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晓光 《林业科技》2021,46(1):20-22
通过开展种植密度及方式对晚秋蜜桃种植表现的影响研究,其结果表明:在1 m×2 m的较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18042.1 kg/hm2;从品质角度考虑,以2 m×5 m较低的种植密度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含量最高.蘸泥浆+蘸生根剂的种植方式下,第2年的成活率、挂果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98.9%、86.2%...  相似文献   

2.
通过5个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的山地红麻不同密度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海拔在2377m以上的山地黄棕壤地带不宜栽植红麻;海拔450m至1950m的山地燥红壤、山地砂壤、山地红壤地带种植的红麻能正常生长;红麻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密度为20-50株/m^2时,产量最高达1.65-1.71kg/m^2(干重),种植密度宜选择20-50株/m^2。  相似文献   

3.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坡地利用雨养条件栽植酸角的 5种密度试验表明 ,种植密度大 ,水保效益和产量较高 ,但果实品质差 ,经济效益较低 ;种植密度小 ,水保效益和产量较低 ,果实品质较好。综合各种因素 ,在中度退化坡地种植酸角以 6m× 6m栽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江西本地2年生的杜仲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平地设置0.5 m×0.3 m、0.5 m×0.5 m、0.5 m×0.8 m和0.5 m×1.0 m 4个种植密度,在丘陵地设置2 m×1 m、2 m×2 m和2 m×3 m 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用杜仲林叶产量和质量(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地种植稀疏的杜仲单株叶产量较低,而绿原酸的积累则有所增加,种植密度为0.5 m×0.3 m时,杜仲的单株叶产量最高(200.90 kg/hm2),而种植密度为0.5 m×1.0 m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27 153.26 ug/g),综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考量,推荐0.5 m×0.5 m为杜仲叶用林在平地的最佳种植密度。丘陵地3个种植密度对杜仲单株叶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闽南山地灰木莲的合理种植密度,以促进林分高效生长,在闽南山地开展灰木莲6种不同初植密度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初植密度对5 a生幼林生长及形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灰木莲的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越大,树高、胸径、枝下高、主干分叉性、侧枝密度、侧枝角度等性状表现越好,而种植密度对冠幅、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等性状无显著性影响。综合各项生长指标效应,灰木莲适宜的初植密度为1 667~3 333株·hm-2(株行距1.5 m×2.0 m和2.0 m×3.0 m),能有效促进灰木莲快速生长以及形成较好的形质性状。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2012年,云南陇川县按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技术开发处提供的棉花品种NSP1-1-3-3和12242云南长绒7号及试验方案,进行种植试验,试验结果NSP1-1-3-3产量351.5/667m2,略高于12242云南长绒7号343.5/667 m2,较低种植密度(3000株/667 m2)的产量略高于较高密度(5000株/667 m2)的产量;两品种均不抗病、不抗倒伏而且吐絮期长,鼠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 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 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14株样木建立了以基径(DBD)和树高(H)为变量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L.)相对生长模型W=a(BD2H)b,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密度小桐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从低到高6块样地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8.333、22.391、35.887、36.360、29.604、34.458 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率为92.91%~97.60%,而地上凋落物仅为2.40%~7.09%。其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茎次之,果最小。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呈如下趋势:W枝W茎W根W叶W果。小桐子产量随林分密度密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分别为:1.246、2.002、1.449、1.153、0.711、0.647 t.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14、1.15、2.41、2.32、1.21、1.39,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西双版纳小桐子产量高于印度奥里萨邦。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区采用1 600株.hm-2的栽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皇竹草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瘠薄的山地种植皇竹草,对密度因素而言,以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的最佳,对施肥量而言,以每亩180 kg的为佳,对肥料N、P、K配比因素而言,以2∶1∶2的为最好,试验组合以Ⅲ-3-B为最优。从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皇竹草适应性很强,在农田、瘠薄的山地红、黄壤种植均能正常生长,但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1.
四川麻疯树适宜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麻疯树生态适生条件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四川麻疯树适宜、次适宜区域,并通过立地条件选择提出了四川麻疯树栽植适生区.  相似文献   

12.
立地环境因子对小油桐冻害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罗甸县2008年凝冻低温使小油桐受到严重冻害。2009年1~3月平均温度均在12℃以上,为有效了解小油桐的适生环境,对不同坡向、海拔、坡位区域中小油桐的冻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海拔高低,坡向中阴坡和半阴坡小油桐冻害显著,半阳坡和阳坡冻害程度相对较轻;海拔600 m以上小油桐的冻害严重,最严重冻害发生在海...  相似文献   

13.
云南红河州膏桐的资源分布及生长结实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发展膏桐种植业,对云南省红河州膏桐产地的资源分布及开花结实状况进行了调查,掌握了该地区膏桐的资源量及分布特性;并从树高、地径生长、不同树冠面积以及植株的开花结实方面了解了该地区膏桐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麻疯树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麻疯树的资源、自然分布及适宜种植地调查,表明云南省栽培麻疯树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麻疯树分布最多的省(区),在几大江河干、支流流域的干热(或干暖)河谷和南亚热带河谷地区分布最多.4~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的种子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发展麻疯树生物柴油原料林最好育苗造林,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开展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重视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并与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能源植物麻疯树闽东南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南安市进行麻疯树引种育苗,并开展不同海拔和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平均为81%,造林成活率达92.8%,试验林在冬霜期间没有受冻害,生长良好。当年生试验林9~10月份有少量植株开花结果,单株结果数最多达40粒,至12月份已陆续成熟,初试见效,可为中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麻疯树生态适生条件需求的分析,确定四川省麻疯树适生区划分的主要指标和区划标准,并通过立地条件选择区划出四川省麻疯树栽植适生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麻疯树适生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麻疯树生态适生条件需求的分析,确定四川省麻疯树适生区划分的主要指标和区划标准,并通过立地条件选择区划出四川省麻疯树栽植适生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麻疯树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麻疯树幼林进行了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1)N、P、K混合施肥能显著促进麻疯树的地径、冠幅乘积和树高的生长;(2)仅施用N肥也能明显促进主干地径生长,但仅施P、K肥对地径生长影响不大;(3)N肥和P肥混合施用能显著促进麻疯树幼树冠幅生长,仅单独施用N肥、P肥和K肥对麻疯树冠幅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对麻疯树结实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麻疯树的花蕾期至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开展了多效唑对麻疯树生长影响及种子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对麻疯树具有抑制营养生长,增加果枝率比例,提高产量的综合影响。其中2g/L浓度的多效唑喷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武定县有膏桐资源1 091.7 hm2,主要以四旁零星分布为主,垂直海拔分布范围为860~1 600 m.文章介绍了膏桐资源生长结实状况以及适宜膏桐发展的土地资源现状,分析了膏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从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几方面阐述了膏桐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