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东是江苏省蚕桑重点县,蚕桑生产水平一直处在全省前列。1994年全县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24.6万张。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我县的蚕桑产业经历了1996年和2008年两次下滑、萎缩,到2018年,全县桑园面积只剩0.8万亩亩、养蚕1.768万张,作为传统副业生产的蚕桑业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寻求一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为此,我们利用如东得天独厚的小蚕集中共育优势,组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通过推广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来积累人工饲料养蚕经验,逐步构建人工饲料养蚕实用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变人们对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认识,推动人工饲料养蚕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栽桑养蚕规模户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村中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桑生产的大多是些妇女、老人,如何推广省力化养蚕,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蚕桑生产上面临的迫切问题.现将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蚕桑规模大户经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新 《蚕桑通报》2003,34(3):51-52
蚕桑生产实行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是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自2000年以来,全市出现承包桑园1hm2以上的蚕桑规模大户已有12个,他们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4种:一是由村干部牵头承包桑田,利用原村办小学校舍进行养蚕生产(如东兴镇成德村刘全才);二是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用村办小学校舍生产(如生祠镇鞠双村展觉尉);三是私人业主投资蚕桑生产(如红光镇法喜村陆进);四是由几个农民自主结合出股投资承包本村多余田块发展蚕桑生产(如新桥镇滨江村孔凡太)。2001年,我市第一个养蚕大户刘全才4hm2新桑顺利投产,2002年免春伐提…  相似文献   

5.
杭忠宝  杨斌 《四川蚕业》2004,32(4):35-36
栽桑养蚕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不少地区把发展蚕桑生产、建立蚕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东台市东台镇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蚕桑基地,桑园面积255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户923户,主要集中在梁洼、朱陈、同心3个村,2003年养蚕近7800张,生产蚕茧6400担(1担=50kg),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安光 《蚕桑通报》1993,24(2):21-22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如何在各业竞争中站住脚?如何朝优质高效路子走,这是每个蚕桑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调查了本县江东镇卢村,近年来,蚕茧生产实现"一优二高"的经验.该村由于重视做好消毒防病等工作,蚕茧连年稳产高产,蚕桑效益逐年递增.全村108户,其中养蚕97户,有溪滩桑园200亩,由本村农户承包及自种166.25亩,1992年全年养蚕682盒(其中原种饲养306盒),产茧22735.18kg,茧款收入311605.04元,比1991年的190482.92元,增加121122.12元,户均蚕茧收入3212.00元,亩桑产值1874.72元,在大宗种植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王正义 《中国蚕业》2001,22(2):59-60
蚕桑是宁夏的一项新兴产业,是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加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为了加快宁夏蚕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宁夏光熟和沙荒地资源及蚕茧质量的优势,达到以桑治沙、养蚕脱贫、改善环境的目的,利用蚕桑产业具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特点,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大踏步发展,是跨入新世纪的战略选择.蚕桑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从蚕种生产、催青、饲养、收烘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证蚕茧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合理确定养蚕布局、养蚕规模、把握养蚕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蚕桑技术体系以及完善生产服务是蚕桑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省力化养蚕提高茧质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最北部,草桥镇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蚕桑大发展时期,全镇桑园面积突破1万亩,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近几年蚕桑生产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袁玲  李智 《四川蚕业》2014,(1):36-37
<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人员多数是老、弱、病、残,农村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大大削弱,传统的养蚕技术和繁重的养蚕方式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养蚕过程中用工集中或技术性强的环节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探索出一套省力化养蚕技术。现就该技术与同行商讨、共勉。1调整栽桑布局,减少采桑时间"四边桑"曾是四川的栽桑经验,也为四川蚕  相似文献   

11.
贺代军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1,21(3):49-50,55
蚕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涉及种植业与养殖业等各个领域 ,技术要求高。栽桑养蚕相辅相成 ,只有有了优质的桑叶和先进的养蚕技术 ,蚕茧生产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 ,蚕农知识结构层次较差 ,因此在吸收和应用栽桑养蚕技术 ,创造蚕桑经济收益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近年来 ,我市栽桑面积不断扩大 ,发种数量逐年上升 ,但张种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十几公斤。由于茧质差、产茧量低 ,农民收益低 ,不能充分调动蚕农养蚕积极性。各县蚕桑公司均感技术力量匮乏 ,能担当重任的技术员少。针对我市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如何抓…  相似文献   

12.
蚕茧生产是震泽镇的骨干产业,年产茧在1150 t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1600~2000万元.由于栽桑养蚕在太湖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有良好的蚕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经历了几次蚕茧价格的起伏,蚕桑生产在本镇还是经久不衰,桑园面积始终稳定在1070 hm2.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茧质滑坡更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茧丝绸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茧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协同作努力.  相似文献   

13.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 ,适宜种桑养蚕。 1 992年全市蚕桑面积达 1 0 7994亩 ,分布在 1 6个县 (市 ) ,蚕茧产量 2 768吨。目前有桑园 2 5 0 88亩 ,主要分布在龙南、全南、宁都、崇义、定南、寻乌等县。从实施蚕桑工程以来 ,经历了大发展——下坡萎缩——徘徊——巩固提高几个阶段。面对新机遇 ,如何把赣南培育成江西的蚕业大区 ,把蚕桑生产扶持成支柱产业 ,值得深思。1 赣南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1.1 地理气候好 ,区位优势明显赣南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年养蚕可超过 1 3批 ,奠定了高产基础。位于东南沿海内陆的结合部 ,交通便利 ,投资…  相似文献   

14.
靖江的栽桑养蚕业由来已久 ,但是这个传统副业却至今没有成为靖江的支柱产业 ,究其原因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 :小农经济的格局使蚕桑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我市蚕丝业不景气的现状 ,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了蚕桑大户的养蚕模式。所谓蚕桑大户是指引导部分有资金、有头脑、肯吃苦的人以合资或独资方式 ,承包一定面积的桑园 (6 6 70m2 以上 )的养蚕模式 ,这种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 ,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该模式能不能给靖江的蚕丝业带来生机 ,关键在于它有没有经济效益 ,能不能调动蚕农尤其是大户蚕农的…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但目前蚕桑生产在我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蚕农普遍老龄化,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制约了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1.1养蚕劳力日渐老化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7.
江峻峰 《广西蚕业》2004,41(4):13-16
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蚕桑“四化”(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标准化),生产优质蚕茧,确保蚕桑生产持续高产、稳产和高效,使养蚕户年产值超万元,快速致富奔小康。经农业技术人员潜心研究及结合当地传统习惯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省力化养蚕模式(技术),现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杭忠宝  杨斌 《广西蚕业》2004,41(4):37-38
栽桑养蚕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不少地区把发展蚕桑生产、建立蚕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项目。东台市东台镇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蚕茧生产基地,桑园面积2550亩,养蚕户923户,主要集中在梁洼、朱陈、同心三个村,2003年养蚕近7800张,生产蚕茧6400担,茧质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业》2016,(4):17-20
传统的养蚕模式为一年四期蚕,分别是为春蚕、夏蚕、一秋蚕和二秋蚕。从2013年起,大丰探索尝试了全年7次养蚕法和8次养蚕法,突破了传统的养蚕模式,提高了亩桑饲养量、产茧量和蚕茧收入,提高了蚕房、蚕具、簇具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桑园的产出效益,为蚕桑规模化养殖和家庭农场的兴起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价值上升、茧丝行情大幅波动、环境气候异常变化等多种因素,传统蚕桑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以推行蚕桑机械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蚕业,已成为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之路。江苏省海安县是一个蚕桑生产大县,现有桑园规划面积12.8万亩,拥有养蚕农户10万户,平均每户拥有桑园面积1.3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