉 ) ,但笔者认为这三者有区别。夏播棉的基本特点是播种期 ,是夏季播种的棉花 ,是短季棉的一种播种方式 ;早熟棉的基本点是生育期 ,是棉花生育期早中晚的一种类型 ,没有体现短季棉各种生态类型的区别 ;只有短季棉的提法较确切 ,更有概括性。所谓短季棉 ,顾名思义 ,是其生长发育期相对较短的棉花种植类型 ,是集品…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山东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鲁西南发展种植短季棉的区域优势,总结了短季棉中棉425在单县的种植管理技术及其示范表现.表明种植短季棉可增加棉农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改善生态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在试验研究和生产调查的基础上,发展了短季棉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据1987~1988年调查,短季棉前作小麦亩产253公斤,比麦套春棉小麦亩增产97公斤。亩投工少22个。亩投资少16元。亩产值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振兴经济迫切需要发展短季棉80年代前期我国棉花生产连年增产,1984年植棉面积10385万亩,总产12517万担,创历史最高纪录。从而使我国由每年进口1000万担变为出口1000万担,成为世界出口棉花大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棉纺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对棉花生产形势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鄱阳湖棉区种植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8的最佳密度,结合鄱阳湖棉区短季棉生产情况,设6个密度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测量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产量性状,为鄱阳湖棉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密度为12 0000株/hm~2较为适宜,其籽棉、皮棉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与中熟棉对照品种常规密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关键栽培措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而发展麦后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下适宜移栽期、移栽苗龄、移栽密度和移栽棉花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早熟性和成铃进程、株高、果枝数和果枝始节等指标的影响,为本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36在北疆棉区的种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棉区由于气候条件特殊 ,春季升温慢 ,波动大 ,秋季降温快 ,无霜期短 ,因此推广品种的早熟性是丰产优质的保证条件 ,除自育品种外 ,引进品种必须具备短季棉的特点 ,且我区近年来棉枯萎病发展蔓延快 ,危害损失不断加重 ,生产上对品种抗病性的迫切要求与本地抗病育种工作薄弱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为此 ,我们与中棉所合作 ,引进短季棉中棉所 36,在石河子垦区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通过两年的观察 ,表现出早熟、丰产性较好 ,纤维品质优良 ,抗病性强等特点 ,在我区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 特征特性中棉所 36在北疆生育期 1 2 0~ 1 2 5天 ,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短季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少熟到多熟,从单作到间套复种,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增粮增棉、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短季棉,正是顺应国内外农业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目前,短季棉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晚发迟熟,产量偏低,纤维品质不稳。应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更新品种,提高产量水平;改进栽培技术,挖掘生产潜力;实现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豫北植棉区麦后直播短季棉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棉争地矛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植棉本身费时费工以及河南绝大部分耕地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因素导致当地植棉面积急剧下降[1-2]。小麦棉花两熟种植是应对棉花面积急剧下降的一种措施。小麦生育后期套种短季棉,可以增加短季棉生长季节、充分利用温度和光照资源,但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发展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比较效益,提出该地区未来发展棉花生产需要耐旱碱棉、短季棉和机采棉品种,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无膜短季棉轻简化绿色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短季棉是指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晚播早熟的棉花品种类型。近年来,我国短季棉育种取得巨大成就,育成的短季棉品种不仅早熟、丰产和抗逆,而且衣分和纤维品质也得到显著改善,较好地解决了早期短季棉品种存在的衣分低、品质差等缺点。中棉所50、中棉所67、新陆早42号、鲁棉532等短季棉品种的衣分可达3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 mm,断裂比强度≥28 cN·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热量与短季棉熟性分析刘士信,郑广生,刘 宇郑州市农技中心450045刘晓峰,贺桂仁河南省棉办450003河南省的短季棉,随着新品种育成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发展较快,1991年种植面积26.67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26.5%。目前,束缚短季棉健康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地区的棉花生产已由一年一熟及麦套移栽向麦(油)后移栽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北方短季棉品种的育成和引进,江苏省麦(油)后棉面积已超过棉田面积的1/3。然而,品种配套问题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17.
短季棉在我国有两种生产类型;一是在东北、西北生长期短春季种植的特早熟品种,一是我国主要产棉区黄河、长江棉区一年两熟麦棉套种,油棉两熟连作夏播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短季棉鲁棉532覆膜晚播和无膜晚播种植模式与春棉鲁棉258常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探索适宜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的短季棉最佳种植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短季棉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短季棉覆膜晚播种植模式对促进生长、增产、增效效果不突出;短季棉无膜晚播种植模式比其他模式可明显减少管理用工,降低植棉投入,比覆膜晚播效益略高,比春棉产量和效益均降低。建议采用短季棉无膜晚播与黑麦草(饲草)连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推广,以提高短季棉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阜阳地区短季棉生产状况,对中棉所50进行不同密度试验,为阜阳地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计四种不同种植密度,测量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结果]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果枝数、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一些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总体表现好于其它密度梯度。[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中缅所50的农艺及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20.
淮北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淮北棉区棉花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中国当前棉花发展的整体情况,提出只有走增加复种指数之路,因地制宣地推广短季棉,由两熟向多熟发展,从单作到间套复种等方法来突破棉花生产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