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型的传染病,雏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雏鸡的脐部感染,是养鸡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5日,廊坊地区养鸡专业户张某购进了3000只肉雏鸡。从3日龄雏鸡开始出现大量死亡,到第5天已死亡150只,出现病情后用氟哌酸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经廊坊市畜牧水产局化验室检查解剖和实验室化验,诊断为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病例分析与治疗情况如下:1临床症状病鸡  相似文献   

3.
基孔肯雅病毒对雏鸡的实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结果表明,感染雏鸡能产生3-4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产生血凝抑制抗体,第14-20天达高峰;感染后第8天产生中和抗体,第20-30天达高峰,雏鸡内脏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感染蚊虫叮咬,能将基孔具雅病毒传给雏鸡。实验证明,雏鸡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4.
<正> 某鸡场7月12号在第一栋雏鸡舍平养育雏鸡1611只。到8月1日雏鸡达到21日龄,还剩1200只。这时开始爆发葡萄球菌病,三天时间里有155只雏鸡感染葡萄球菌病,发病率为12.92%,其中90只死亡,死亡率达7.5%。经用青霉素和四环素治疗,未见明显的效果,后改甩浓度为0.46%的红霉素饮水,效果十分显著。此病在三天内得到控制。三天以后,没有发现死于葡萄球菌病的雏鸡,现将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雏鸡.结果表明,感染雏鸡能产生3~4天的病毒血症;感染后第6天产生血凝抑制抗体.第14~20天达高峰,感染后第8天产生中和抗体,第20~30天达高峰,雏鸡内脏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感染蚊虫叮咬.能将基孔肯雅病毒传给雏鸡.实验证明,雏鸡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雏鸡人工感染鸡蛔虫和异刺线虫的试验证明,鸡蛔虫、异刺线虫单独或混合感染,对雏鸡的成活率及发育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与不感染对照组相比,感染300个/只蛔虫卵的雏鸡成活率低19%(P<0.05),死亡峰期在感染后7~14天,增重低30.1%(P<0.01),影响增重峰期为感染后第1~10和21~40天;感染同量异刺线虫卵雏鸡成活率低10.3%(P>0.05),死亡主因是组织滴虫病,增重低16.6%(P<0.05),影响增重峰期在感染后第11~20天,混合感染减半量的两种虫卵,成活率低14%(P<0.05),增重低32.9%(P<0.01),死亡及发育受阻期与单独感染蛔虫卵组相似,但部分鸡死于组织滴虫病;单独感染减半量蛔虫卵,成活率低17.3%(P<0.05),增重低10.1%(P>0.05),死亡及影响增重峰期基本在感染后第1~10天。  相似文献   

7.
初生雏鸡葡萄球菌病感染一例孙义东王翠梅陈克卫(烟台市夹河养鸡场264002)某鸡场从上海引进种鸡3000套,当天晚上死亡50余只。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和脐炎,经诊断为孵化后期雏鸡感染葡萄球菌病。现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鸡场从上海引进祖代鸡3000套到...  相似文献   

8.
某孵化场孵出的伊莎鸡雏 3 2 0 0只 ,2 4h内注射马立克疫苗 ,整个过程仅用 2个针头注射完全群鸡雏。注射疫苗 2 0h后 ,雏鸡开始死亡 ,第 3天达到最高峰 ,6d内共死亡雏鸡 889只 ,死亡率达 2 7.8%。同群未注射疫苗的小公鸡却没有发病死亡。经临床检查 ,实验室细菌检查、细菌培养和生化试验确诊为因注射疫苗未注意针头消毒引起的葡萄球菌感染 ,提醒生产者在鸡注苗时 ,一定要注意针头消毒 ,以预防感染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诱发葡萄球菌病@李桂荣$哈尔滨市饲料质量监测站!150040 @张晋举$哈尔滨市饲料质量监测站!150040 @赵雅芝$哈尔滨市…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鄄城某种鸡场购进蛋种雏鸡3200套,进场后即用山东某兽药厂生产的葡萄糖以4%的比例进行饮水,饮用后第2天即见部分雏鸡精神沉郁.衰弱,饮水增加,有的排稀便。第3天见雏鸡开始死亡,至第7天死亡达1000余只,之后停用该葡萄糖,添加抗应激多维,鸡群逐渐恢复正常,共死亡。1200只雏鸡。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滨海县某养鸡户给50日龄雏鸡注射抗法氏囊病血清后,引起雏鸡发病,4d后陆续出现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葡萄球菌感染,经综合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危害1月龄以下的雏鸡。成鸡感染本病后,一般不表现症状,仅有2周左右产蛋减少,然后恢复正常。雏鸡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症状为腿软无力瘫痪和头颈震颤,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鸡暴发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2002年5月12日河北省巨鹿县某养鸡场,购进雏鸡2500只。进雏后第2天有几25002只雏鸡发生脚软,以后逐日增多,养到第7天约有200只鸡发生软脚。这些病鸡大多因行动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饲料,饮不到水而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12.
雏鸡脐带炎多是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鸡死淘率高。(一)发病情况荣成某养殖户饲养肉鸡3500只,从接到鸡苗开始就出现死亡,至第3天出现大量死亡,每天死亡20-30只,大群精神状况良好,采食量没有明显下降,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11):10-14
建立雏鸡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应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组别(对照组,大肠杆菌感染阳性组,噬菌体作用组)雏鸡的粪便菌群16S r DNA V6区段进行分离。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鸡肠道菌群多样性逐渐增多。测序结果表明,肠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梭菌等均有出现;DGGE图谱显示大肠杆菌感染雏鸡后,雏鸡肠道菌群出现变化,图谱条带出现增加或缺失,噬菌体作用后有些条带于第1天或第3天逐步恢复正常,有些菌群不受大肠杆菌影响;聚类分析图显示噬菌体作用第二天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开始恢复。本研究为探讨噬菌体治疗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25×107C.baileyi卵囊的剂量人工经口感染3~75日龄雏鸡,通过C.baileyi卵囊排出规律和临床发病情况的观察,研究了雏鸡对C.baileyi感染的年龄免疫现象。结果表明,3~75日龄雏鸡均能感染C.baileyi;3~10日龄雏鸡易感性高,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大,排出印囊的时间长,持续到感染后第20天;20日龄以上的雏鸡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印囊的时间缩短,仅持续到感染后第15天。50日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排出卵囊的量明显地高于50日龄以上的雏鸡,50~75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很低,排出卵囊的量趋于恒定地极少量排出。从而揭示随着雏鸡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逐步完善,感染后排出印囊的量逐渐减少、排出卵囊的时间缩短、对C.baileyi的易感性逐渐降低的规律。首次实验证实C.baileyi作为一种原发性病原主要侵害50日龄以下的雏鸡,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见于10日龄以内感染的雏鸡。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都是能经蛋传播的病原菌,二者混合感染,对雏鸡危害很大。我们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发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天津某鸡场于1996年5月13日从北京购进13000羽1日龄海赛克斯雏鸡,鸡群大小不均,部分鸡有脐炎症状,当日死亡23羽。次日病情加重,打蔫者达50%以上,死亡60多羽。我们立即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同时用思诺沙星预防量饮水。第3天根据药敏结果继续用思诺沙星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第7天基本控制病情,6天内死亡373羽。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2.1临床症状:病雏表现为厌食、嗜睡…  相似文献   

16.
一起雏鸡烟曲霉菌病的诊治报告@黄保松¥广西生物制品厂一起雏鸡烟曲霉菌病的诊治报告黄保松广西生物制品厂530001南宁市某鸡场于1997年初从外地购进1日龄良凤花鸡苗2500羽,第三天时发现有13羽死亡,至第四天后每天死亡数量增至100羽以上,最高日死亡数达...  相似文献   

17.
采用LPS抗原对雏鸡白痢的母源抗体及感染雏鸡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绝大多数在7~10日龄消失,人工感染雏鸡在感染后16天开始出现ELISA阳性反应,19~22天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感染后死亡的9只雏鸡几乎都发生在1~19日龄之间,即发生在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雏鸡白痢病的发生与其抗体消长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PS抗原对雏鸡白痢的母源抗体及感染雏鸡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绝大多数在7-10日龄消失,人工感染雏鸡在感染后16天开始出现ELISA阳性反应,19-22天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感染后死亡9只雏鸡几乎都发生在1-19日龄之间,即发生在ELIS检测结果为阴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何彦春 《中国家禽》2005,27(19):52-52
2004年7月张掖市甘州区养鸡专业户樊某、张某、宋某等5户从某种鸡场购进同一批蛋雏鸡共6500多只,第2天即发生大批死亡,一周内共死亡2000多只,经实验室诊断为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柳洪洁  牛钟相 《中国家禽》2007,29(10):16-18
在对雏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6、8、13、20天,分别对感染雏与未感染雏盲肠内容物中梭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等8种主要正常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球虫感染第20天,感染组有益菌如乳酸杆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有害菌如梭杆菌、葡萄球菌数量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其中梭杆菌差异显著(P<0.05),葡萄球菌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